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 我一生中的十位贵人

老钊

<p class="ql-block">  此生有幸,成为深圳人。从粤西的矿山走出,走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走进开荒牛的队列,在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农村城市化、统战侨台等不同岗位上,奉献了相同的开拓热忱与改革创新的成果。</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已满七十五岁,回忆已属日常。回首,遥望岁月风云,机遇改变了我人生的路向。而前行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都遇到了贵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我一生中的十位贵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光的时候,连影子都会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直生活在感恩的岁月里,幸而有光,才留下自己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恩阳光,每一天都让我沐浴希望。感恩风雨,让我学会坚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恩高山,让我学会了攀登。感恩父母,给我生命,让我获得爱的营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路上的贵人,是那些具有正能量会发光的智者,善于发现你的潜质,愿意带你一程,给予启迪或提供机会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扶掖之恩、提携之恩、指引之恩……很庆幸,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都遇到了贵人。</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感恩每一位贵人,指点我人生的路向。感恩社会,给我提供了一个个机遇,让我学会了奉献……</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一位贵人:张志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原阳春县第一小学六三班班主任 曾任原阳春县第一小学校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志浓老师最大的特点,是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悉心教育。他与爱人没有子女,对待学生视同己出,不因家庭贫富、成绩差异而区别对待,均以热诚关爱之心而因人施教。每天的晚自习,他都会轮流与学生谈话,予以启发鼓励。当年的六三班,从别班转来了三个成绩不好,纪律散漫的同学。如无转变,将影响班风、学风。张志浓老师嘱我这个班长,带动全班团结关心他们,带头做他们的好朋友。并根据三人的特长,分别选他们当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班干部,发挥其特长,取得良好效果。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学风好了,成绩都上去了,学习、劳动、体育等各项竞赛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还成为当年全县第一个“红领巾班”,1964年全班同学均考上中学,99%被名校阳春一中录取。</p><p class="ql-block"> 张老师对我更是言传身教,对我十分信任,放手让我组织各类活动,提高我的组织和活动能力,使我品学兼优,成为县第一小学少先队的大队长。在1964年初的全县小学作文竞赛,获得第一名。还获得免试升中(2个名额均是本班的)的保荐资格。我读初一,初二时,张老师还两次邀我回到小学母校,讲我们六三班当年的好学风好传统,“传授经验”。</p><p class="ql-block"> 就是这个阳春一小的六三班,除了上山下乡的那些年,同学们每年都会在“六一节”期间聚会,看望恩师张志浓。这一传统已坚持了五十多年,直到恩师去世,仍在坚持,殊为难得。</p><p class="ql-block"> 我在阳春一小建校一百周年时,还出资捐书,设立以老师名字命名“志浓杯”学生作文大赛奖。至今已连续十八年,都回校参加“读书节”等活动,给获奖学生颁奖,赠送我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并作阅读与写作知识讲座。</p><p class="ql-block"> 是恩师张志浓,教我从小学会团结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人,开始接触一生有益的领导方法,锻炼了自己的组织与活动能力。感恩师长,已是我始终不变的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志浓老师(前排左三)师母张芸老师(前排左二)在母校百年庆典,与同学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4.07我小学毕业于阳春县第一小学。被学校免考保荐到阳春县第一中学。</p><p class="ql-block">我坚持即使保送,也要参加升中考试。结果语文98分,算术(数学)100分。</p> <p class="ql-block">张志浓老师(前排左二)生前最后一次与我们一九六四届六三班部份同学聚会。缅怀师恩,此照留情。</p> <p class="ql-block">从母校小学百年校庆开始,我已连续十八年捐资捐书,设奖助学,给学生和家长开讲座,扶持“初荷文学社”,邀请作家和朗诵家一起走进母校,获聘为校外辅导员。</p> <p class="ql-block">2022年夏,我第五本习作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我特地将此书《诗路无疆》的首发式,在小学母校举行。