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文化园

海春居士

唐伯虎文化园位于苏州市区西南角的解放西路和西环路口,是一处明代风格的园林建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进入大门,迎面是大照壁。原先照壁的正面是《明四家》砖雕,唐寅园从旅游局划归文物管理办公室后,改成了现在的模样。 大照壁背面原为唐寅的名作《桃花庵歌》,现为唐寅的《花下酌酒歌 》。诗文为:“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过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大门内右侧墙壁下是一片太湖石叠山,上有石刻“拾梦”二字。 大门内左侧墙壁下陈列着几块石刻文物。 照壁的左右两侧和后面,原先是适应旅游需要的雕塑区,作品有《走眼夫人》、《三上焦山》、《醉蟹》、《巧笔画螺丝》等,现在已全部移至它处。 原先的雕塑区上,现在新建了两幢陈列室。 主干道两侧、新建陈列室的后面各有一个人工池塘。 两个池塘中原先各有一个雕塑,一边是《唐伯虎洗扇》,一边是《金蟾》。现在也都拆除了。 沿主干道向前,是一“花岗石二柱冲天式牌坊”。牌坊右侧原有雕塑《九鲤仙子送墨》,现在也被拆除了。 走过牌坊就是“桃花仙馆”。桃花仙馆为明代风格的建筑,是以唐寅在苏州城北购买的桃花坞为原型的三开间房屋,门楣匾额《天人之间》。 桃花仙馆现为唐伯虎文化展的序厅。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在书画上,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合称“江南四大才子”。 唐氏家室祧恤。 唐伯虎生平简表。 唐寅的《桃花庵歌》等名作石刻、石碑。 唐寅的《般若波萝蜜多心经》石碑。 唐寅友辈(张灵、钱同爱、仇英、都穆等)的刻像及简介。 唐寅师辈(周臣、沈周等)、吴门四家(唐寅、文征明、徐祯卿、祝允明)的刻像及简介。 “梦墨堂”系1986年将颜家巷赵宅的西路大厅移建而来。 堂上高悬《第甲江南》匾额。 梦墨堂现为“学海无涯”、“科场风云”展厅。 天赋出众。唐寅幼遵父命,潜心习读。16岁时为府试案首,取得秀才功名,此后的八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最逍遥最自在的时光。24-25岁的两年之内,父亲、妻子、孩子、母亲、妹妹相继去世。29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得中头名解元。 勤学不辍。30岁时,唐寅进京赶考,在路上结识了江阴举人徐经(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花重金买通了主考官的家僮,拿到了考题,又骗唐寅为他写了其中最难的第三题的应试文章。结果,试后统计第三题时,只有唐寅与徐经做出来了,他俩都中了贡士。但舞弊案发后,他俩的成绩均被作废。在经历了十个月的关押后,终于查清唐寅是无辜的,但仍被判终身禁考并不得为官。 科举考场。 笔下乡情。唐寅36岁时,用卖书画的钱在苏州城北建造了桃花庵,取了从良官妓沈九娘(第三任妻子),过了几年消遥日子,还生了一个女儿。“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既自嘲又自得。 倦鸟归林。唐寅44岁时,被宁王聘去,本以为会飞黄腾达,却意外发现宁王有造反意图。这一下受惊不浅,苦思退路,最后学孙膑装疯卖傻,才得以脱身(后来宁王起兵叛乱,被王阳明击败)。回家后的唐伯虎彻底泯灭了仕途念想,重操旧业,四处给人家写诗、写文章、写墓志铭以及卖字卖画为生。“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就是他当时的写照。 文学创作年表。 “六如堂”堂画《桃花坞》,上悬沈周题匾《大光名中》,两侧对联“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飞花月满天。” 唐伯虎中年后,由于社会的冷落,命运的捉弄和生活的清贫,他便开始信佛,研究佛经,看似超脱实为愤世,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来自《金刚经》,而四大皆空的思想之所以被唐伯虎接受,正好反映了黑暗的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和糟蹋。 六如堂现为唐寅吴门画派绘画作品展。 唐寅虽失去了谋取功名利禄的机会,但他从此远游于闽浙赣湘等省,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历练回归之后,他在精神上和艺术上都得到了大幅度升华,这才造就了一代才情超迈的丹青高手和诗词大家。 他以风骨奇峭的笔墨、潇洒俊逸的画作,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书、画,也让后人在感叹中读懂了他的洒脱和无奈。 唐寅墓地绿茵覆盖,树木成林,景色优美。 风流碑亭。 《唐寅墓重修记》碑。 唐寅晚年生活窘困,去世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时年53岁。初葬于苏州城北桃花坞准提庵后,挚友祝允明作墓志铭,太守胡缵宗为其题写墓碑。如今重立的墓碑“明唐解元之墓”,以唐仲冕手书之拓片新刻。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唐寅墓移葬于横塘王家村晋昌祖陇。唐寅园就是在唐寅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明崇祯十六年(1644年),文人雷起剑、毛子晋等人见唐寅墓地荒芜,牛羊践踏,凄然叹曰:“千载下读唐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乃出资整修,“理厥封树”,“构数楹而祠之”。 清嘉庆六年(1801年)长沙人唐仲冕来苏任吴县知县,以唐寅族裔身份再修唐寅墓。碑书“明唐解元之墓”,覆以石亭,立石绰楔。 现墓冢占地约1亩,四周为明式冰梅墙,封土高约3米。 整个墓园环境清静,建筑朴实,景物清幽。 墓园两侧还有“闲来草堂”、“竹溪堂”、“禅仙居”等建筑。 各堂之中分别为唐寅及吴门四家的书画作品展。 这里还陈列着两块“唐砖”。 唐伯虎在艺术上才气横溢,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 唐寅行书《姑苏寒山寺化钟疏》。 唐寅《友生唐寅再拜》。 唐寅的《吴门避暑诗》,分行布白,恰到好处,运笔圆润,肥瘦得宜,为中国著名行书名帖之一。 唐寅《焚香默坐歌》。 石刻碑廊。 唐寅像石刻。 唐寅作品。 碑廊上还有一些“明四家”和吴门画派的作品石刻。 沈周作品。 沈周作品。 文征明作品。 仇英作品。 祝允明作品。 这四幅扇面石刻分别是沈周、祝允明、文征明、唐寅的作品。 园中还散布着一些叠石假山。 纵观唐伯虎的一生,并不像民间传说中那么春风得意、风流倜傥。相反,却是命运多舛,晚年凄凉。“唐白虎点秋香”也不过是文人”笔下生花“,只有他的文学艺术成就才是实实在在的中华民族的传世瑰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b>—THE END—</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