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故事:游园赏花说旧事

沧浪书客

<h3> <font color="#333333"> 春天到了,烟台南山公园杏花、梅花、樱花、玫瑰园月季花,还有郁金香、荷花,秋冬还有红叶与琼花等等,许多许多的花儿都会开启争艳模式,依序竞相开放,老幼妇孺,随花期而动,纷纷入园,赏花打卡,一波一波,徜徉花海,美了山,美了水,更美了游园赏花人。岁岁如此,年年如是,也是烟台当今的一道亮丽风景。如果说游园赏花是烟台的风景,倒不如说是烟台的新民俗。新民俗因人民群众追求新的生活时尚和生活质量而生,因政府的扶持而善,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俱进的发展,时代的新风。<br>  其实,烟台赏花,是有历史渊源的。不过那时人们赏的是梨花。老一辈烟台人春天登南山逛梨花,是民有所言,书有所记,画有图影。烟台春时逛梨花是随烟台开埠、逐步城市化、适应人们生活之所需的休闲娱乐而来。但是,那时烟台还没有公共公园,位于市区南部的南山一带,不仅自然环境优美,加之农民在山上遍植梨树,每年的五一前后,漫山遍野的梨花盛开,如浪似雪,十里飘香,人们纷纷登山观赏梨花,堪称时尚。特别是1934年民国山东省政府在南山设立“第四林区管理所”,实施大规模的造林计划,绿化南山。同时,烟台特别行政区专员公署以及烟台商会大力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筹资在卧虎岗上建立了一座环翠亭,确定南山为烟台第一个公共游览公园。于是,南山逛梨花,渐成了市区人民一年一度的喜庆时节,其规模当如时下的节会一般。<br></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 <h3> <font color="#333333"> 1935年的梨花盛开时节,烟台各学校如同往年一样,组织学校的学生登南山,观梨花,赏春景,陶冶情操。这本是一件非常平常且有意义的活动,但却因一特务警察的不轨行为,引发了一场在烟台甚至影响全国的学生运动,后来史家将其称为“徐明娥事件”,重重地写在了烟台的历史上。<br>  “徐明娥事件”起因与经过是这样的。1935年4月18日,烟台益文中学和真光女子中学联合举行了春季登山活动,到南山逛梨花。当时的国民党烟台地方当局为了防止学生利用逛梨花开展进步活动,派出警察以维护秩序之名,出没于南山的梨花丛中,监视学生的活动。中午野餐后,学生们都三五成群在梨花丛中游玩。一个叫孔繁树的特务警察,看到了三个女学生向山沟深处走去,遂起歹意,就叫了3名警察尾随学生的后面,在偏僻处调戏女学生。三个女生奋起反抗并高声呼救,孔即向其中的一名女学生开了枪。女学生被听到枪声起来的教员和学生送往毓璜顶医院抢救,但因子弹穿过头颅,抢救无效而死亡。死者叫徐明娥,是真光女子中学的在读学生,时年16岁。</font><font color="#333333"><br></font><font color="#333333"> 事件发生后,益文中学和真光女子中学的进步学生,立即组织起来,向警察进行严重交涉,要求逮捕严惩凶手,伸张正义。此时,凶手孔繁树已躲了起来。消息很快在烟台传播开来,引起了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极大愤慨。第二天,烟台中学、益文中学、真光女子中学、烟台八中、志孚中学等学校的学生自治会分别召开了学生大会;烟台八中和益文中</font>学的学生自治会还举行演讲会,愤怒声讨特务枪杀学生、当局对凶手进行庇护的行为,向国民党烟台地方当局----烟台特别行政公署提出强烈抗议。因凶手是专员公署专员张奎文的亲戚,所以张便请托工商名流向死者家属说情,并以家属不究为名,压制学生的抗议和斗争。为了加强斗争的领导,4月21日,真光学校学生姜明在进步教师徐益仁的支持下,代表本校学生自治会与益文、志孚、烟台中学等学校自治会联系,举行了联席会议,正式成立了烟台学生自治联合会,选出由九人组成的主席团,统一领导学生斗争。22日学生自治联合会一方面组织人员到徐明娥家中进行慰问,同时选派志孚中学的李丙令、烟台八中的吕其恩等作为学联的代表,向国民党烟台地方当局提出抗议,要求答复五个条件:第一公开审判罪犯,严惩杀人凶手;第二赔偿损失3千元;第三在死者殉难处树立纪念碑;第四公开登报,赔礼道歉,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第五举行隆重的葬礼,由公安局乐队送葬。同时学生联合会还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斗争,如举行记者招待会,发布斗争进展情况;组织学生游行示威,大造斗争声势;向国民党中央政府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以及北平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发出通电,并向全国民众发出宣言,通告徐明娥惨案以及烟台学生的正义行动。当时烟台的《复兴日报》等报纸都及时报道了学生示威游等情况;天津《大公报》全文发表了烟台学生联合会的宣言,详细报道烟台警察枪杀学生事件,对烟台学生示威抗议行动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评价:“ 烟台各校学生全体结队,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开创烟台从未有之先例。游行队伍整齐,口号清楚,态度热烈,给予烟台人士以深刻印象。”在学生斗争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烟台地方当局不得不将凶手交法庭审判,付给殡葬费和抚恤金,为徐明娥举行隆重葬礼。学生斗争取得了最后胜利。</h3>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徐明娥事件引发的学生运动,在烟台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抗议行动一开始就在进步学生的组织引导之下进行,坚持有理、有力、不妥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运动锻炼了学生,一些进步学生如李丙令、吕其恩等在运动后都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大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徐明娥事件发生地的南山公园,在军阀混战中,特别是日寇侵占烟台后,因社会动荡,四林区管理机构被撤消,山林及游览设施遭到破坏,梨树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荒草漫山,公共游览公园名实俱废。但是,在南山公园曾发生的那些事,特别是徐明娥事件,长期流传在烟台人的口口相传中。1976年烟台市政府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需要的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重新开发建设南山公园,沉寂多年的南山公园获得了新生。政府年年投资,不断完善设施,大力开展植树种花,使其三季芳香,4季泛青。同时,为了培育发展浓厚南山公园的文化底蕴,将烟台日报创刊号和杨禄奎事件勒石成碑,竖立畅襟园门的右侧,还在登山顶的石阶上,刻写了中外历史大事记,每日一级一事,直到山顶,登山学史,实在是创意可赞。然而,发生在这里的徐明娥事件却没有勒石纪念,在我看来,这个疏漏是不应该的。多少有点遗憾之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83年,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夫妇游南山,欣然题写了“南山公园”。走进南山公园,你会真切的感受到:“碧海青天来眼底都是秀色,诗情画意涌胸中尽成佳吟。”纵论历史与现在则是:沧桑如度,日月光华披四野;风云几回,乾坤葱郁留八仙。如铭刻着烟台许多历史记忆的南山公园,成了名符其实的人民休闲之园,精神乐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