</p> <p class="ql-block">继我描写阳春风情的散文集《艳阳春山》赠送近千册给阳春各单位后,借新书《诗路无疆》在母校举行首发式之际,又向母校和阳春市文化教育等十多个部门赠书。</p> <p class="ql-block">2024年是我们小学毕业六十周年,一群在本地的同班同学一起回到母校,受到袁校长欢迎。</p> <p class="ql-block">“初荷文学社”是省级优秀小学文学社,聘请我为顾问,十多年来一直利用母校六一节、读书节、艺术节等机会,与小校友文学爱好者们欢聚一堂,开设文学讲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二位贵人:陈特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原阳春县军管会副主任,海军南海舰队海燕文工团政委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7年秋,我作为阳春一中学生组织“校联团”的头头之一,负责对外联络。在当时两派武斗,批斗干部的风潮中,我应邀坐上陈政委的军用吉甫车,一起去湛江,并住在南海舰队政治部招待所。是他,好几次引导我展开讨论,启发我,要认清“文革”的本质,不能不加区别地批斗领导干部,不要与工农兵群众对立,不要组织和参加武斗,一定要坚持“文斗”。他还暗示我,要避开武斗、乱批斗干部、抄老干部的家等不好行为,最好办法,是将一批比较狂热的学生与文艺骨干组织文艺宣传队,离开县城,离开武斗热点区域,远离是非之地,上山下乡宣传毛泽东思想。老首长的话如雷贯耳,使我一下子顿悟,开始反思,从狂热中冷静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从湛江回到阳春后,立即在校联团班子里转达了陈政委的意见,以最快速度,组建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陈政委的支持和协助下,率队去湛江学节目,排练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小节目,走遍了全县工矿、乡镇,所到之处,均受欢迎。要车有车,要物有物,还受到当地工农群众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与队友们幸运地避开了此后更为激烈的武斗,避免参与阳春乱打乱杀地主的事件,做了一件好事。文革期间,自己从原先一个狂热的红卫兵头头,开始转变,没批斗过干部,没有组织和参与武斗,没有打砸抢。因此也没有成为后来被清理的“文革三种人”。还坚持不被“三结合”,不肯作为红卫兵代表进入新成立的“县革委会”,而是又组建了“阳春红代会文艺宣传队”继续上山下乡。 </p><p class="ql-block"> 是老红军陈特楚,教导我在政治运动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学会独立思考,辨别方向,站稳立场。他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没有走上与时代潮流对立的歧途,得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一定贡献的领导干部。他的恩情值得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发起组织的“校联团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部份队员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7年“文革”武斗期间难得的留影。我们因为搞宣传队而退居“二线”。幸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拒绝进入“县革委”后,发起组织的“阳春县红代会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三位贵人(2位):黄克华 王安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黄克华,石菉铜矿军代表,41军122师文化干事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王安祥,石菉铜矿政治部副主任,宣传科科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间,我率阳春五七中学文艺宣传队(唯一的一支学生队)参加了湛江地区在阳春举办的文艺汇演,并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在创作经验交流会上发言。会后,两位贵人一直尾随我回到学校,找我谈话。原来他俩正在物色、招调文艺骨干,以完成铜矿大会战“一炉铜、一部电影、一台戏”其中一台演出的任务,看了我创作的一场小节目演出,会写作又会乐器,要招调我到铜矿工作,并参加铜矿文艺宣传队。而当时的县革委早就内定,准备分配我到阳春县文艺宣传队(我在1969年初曾在高中二年级时被抽调到县文艺宣传队并参加湛江地区文艺会演)。</p><p class="ql-block"> 正是两位贵人的坚持,经过与县革委两个多月的多方交涉,才使我在被拖延两个多月后,如愿分配到铜矿,成为矿文艺宣传队最后一个报到的队员。我如果去不了铜矿,真的进入县宣传队的话,此后的人生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了(县宣传队五年后改为县粤剧团)。而当央企工人,正是当年与参军一样,是最荣耀的。从此,我人生才会有进矿山,做学徒,学技术,当师傅这一段火红的岁月,为此后“以工代干”转为国家干部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校园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走对了。关键时刻,贵人出现。人生之路,就是这么玄妙。</p> <p class="ql-block">这是恩人黄克华,一个可敬的老军人。