赏读《人世间》崇尚真善美(之四)

松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赏读《人世间》 崇尚真善美</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韩克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彰显道义和担当 抒写情怀和热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诚如《人世间》封皮正面上,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副总编辑、文学评论家李师东的评价:“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在悲欢离合中/抒写情怀和热望”,作者面向天下芸芸众生,从自己熟悉的城市贫民区的底层生活写起,然后一步一步发散到其他阶层和人群,写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之间的纠缠、他们人生的悲欢离合、他们命运的跌宕起伏,重在展现人世间的现实生活。通过向读者呈现诸如低矮密集的瓦房、笨重的二八杠自行车、挑水做饭与大年初一挨家挨户地拜年等许多充满年代感的画面,以及对他们现实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世间不同阶层的百姓群像及其社会生活情形,让读者在小说人物的悲欢离合中感受到情怀和热望,在作品中的人间烟火处彰显出道义和担当。</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善于挖掘小说人物身上所闪现的善良、正直、担当和诚信等,向读者极力推崇向善、向上、向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秉昆从木材厂、酱油厂工人,到《大众说唱》的责任编辑,到饭店副经理,后来再到下岗打工者,虽然一生都扎根在社会的底层,却具有很强的民间伦理本位意识和“好人文化观”。他自始至终执着地坚守理想主义爱情,担当民间友情道义,守望伦理本位亲情。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不管命运怎样沉浮,他总是自立自强,始终以坚韧和善良支撑起家庭;即便生活再艰辛,他也都会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纵使身陷困境,他也不忘向急需的人们伸出援手。他时时处处都体现了好人所具备的优良品德,展现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温暖与力量。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作为知识分子与党的干部形象代表,周秉义先由生产建设兵知青升为正科级干部,后为北京大学学生,并担任北大历史系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进入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当副处长,当过国营大厂的党委书记和省内第二大城市的市委书记,后到中央机关工作,成为一位履职多年的正厅级干部,退休前毅然回到家乡,为A市进行棚户区改造,改善贫困区百姓的生活处境。尽管他也常常陷入情感与理智矛盾冲突中,但他一生清白,无怨无悔,成为具有英雄主义情怀的平民英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蓉是一位具有叛逆与独立精神的知识女性,具有独立自主现代意识,坚持“不自由,毋宁死”,敢做敢为,自己的命运自己扛。她经历过两段婚姻,努力冲破现实拘囿,积极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回国后她不恋过去的副教授身份,毅然到民办中学做数学老师,退休后和丈夫蔡晓光一起到贫困山村帮助失学儿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周氏三兄妹之所以能在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体现自身价值,是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的。身为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刚为了国家建设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内心却一直洋溢着国家主人公与社会建设者的豪迈和激情。他既深明大义,又通情达理,是一位工人阶级的高大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正如小说中的这段阐述:“有一类女人似乎是上帝差遣到民间的天使,只要她们与哪一户人家发生了亲密关系,那户人家便蓬荜生辉”,周秉昆的妻子郑娟便是其中的一位。她卑微的人生因周秉昆的出现而发生逆转,由婚前亟待拯救的落难天使转变成为婚后贤妻良母式的“民间天使”,是一个温柔坚韧、带有圣母光辉的完美妻子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被“打倒”的副省长女儿郝冬梅,因为生活的变故,与身处普通阶层的高中同学周秉义结成伴侣,尽管两人社会阶层不同,却一直夫妻恩爱生活幸福。后来按照周秉义临终前的要求,她再嫁一个“红二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A市颇具能量的名导“蔡绝主”,蔡晓光深受“文革”影响,虽然人生多波折,但在成为周蓉的第二任丈夫后,彼此间的情感却历久弥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郑娟和光明的母亲,虽然一生卑微,内心却高洁善良,先后收养了两个弃婴郑娟和盲童光明。她佝偻着身子,推着一辆破破烂烂的车子,靠卖冰棍、糖葫芦,带着郑娟、光明糊着火柴盒艰难度日,最终不声不响地离开了人世,平静从容。在她这一无名者的身上,深刻地体现了人性的美好,让人为之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盲童光明成年后,主动去寺院,为人们按摩推拿,做起善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总之,“《人世间》是一代人的时代阅历,也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人民总结。”(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社长皮钧评语)“《人世间》是一部关注时代关注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向平民的理想、尊严和荣光致敬的长篇小说。该小说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朴实日常的平民视角,接地气有温度的语言,以可亲可敬的平民史诗性,标示出新时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新高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李掖平评语)“《人世间》写的是百姓生活,它将励志色彩潜隐在作品当中,写人物、写人心对当下青年读者具有教科书意义。”(评论家孟繁华评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