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张氏族谱书记载:明万历年间老祖张氏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地立庄。因地处绵河西岸,借此冠以姓氏取村名为张河西。<br> 張河西位於井陘縣西部,村莊距石家莊55公里,距井陘縣城16公里。主要以农业为主,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也有村民从事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的种植。<br> 奶奶廟外景<br> 奶奶廟【在石太鐵路東側,坐東朝西,面闊一大間,進深兩間,前帶廊,兩格扇木門,木門上方貼瓷磚寫“詞雲廣復”奶奶廟是当地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br>特色,对于研究井陉县的历史文化、民间信仰和民俗风情具有一定的价值。奶奶廟為清代建築。】 廟門的南側墻上嵌碑一:咸豐元年八月修觀音堂記石碑一塊、碑寬0.35米,高0.485米。<br> 廟門北側墻上嵌碑二: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清和月吉日榖旦張家河西村宋致誠施地修廟宇記石碑一塊、碑寬0.47米,高0.356米。<br> 廊的西墻嵌碑三:公元二零零四甲申年立張河西雪花山下廟維護寶廟人員善人捐款建碑石碑一塊、碑寬0.476米,高0.393米。<br> 關老爺廟【在奶奶廟背後,坐西朝東,面闊一大間,進深兩間,前帶廊,四槅扇木門,廟門上方瓷磚寫“義氣凌霄”。廟內存有半截香台柱,柱上刻有文字。】<br><br> 廊的北墻嵌:乾隆六年五月廿九吉旦石碑一塊、碑寬0.643米,高0.437米。<br><br> 龍王廟【在關帝廟北側,坐北朝南,面一進一,四槅扇門,磚木結構,硬山筒板瓦佈瓦敷頂,廟內有兩尊龍王神像,龍王頭上均戴王冠,身披黃色披風,西側龍王坐在磚砌臺上,中間龍王坐在木製椅子上,東側一神像端坐在木凳子上,為井陘縣廟宇神像中獨一份。】<br> 二黃姑廟【坐西朝東,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磚木結構,硬山琉璃筒板瓦敷頂,明間四槅扇門,兩側為檻窗,出廊出簷。二黃姑廟被當地人稱為“下廟”,雪花山寺廟被稱為“上廟”,現雪花山寺廟為張河西村、李河西村、黃溝村所共有。】<br><br> 在廊的北側立有公一九九五嵗次已亥年八月八日功德千秋張河西村雪花山下廟石碑一通、碑高1.606米,寬0.599米,厚0.121米。碑座長0.747米,寬0.45米,高0.345米。<br> 五道廟【在奶奶廟東側,東、南為居民家後墻,西、北為村道,坐南朝北,面一進一,紅磚砌築,平頂,前臉高拱嵌琉璃瓦,南墻下建有供台,供台上建有小供台,墻上貼“俸供五道將軍神位”幅。】<br> 東墻嵌咸豐陸年肆月吉日立修路神廟石碑一塊、碑寬0.44米,高0.37米。<br> 古井【在保存完好,井架保存完好,井架上刻有圖案,無過梁,井口被一圓石堵住,無轆轤。古井東側有較大石祭祀臺,以及柱頂石。】<br> 古槐樹【在古井南側,有二百年樹齡。】<br> 民居。 三等功臣之家。 影壁。 建在民居後墻衛生間。 都去打工了,很難想象石碾盤何時會用得上? 石太鐵路線井南段,緊挨著張河西村。 悠閒吹口琴的鐵道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