他以严格的纪律教育,以身作则的模范作风,领导铜矿文艺宣传队下工地进车间,到各县市及厂矿企业,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大庆精神,推动了铜矿大会战。还作为湛江地区特邀的文艺队伍,代表湛江地区13个县市,到驻湛海、陆、空三军驻地,进行春节慰问演出。</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贵人王安祥的合照(左二)</p><p class="ql-block">作为铜矿宣传队的领导,他积极配合军代表黄克华,带出了一支作风好,纪律严,能歌善舞的文艺队伍。他率领创作组,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时代气息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我除了参加乐队,还在创作组,直接在他领导下,参与创作小歌剧《烈火炼红心》等节目,并一起参加湛江地区文艺创作会议。</p><p class="ql-block">有意思的是,当年铜矿的主要领导,曾是国家领导人华国锋的入党介绍人,支持阳春县粤剧团创编了大型粵剧《洞庭曙光》,派我参加写唱词。</p> <p class="ql-block">一个矿山电工学徒,一个文艺宣传队的队员,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矿山大会战,接受工人阶级的陶冶,经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火红年代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铜矿宣传队的队友们从各地回到铜矿,在铜矿修配厂的合影。火红年代的精气神,依然闪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四位贵人:陈从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石菉铜矿机修厂副厂长、厂长、副矿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0年9月,我到铜矿宣传队报到,直接在黄克华、王安祥手下,既参加创作组,又在乐队当演员。一年多后,自选工种,当了机修厂金工车间电工(学徒第二年),在长田山上的机修厂、选矿厂,参加机电设备安装与电气维修。陈从光考察我的表现后,推荐我到广州的省冶金设计院,师从电气工程师王文辉,从此我开始电气自动化的学习、设计与设备安装。后来随队回到铜矿,一直在驻矿设计队边学习边工作,先后参与了可控硅龙门刨床、选矿厂电子皮带秤、修配厂热处理高频炉、C61125大型车床、汽车喷漆自动烘干装置等大型设备的设计与安装调试,还带出了三个学徒。</p><p class="ql-block"> 如无陈从光的赏识与支持,我只会是矿山一个普通的电工,而不会成为具有电气设计能力的技术工人。更重要的是,他推荐我到省冶金设计院学习及驻矿设计队工作,与矿山冶金各系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劳动,使我陶冶了一代高级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与无私奉献的品德,学习了他们在工程设计方面一絲不苟、工程实验方面永不言败的精神,对自己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更关键的是,当我被当年的省革委文艺创作室借调到《广东文艺》编辑部工作后,是陈从光支持我放弃当专业作家的机会,毅然回到矿山,在人生之路正确选择了前行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1976年秋冬,全国因唐山地震,均进入难忘的防震避灾时期。我作为基干民兵,正在擦枪,准备通宵巡逻。</p> <p class="ql-block">我负责的省控设备可控硅龙门刨床电气工程,迎来原广东矿冶学院自动化系师生实习,大家正在一起调试。</p> <p class="ql-block">多年以后我重回金工车间,在曾经负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的大型机床前留影。往日时光依稀,情怀依旧炽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五位贵人:秦牧</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中国著名散文家、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秋,全国各地同时召开的毛主席追悼大会的第二天,石菉铜矿党委办接到“广东省革委会文艺创作室”电话,要借调我到原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广东文艺》(文革前后为《作品》)编辑部工作。当时已在省级报刋发表许多诗歌的我,就到了广州文德路的编辑部,与从小仰望的老作家们如秦牧(著名散文家)、韦丘(著名诗人)、西彤(著名诗人)、黄培亮(小说家)、黄雨(老诗人)、李如仑(杂文家)沈仁康(散文家)等,共处一室,师从黄雨老师,开始当编辑。当时我属最年轻的一个,才26岁,每天在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作家们身边,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整天困在书稿堆中,与在铜矿热火朝天的矿山生活相比,真有天渊之别,可说是苦不堪言。我经常到东湖新村等地的老作家家里拜访,吃饭喝茶聊天聆教。是秦牧一席话触动了我。他了解我的思想情况及志向后,悄悄对我说:你还年轻,生活阅历还浅,思想还未成熟,而搞文学创作当专业作家,应有丰厚的生活实践经验。</p><p class="ql-block"> 三个多月后,我再也忍不住了,溜到中山五路邮电局排长队,打长途电话回铜矿给厂长陈从光,说这种工作不适合我,我也不想当专业作家,好想回去。陈从光就给省有关部门打电话,说我主管安装的设备坏了,要我暂时回去处理。结果,我平生唯一一次违反组织原则,回铜矿后,就再也不回广州工作了。</p><p class="ql-block"> 幸好秦牧老师的提醒,我才会果断放弃当年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当专业作家的机会。