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北宋神宗朝13位退休老干部艺术雅集聚会俱乐部"洛阳耆英会″!中有退休宰相富弼、文彦…(副本)

艺评人画家陈智勇神佐天佑金宝龙

<p class="ql-block">(视频)北宋神宗朝13位退休老干部艺术雅集聚会俱乐部"洛阳耆英会″!中有退休宰相富弼、文彦博、司马光等名臣!∵、……以㇏∵爫:…沁靎驫∴一鸚↘↘…、灬凶⺍∵∵、一1乛广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北宋神宗年间“洛阳耆英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宰相富弼退休后闲居洛阳,好友文彦博时任洛阳留守。</p><p class="ql-block"> 一次,富弼向文彦博提议,由二人牵头,组织一些年龄相仿、资历相当、性情相投、口碑良好的老领导,仿唐代白居易“香山九老会”的形式,置酒相约,定期聚餐。</p><p class="ql-block"> 文彦博非常赞同富弼的提议,二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组织当时居住于洛阳的部分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的老领导,以年龄为序,轮流做东,时人称之为“洛阳耆英会”。</p><p class="ql-block"> 聚会确定了“老而贤者”13人。这13人中,官位最显者为富弼和文彦博,二人均出任过宰相。年龄最大者为富弼,79岁。其次是文彦博,77岁。</p><p class="ql-block"> 时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的司马光年龄最小,64岁。按规定,司马光本来是不能进入这支队伍的,但因他声望高、学问好、人缘不错,又正好在洛阳居住,便被“强拉入伙”,成为“耆英会”中的老幺。</p><p class="ql-block">“耆英会约”</p><p class="ql-block"> 尽管只是几位老领导的小聚会,但大家毕竟都是当朝叱咤风云的人物,无规矩不成方圆,凡事不能草草。众人经过合议,决定由担任过皇帝秘书的司马光执笔,撰写《洛阳耆英会序》,以纪其事。司马光又撰《会约》,给聚会定规矩。</p><p class="ql-block"> 《会约》一共八条,内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序齿不序官;</p><p class="ql-block">(注释:聚餐只论年龄长幼,不论职务高低)</p><p class="ql-block">二、为具务简素;</p><p class="ql-block">(注释:餐具简朴,不得讲排场)</p><p class="ql-block">三、朝夕食不过五味,菜果脯醢之类,共不过二十器;</p><p class="ql-block">(注释:主菜不得超过5种,至于佐酒的果脯、肉酱之类,总数不得超过20碟)</p><p class="ql-block">四、酒巡无算,深浅自斟,主人不劝,客亦不辞;</p><p class="ql-block">(注释:座次按年龄排,酒壶按顺序递,酒倒多倒少、饮多饮少自便,东道主不得劝酒,宾客也无须勉强,量大尽兴,量少随意)</p><p class="ql-block">五、逐巡无下酒时,作菜羹不禁;</p><p class="ql-block">(注释:酒倘未喝完,桌上菜肴却已一扫而光,可补充一些菜羹)</p><p class="ql-block">六、召客共用一简,客注可否于字下,不别作简;</p><p class="ql-block">(注释:节约纸张,只用一张通知单,主人派人逐家传递,客人能否出席,签注即可)</p><p class="ql-block">七、会日早赴,不待速;</p><p class="ql-block">(注释:聚餐之日,客人要按时出席,不等不催)</p><p class="ql-block">八、右有违约者,每事罚一巨觥。</p><p class="ql-block">(注释:上述规定,违反一条,即罚酒一大杯)</p><p class="ql-block">“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么一则《会约》,人们在请客的过程中,均按“约”办理,减少了身不由己的铺张,杜绝了竞奢斗富的攀比,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主人没有压力和负担,客人也绝无轻视和鄙薄,优游自如。</p><p class="ql-block"> 司马光做官多年,待遇丰厚,却始终恶衣疏食,他常说:“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纯帛。”当时,他居住在洛阳,正埋头编纂《资治通鉴》,前后整整10年。由于房屋低矮破败,夏天酷暑难当时,司马光只好在房子下挖一个地下室,穴居其间,寒碜而又另类,被人讥笑为“穴处者”。</p><p class="ql-block"> 《会约》体现了司马光的节俭美德,对豪华相尚、俭陋相訾的北宋官场的奢靡之风,是一种自觉抵制。</p><p class="ql-block"> 同时,《会约》对今天的公款接待或私人请客,也是一种很好的指导,既能体现东道主的好客之道,又不会逼得东道主打肿脸充胖子,寅吃卯粮,甚至负债操办。</p><p class="ql-block">以史为镜</p><p class="ql-block">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930年后的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再次重温中央八项规定原文吧:</p><p class="ql-block"> 一、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p><p class="ql-block"> 二、 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p><p class="ql-block"> 三、 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p><p class="ql-block"> 四、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p><p class="ql-block"> 五、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p><p class="ql-block"> 六、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p><p class="ql-block"> 七、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p><p class="ql-block"> 八、 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p><p class="ql-block">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p><p class="ql-block"> 了解了“洛阳耆英会”的“八项规定”,又重温了中央八项规定,想必您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