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土楼:寻迹客家古韵

汤加

<p class="ql-block">闽西的风,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芬芳,悠悠地穿过岁月的缝隙,在这片灵山秀水间,绘就了一幅古朴而厚重的画卷。怀着对古老文化的无限憧憬,我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心奔赴那被誉为“土楼之王”的承启楼,开启了一段探秘客家古韵的奇妙旅程。 </p> <p class="ql-block">还未亲眼目睹承启楼的真容,它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很多人最初认识土楼,是源于那宛如天外来物的“四菜一汤”,而我也在旁人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对土楼充满了遐想。当我终于站在承启楼前,瞬间被它的气势所震撼。这座坐落于福建省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的庞大建筑,恰似一位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智慧长者,静静伫立,默默诉说着往昔的点点滴滴。 </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与导游解说,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历经无数个日日夜夜,倾注了三代人的心血,直到清康熙年间才宣告竣工,前后耗时半个多世纪。“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中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岁月的笔触在它身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风霜雨雪不仅未曾让它衰败,反而为其披上了一层愈发厚重的历史外衣。抬眼望去,那斑驳的墙体、古朴的屋顶,在阳光的轻抚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承启楼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完美交融,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人文画卷,引得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驻足凝视,发出由衷的赞叹。 </p> <p class="ql-block">漫步走进承启楼,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客家人的历史长河。全楼住着60余户,400多人,他们皆是客家人。追溯到唐宋年间,其先辈为躲避战乱与灾祸,背井离乡,从中原辗转南迁,最终扎根在这偏僻的山坳之中。为了抵御山贼与外敌的侵扰,他们选择抱团生活,于是土楼应运而生。抚摸着土楼的砖石,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先辈们抵御外侮时的坚定,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他们团结一心、守护家园的画面。这些砖石不仅是建筑的材料,更是客家人智慧与勇气的象征,承载着先辈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p> <p class="ql-block">永定土楼多如繁星,每一座都有着独特的名字,承载着各自的故事。承启楼之名,源自族谱中的祖训,饱含着先辈们对后人的期望,具有深远的励志与纪念意义。楼门两侧“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的藏头楹联,对仗工整,不仅巧妙地彰显了楼名,更将客家人传承至今的道德准则与生活理念清晰地传递出来。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p> <p class="ql-block">游览的时光总是短暂,不知不觉中,疲惫感向我袭来。于是,我们来到导游家中稍作休憩。导游的姐姐热情好客,她白皙的面容、入时的着装,彻底颠覆了我对山民的固有印象。她笑意盈盈,手脚麻利地为我们泡茶,举手投足间尽显大方与热情。不管我们是否购买茶叶,她始终保持着那份热忱,没有丝毫“市侩气”。在交谈中得知,她曾经也是外出打工妹,如今却选择返乡种茶卖茶。当被问及原因时,她目光平和,平静地说:“在家乡和在外打工收入差不多,而且还能陪伴家人,照顾孩子。”她的话语朴实无华,却深深触动了我。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她对平淡生活的满<span style="font-size:18px;">足,对家庭的珍视,如同一股清泉,缓缓滋润了我那颗在喧嚣都市中略显浮躁的心。 </span></p> <p class="ql-block">此次土楼之行,我领略到的不仅是土楼独特的建筑魅力,更是客家人淡定、淳朴的生活态度。在这绿水青山间,古老的榕树静静伫立,神奇的土楼诉说着悠悠往事,而那蕴含在古楼与客家人生活中的逆生长哲学,也深深启迪着在尘世中疲于奔命的我:生活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份简单与安宁之中。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生活的本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方能领悟生命最纯粹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文字:汤加</p><p class="ql-block">图片: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感谢小计、两位小张的一路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