否则就不会有此后人生重大转变。此后,我从以工代干到国家干部,从矿山到深圳,又从小渔村走遍全世界,走上从政之路,人生的疆域大大拓展。</p> <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我协助阳春县委宣传部,筹备成立了阳春县文联与作家协会。</p><p class="ql-block">我盛邀恩师秦牧率广东省作家协会一行,参加了阳春县文联成立大会。</p> <p class="ql-block">左起,著名小说家、《作品》编辑部主任黄培亮,著名散文家、广东省作协副主席秦牧,著名散文家、秦牧夫人紫风,著名小说家梵扬。</p> <p class="ql-block">著名小说家梵扬,在1969挂职主持《湛江文艺》时,采用了我的诗作。这是我第一次在省地级文学刋物的处女作。</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梵扬老师在参加阳春文联成立大会时,与我合影。</p> <p class="ql-block">虽然我放弃了在省级刋物任编辑当作家的机会,但我一直牢记秦牧老师的话,在不同的岗位上历练,积累社会生活体验,存储文学营养,热爱文学的初心一直没有变。</p><p class="ql-block">2006年,我的第一本散文诗集《游踪诗影》,由著名散文家杨羽仪主编,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p><p class="ql-block">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散文诗学会在广州迎宾馆举行了《游踪诗影》首发式。我与从小就仰慕甚至曾经“同事”的老作家张永枚、沈仁康、叶之秋等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我的第一本散文诗集《游踪诗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广东省作家协会在广州举行了首发式。</p><p class="ql-block">著名军旅诗人,著名的长篇诗集《西沙之战》作者张永枚、著名散文家沈仁康等到场祝贺,并与我父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7年冬,我在福田区下沙村,与中国著名作家柯灵、严辰一起采风,访问刚开始走上富裕路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1986年夏,我安排中国著名军旅诗人、广州军区文化部的柯原老师,坐上小艇,巡游深圳河、深圳湾。柯原老师六十年代曾下放连队当列兵,就在深圳河岸放哨、巡逻。此次重游旧地,万千感慨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1977年,我与柯原老师曾一起参加在广州越秀宾馆举办的广东省诗歌创作学习班,有幸同窗,窃以为傲。</p> <p class="ql-block">虽然放弃了从矿山工人,转变为专业作家和省级文学刋物编辑的机遇,但我一直牢记恩师秦牧的指点,在矿山和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积累生活体验,历练人生,丰富社会认知与文学感知,在退休前后,重拾文学爱好,描绘时代精神,抒发生活感悟,以散文、散文诗的形式,又开始文学创作,取得一定成果,活跃在国内、港澳台及海外的文学领域,由国家和省级出版社出版了《游踪诗影》《诗路心语》《诗路花雨》《诗路无疆》以及《艳阳春山》等五本著作。</p> <p class="ql-block">我的散文诗作品,被全国各地的各种选集、年度选编采用。曾先后任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百年散文诗》编委、《中外华文散文诗大辞典》顾问、《香港散文诗》顾问、中外散文诗学会深圳分会会长。</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后,我有机会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作家笔会,名山大川,人文荟萃,交流合作,乐也悠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六位贵人:邹兰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石菉铜矿党委办公室主任、原41军122师宣传干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底,我从广州回到铜矿,继续干我的电气技术工作,相继完成了金工车间搬迁以及热处理高频电炉、C61125大型车床等设备的电气部分的安装调试任务。1981年秋,修配厂又给我新任务:去湖南株洲、衡阳和广州的汽车制造厂考察,自行设计、安装适合铜矿需求的汽车喷漆自动烘干装置的电气控制设备。经过三个月的加班加点,我们一次试车成功,顺利完成了任务。正当我在厂部完善设计图,准备存档时,某副厂长说我不能在“设计人”一栏签名,只能签在“描图”一栏。而设计栏由我带的女学徒梁爱琼签名,因为她是中专技校生!</p><p class="ql-block"> 我搞了这么多年电气技术,自己设计的图纸却不符设计者的条件,因为当时已恢复执行国家工程技术管理,开始讲学历讲职称,而我仅是在省冶金设计院培训过而没有文凭。</p><p class="ql-block"> 人生之路,又出难题了。搞技术连亲自设计的图纸都不能签名,此后我的出路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苦闷不到一个月,又一个贵人出现了。石菉铜矿党委办邹兰生主任通知厂里,要调我去,以工代干!人生命运又一个重大转折来了,当时还不是党员的我,直接进了矿党委办!是邹兰生前辈惜才,看我多年来为铜矿写了许多通讯报道发表在中央与省地报刋,还写了许多厂与车间的工作总结及先进人物材料,有文字写作能力,才调我去的。</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就离开了工厂车间,为今后转为国家干部铺好了路。还是邹兰生主任,在我调离铜矿到湛江地区阳春矿冶煤公司党委办工作后,还亲自为我出具了“以工代干工人转为国家干部”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七位贵人:景居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湛江地区(后改为江门市)阳春矿冶煤公司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7年秋,我受石菉铜矿委派,作为技术员与老工程师霍殿甲一起,带资金带技术,支援阳春县山坪水电站建设。因此机会,我得以在山坪水电站建设大会战总指挥,时任阳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景居义的领导下,在技术组工作。</p><p class="ql-block"> 景居义是山西临汾人,是与时任中央主席华国锋、时任湛江地委副书记兼石菉铜矿党委书记张丕林(华国锋的入党介绍人)一起南下的老干部,一直在工业战线工作,此前是湛江地区八甲水电厂党委书记,多次组织过水利、水电大会战。山坪水电站成功发电后不久,他又调到湛江地区阳春矿冶煤公司任党委书记。</p><p class="ql-block"> 在山坪水电站技术组,我秉承矿山工人的好作风,天天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既参与电气设计,又到工地参加设备安装,经受住一顿饭只有半块南乳一挟苦麦菜的艰苦生活考验,一直坚持了半年多,直到1978年5月1日一次试车发电成功,才回到铜矿。</p><p class="ql-block"> 可能我的能力与表现,受到景居义书记的赏识,这年冬天,他邀我周日到他在县委大院的家里作客,亲自下厨做山西菜,还牵线我与同在山坪电站技术组一起共事了半年的张宇(时任阳春氮肥厂副厂长,原八甲水电厂团委书记)结为伴侣。</p><p class="ql-block"> 1982年,已担任湛江地区阳春矿冶煤公司党委书记的景居义,一个电话打给石菉铜矿领导,当天就将我从铜矿党委办调到矿冶煤公司党委办公室,直接在他手下工作(此时我都还没入党)。</p><p class="ql-block"> 是他,将我调离铜矿,从工人转为国家企业干部。是他,始终不变的老干部作风,廉洁奉公,言传身教,培养了我,使我具有大企业管理的经历。是他,培养我于1984年参党,成为公司党办的主任科员。还是他,支持我调到深圳,与我爱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张宇在湛江电子总公司企管部任上,被省委组织部选为第一批干部学员,进入华南工学院管理系学习。毕业后也希望调到深圳)。可以说,从政治上、工作上到生活上,景居义书记都对我有扶助之恩,其恩如父。</p> <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我专程飞到山西临汾,到景居义书记老家,看望他留在山西当农民的儿孙,并一齐到景书记夫妇的坟墓拜祭。感恩之情寄予哀思,虔诚缅怀贵人恩德。</p> <p class="ql-block">1984年4月,我在江门市矿冶煤公司党委办公室任主任科员。</p><p class="ql-block">党委办主任、地质工程师沈允鉴及老党员张润业,作为入党介绍人,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从1982年“以工代干”调入石菉铜矿党委办,直至1984年在矿冶煤公司党委办参党,还不是党员的我在两个大企业的党委部门工作了近三年,是我人生历程的一段佳话。</p> <p class="ql-block">我在矿冶煤公司工作时,还发挥特长,组建了江门市阳春矿冶煤公司文艺宣传队,其中,参加阳春县国庆歌咏比赛,获得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八位贵人:周秉腾</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原深圳市委宣传部理论处经济学会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特区经济》杂志社创办人,总编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秉腾兄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他在石菉铜矿党委办公室工作时,就是我敬佩的兄长。1982年,他调到深圳市委宣传部,在理论处直属的深圳市经济学会任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1984年秋,为了解决夫妻分居问题,我与即将从华南工学院干部学员班毕业的爱人张宇商量,我不调湛江,她不调回阳春,而是选择在深圳团聚。我与周秉腾兄一联系,他十分赞成,当即嘱我速寄材料,联系好接收单位,推荐我调到深圳市上埗区(福田区前身)区委办公室。当时深圳经济特区正处于大开发、大发展阶段,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我夫妻俩人也作出了调到深圳的正确决择。</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干部调入深圳,除了讲学历、履历等条件,用人单位通过后,还得向市里申请调干指标,经过审核后,最后必须通过深圳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的调干考试,非常严格。1984年12月,我毅然放弃单位保荐到北京钢铁学院读大学的机会,利用单位派我到广州为首届职代会代表购置西装的时机,悄悄跑到深圳,住在秉腾兄家中。根据秉腾兄提供的考试大纲,通宵未眠,复习准备。第二天一早参加调干考试。结果,因基础较好,考的两科,我都只用50多分钟就提前交卷(每科2个小时)顺利通过了调干考试。</p><p class="ql-block"> 我当年在深圳没有别的关系,只靠秉腾兄一人,根据我的特长热诚举荐,才使我有机会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在更广阔的天地,为深圳的发展体现了自我价值,作出了一点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调入深圳后,先后任上埗区委办调研科长、上埗区委整党办秘书组长、上埗区企业治理整顿办公室主任、上埗区委办副主任、福田区建区办负责人、福田区政府办副主任、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化工作组组长、福田区经贸(旅游)局长兼华强北商业街改造工程办公室主任、福田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区侨办主任、台办主任、侨联主席。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得到秉腾兄的鼓励与指点,并在他主编的《特区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我关于国企改革、区属企业改制、农村城市化改革、股份合作企业规范与治理等方面20多篇调研报告、改革理论探讨等方面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秉腾兄亦师亦友,我在深圳前行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他悉心指导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秉腾兄创办的《特区经济》,是国家经济类核心期刋,获得中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刋之首的荣誉。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理论、特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方面,树立起经济理论界的一面旗帜,得到国家领导人及经济学家们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图为周秉腾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北京大学原校长丁石孙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周秉腾与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周秉腾与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合影。</p><p class="ql-block">1997年夏,我负责的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化顺利完成。我在深圳市体改办的指导下,正在总结经验,编撰《新的飞跃》一书。</p><p class="ql-block">秉腾兄知悉后,建议我到北京,请一直支持原农村集体经济走股份合作道路的于光远题词。因此,我不但拜见了于光远夫妇,得到题词,还被于光远推荐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洪虎先生,为《新的飞跃》一书作序。</p> <p class="ql-block">图为周秉腾与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退休前后,秉腾兄出版了一系列的著作,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总结,还有钻研历史文化的硕果。</p> <p class="ql-block">本人与秉腾兄合影。</p><p class="ql-block">当年曾经叱咤风云,而今退休优悠岁月。品茗一壶,其情犹香。</p> <p class="ql-block">原石菉铜矿一班老同事,专程到深圳较场尾与秉腾兄聚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第九位贵人:李兆伦</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原深圳市上埗区委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政协XX委员会副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12月,我参加深圳选调干部考试的当天下午,到位于福华路的上埗区委办公室,第一次见到接收单位的领导李兆仑。他知道我考试很顺利,可能得高分后,当即要求我第二天就来报到,正式上班。我开心之余,解释我是出差广州顺便偷跑来考试的,原单位领导还不知道我想调走的,需要回去报帐交差,说服领导同意我调走。结果一个月后,1985年的1月下旬,我终于调到深圳,在李兆仑手下当调研科长。</p><p class="ql-block"> 当时调入深圳,已强调高学历。我一个高三毕业生,除了周秉腾兄的大力推荐,还靠李兆伦不拘一格,特事特办。在一开始联系调动时,我就将多年来在中央省地报刋发表的通讯报道剪报、单位的调研报告稿、工作总结稿、先进人物材料以及已发表的文学作品,差不多三斤重的资料寄到深圳。李兆伦主任翻阅后,对我的工作能力与写作水平评价挺高的,当即与区委领导汇报沟通,坚持要调我。</p><p class="ql-block"> 在李兆伦主任的领导下,我入职不久即参加了区委整党办,任秘书组长。先后参加农村企业调研,区属企业调研,撰写的特区农村分红制度改革、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办企业、上埗区发展“三来一补”企业等调研报告,均获上报推广。李兆伦主任,还大力支持我深造,使我在六年时间内,在广东省委党校开办的深圳教学点,完成了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习,得以提升学历。</p><p class="ql-block"> 正是李兆伦主任在工作作风、写作文风等方面的言传身教,使我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学习与思考改革开放的新思维、新观念等能力,得到党务工作、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历练。所撰写的经济改革论文常获市、区一等奖,还曾获全国三等奖。正是李兆伦主任对我的赏识与提携,我才得以调入深圳,并从调研科长升至区委办副主任,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与先进工作者,为我今后在深圳担负更大的责任,负责更重要的工作,打好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1985年,李兆伦主任(前排左三)与上埗区委办干部合影。我(后排右二)当时调入还不到半年。</p> <p class="ql-block">李兆伦主任还是书画鉴赏家,我常陪他参加书画展(右二为李兆伦,右一为我本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十位贵人:王顺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后曾任珠海市市长、深圳市政协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8年中,福田区委、区政府等领导班子调整,开始考察配备各部门领导。由于我于1996年至1997年,曾率“福田区股份合作公司规范化工作组”,在市人大、市体改办的指导下,在全市率先完成15个村的股份合作企业的规范化工作,创造了成功经验,受到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充分肯定(曾派两位司长专程到福田找我调研)同时,也可能由于我具有在国企大企业石菉铜矿、阳春矿冶煤公司从事过企管工作的经历,因此我也成了被考察的对象。</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中午,还是福田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我,受王顺生书记之约,共进工作午餐。他详细了解我对福田区经济存在问题的看法,并问我有什么好建议。由于我一直负责调研工作,在这方面早有思考,所以我汇报后当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区政府转变职能,转变观念,从管理区属企业,转变成要为全辖区企业服务,即在全市率先实行“辖区经济”;二是区属企业实行大改革,彻底退出竞争型工商领域;三是退出并撤销街道企业,今后街道一级不再办企业。此后,我还将这方面的看法与建议形成文字,分报区委与区政府。</p><p class="ql-block"> 结果,1998年7月,我被区人大任命为“福田区经济贸易(旅游)局”局长,并兼“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商业街改造工程办公室”主任,开始负责推行区委区政府关于实行“辖区经济”、“总部经济”的决策,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大环境下,克服困难,推动辖区招商引资,为全辖区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引导区属企业改制,并在市、区的直接领导下,赶在中国(深圳)首届高新技术交易会开幕前夕,顺利完成华强北商业街改造工程,为福田区经济起飞打下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是顺生书记的信任与期望,让我在深圳改革开放中,有了实现自我价值多作贡献的机会,使我从党政部门转入经济部门,在福田区和深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是他,大力支持并采用了我关于福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建议,放手让我大胆工作,在深圳市中心区,积极推行在全国至今仍属创新的“辖区经济”、“总部经济”,从理论到实践,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给我的任务。有关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效果,我还写出好几篇论文与调研报告,发表在秉腾兄主持的《特区经济》杂志上,在全国都有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9年夏,当时任福田区经贸(旅游)局长,兼深圳华强北商业街改造办主任的我,陪同新任深圳市长于幼军(中)、深圳市委常委兼福田区委书记王顺生(右一)考察改造后的华强北商业街。此时的华强北,已从旧工业区,锐变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电子第一街。</p> <p class="ql-block">我在深圳市福田区委统战部工作期间,负责侨、台、民营企业工作,并负责香港有关专项任务,积极组织欧美科学家、留学专家和海外侨胞参加中国(深圳)高新技术交易会、中国(深圳)文化交易会,协助组建了香港青年商会、香港(深圳)社团总会等一批侨团组织,并在侨务工作有所创新,因此,被评为广东省侨务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侨代会,参加国宴,有幸与中央领导共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2004年,我受福田区委、区政府委派,参与筹备首次在祖国大陆举办,在福田区五洲宾馆、下沙村召开的“世界黄氏宗亲大会”。</p><p class="ql-block">“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的总部,设在台湾省台北市,几十年来,从未在大陆举办过宗亲大会。此时,正值台湾“总统”陈水扁疯狂搞“台独〞之际,在大陆首次举办寓意“中华同心,寻根敬祖”的黄氏宗亲大会,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与影响,也对我方防止大会出现“台独”乱象,是一次严峻的考验。</p><p class="ql-block">我以福田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台办主任、侨办主任的身份,参加了大会的筹办与召开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团结爱国侨胞和台胞,严格控制宣传媒体的报道倾向,亲自拟定宣传标语及报道提纲,召开了国内外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一个人起草了省市及该总会六位领导人的大会讲话稿。在市、区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来自世界各国一万多名黄氏宗亲,首次在大陆成功举办了宗亲大会,没有出现任何政治问题,做到安全、顺利、圆满,为弘扬民族精神,坚持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在全球华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退休以后,初心不变。与退休老干部一起,又一次来到韶山,向伟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终于实现了多年北上寻根的愿望。</p><p class="ql-block">去延安,寻到了灵魂的根。瞻仰伟人留下的痕影,心灵的富足,精神的强健,就有了皈依……</p> <p class="ql-block">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山西大槐树……</p><p class="ql-block">一路追寻血脉之根,一路激荡华夏赤子的豪情。</p><p class="ql-block">敬天仰地,向中华的远祖致敬。</p> <p class="ql-block">退休以后,有机会寄情山水,参加各地举办的作家笔会,跑遍了全国著名的景区,撫摸过东西南北国境上的界碑。</p><p class="ql-block">将生命的疆域,拓展到诗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摄影是从小养成的爱好,美的追求将美留驻,也留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对历史人文的景仰。</p><p class="ql-block">照片配上散文诗,我特地出版了三册诗画集。情景交融,陶冶了性灵。</p><p class="ql-block">感受岁月的丰盈,何为潇洒人生?这就是。</p> <p class="ql-block">除了捐资助学,扶持贫困学生,开办讲座鼓励学子,积德行善,一直都在在路上。</p><p class="ql-block">2024年底,应邀受托,我协助深圳市沙咀实业股份公司的新老领导,寻根溯源,考证推敲,完成了“欧氏宗祠”与村史馆、洪圣宫等传统文化建筑有关对联、楹联、碑记等文字材料。</p> <p class="ql-block">假期,假日,或者去疗养,带着外孙一起出发。退休生活,乐也融融。</p><p class="ql-block">感受少儿的天真烂漫,蓬勃朝气,自己心态也年轻。</p> <p class="ql-block">诗路无疆。生命的原色,绽放在那山,那海,那湖……</p><p class="ql-block">每一次前行,都沿着贵人们的嘱托与期待。或攀登,或逐浪,或驰骋……</p><p class="ql-block">人在旅途,心有皈依。</p><p class="ql-block">可以告慰人生路上的贵人们,你们不会失望。</p> <p class="ql-block">献给所有知道我名字的人</p><p class="ql-block"> 王 成 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往日时光,依稀搜索</p><p class="ql-block">世事苍茫,人生匆匆</p><p class="ql-block">也许曾在文字里邂逅</p><p class="ql-block">也许曾在人生旅途相逢</p><p class="ql-block">噢,阳光下的你</p><p class="ql-block">是否同样从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共同拥有一样的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共同度过一样的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一起闯荡时代风云的变幻</p><p class="ql-block">一起分享登攀后的轻松</p><p class="ql-block">一起咀嚼生活的况味</p><p class="ql-block">一起祝福拼搏的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p><p class="ql-block">没有路过,只有患难与共</p><p class="ql-block">相遇,也许只有一次</p><p class="ql-block">我的世界便没有孤独</p><p class="ql-block">相识于平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相知在理念的相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执着,淬炼过我们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幸运,总会悄悄的相拥</p><p class="ql-block">俯仰天地,敬畏人生</p><p class="ql-block">优悠,不再是奢侈的梦</p><p class="ql-block">命运中曾有的酸涩</p><p class="ql-block">酿成一生无悔的吟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宇宙这么大</p><p class="ql-block">你知道我的名字,真好</p><p class="ql-block">无须长伴,便拥春风</p><p class="ql-block">只因有你,才多了生命旅程的同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虔诚的祝福与谢意</span></p><p class="ql-block">萦绕在盛开的花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