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回江苏省东海县郇圩村扫墓记行

郇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郇江</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言</b></h3> 本次回乡扫墓从3月27日开始到3月29日结束仅仅三天,在东海县的时间仅仅两天,其余的一天是在上海-连云港-东海的往返路上。本来没有打算写回顾文章。2018年清明节前,我曾回郇圩扫墓,此后因为疫情的影响,我没有回郇圩扫墓。7年后当我再次回到郇圩扫墓,看到了郇圩、郇圩小学、东海县的迅速发展变化,使我深受感动,也使我对郇圩、郇圩小学、东海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此我决定动笔写《2025回江苏省东海县郇圩村扫墓记行》,并把我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b> 2025年3月27日星期四(第一天)</b> 早上乘地铁到上海火车站,9点05分乘G8254次高铁从上海到连云港。从上海到连云港约3个半小时。 我的堂弟郇林森(我五叔的长子)接站,并开车把我送到东海县。15点30左右我和从北京赶来的弟弟郇极入住东海县《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五星级)。 郇江在《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大堂留影 16点左右与原东海史志办的陈宗照老师在酒店见面。陈宗照老师曾参与东海县志的编写工作,因编辑我父亲郇振中简介的过程中,与我有过沟通,并一直保持着联系。因他喜欢藏书,我这次来东海扫墓时准备将我编辑的有关我父亲的《巨大的关怀 难忘的记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视察哈飞和哈航发两厂影集选编)《我的父亲郇振中》《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我的母亲贾志新》《我的姑姑郇振华》等4本《美篇书》送给他。 我和陈宗照老师是初次见面。见面后我将4本《美篇书》赠给他,他将他珍藏的精装本《东海县县志》和《中国东海水晶志》赠给我。然后我们合影留念。 左起:陈宗照、郇江、郇极 左起:陈宗照、郇江、郇林森 写字台上右边的绿色盒子里是东海县志,左边蓝色水杯后面是《中国东海水晶志》 晚上郇林森夫妇请我和郇极等聚餐。<br> 聚餐后郇林森的妹妹郇云霞还到《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来看郇极和我。<br> <b> 2025年3月28日星期五(第二天)</b> 今日的活动很多,主要内容是扫墓、会亲戚、参观郇圩小学、参观郇圩村史馆等。 <b> 一、扫墓</b> 早上9点后郇林森和她的妻子带我们去买祭品。然后郇林森开车把我和郇极带到墓地,郇林森的弟弟郇云生(我的堂弟)也随后赶来了,此时我二叔的次子郇恒宽(我的堂哥),以及二叔的三子郇进生(我的堂弟)的儿子郇加利已经等待多时了。<br> 我们汇集在一起为我们的爷爷和奶奶、我的父亲和母亲、我的二叔扫墓,为埋葬在附近的各位祖先扫墓。 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母亲贾志新的墓。 因为我的父母的墓是1993年修建的,迄今已经有32年了,我们也想修缮一下,因此也请了修墓的师傅来商量我父母的墓的修缮问题,并确定了修缮的方案。 墓地左边和后边是大片盛开粉红色桃花的桃树,正前方的小路旁是碧绿的麦苗;墓地附近的荒地上的蒲公英黄色的花朵盛开,似乎也在表示对故去亲人们的怀念。 墓地旁盛开的蒲公英花,寄托着对故去亲人们的怀念 麦田上面有一架翼展近一米的中型无人机在往复作业(不知是在施肥还是在撒药),让我们感受到了农业现代化和时代的变迁。 <b> 二、会亲戚</b> 午餐是在距离墓地不远的桃园旁的“世外桃源”饭店吃的。我记得2012年和2018年扫墓后也是在这家饭店聚餐的。这次就餐是郇进生的儿子郇加利安排的,二叔的三个儿子郇恒高、郇恒宽和郇进生参加,午餐中还同郇恒高在北京长期出差的儿子郇学兵通了手机视频。 午饭后,先去我的五叔郇振明家看望了五叔和五婶,并与两位老人合影留念。 前排左起:五婶顾月爱、五叔郇振明;后排左起:郇极、郇江 郇云生(五叔的次子)和她的妻子孙兰花,郇云梅(五叔的女儿)和她的丈夫焦翠运,也都先后赶来,叙谈家事。 在五叔家的院子里,住房主要是郇林森出资兴建的,右侧并联的住房和院子是郇云生家的 在院门口分别时合影,左起:郇极、五婶、五叔、郇江 然后我们去郇云梅家作客。看她们的住宅和小院,以及在家门前的桃园,并合影留念。 郇云梅家的桃园 左起:郇林森、郇江、郇极、郇云梅 左起:焦翠运(郇云梅的丈夫)、郇江、郇极、郇云梅 <b> 三、参观郇圩小学</b> 下午3点多,我和郇极以及郇林森去郇圩小学参观校史馆,这是我本次扫墓的一项预定任务。郇圩小学孙三艳校长陪同我们参观。 郇圩小学校门 郇圩小学校史馆入口和第一展厅 设在郇圩小学的中共郇圩支部曾是海赣沭灌地区最早的中共支部之一,“海赣沭灌”是海州、赣榆、沭阳、灌云的简称 第一展厅,郇圩小学的前身是文昭学堂,右侧的草顶房屋是学堂仿制品 第二展厅,“启民智育英才”是学堂设立的宗旨 设在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之间的郇振中专栏 放在展台上的我赠送的《美篇书》 2022年我曾给郇圩小学赠送了我编写的《美篇》书3本,即《巨大的关怀 难忘的记忆》《我的父亲郇振中》《我的姑姑郇振华》,这次我又赠送了《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我的母亲贾志新》。 在郇振中的展板前合影,左起:郇江、孙校长、郇极 在郇振中的展板前合影,左起:郇林森、郇江、郇极 在郇振中的展板前合影,左起:郇江、郇极 郇江向孙校长介绍《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我的母亲贾志新》的有关内容 第三展厅,《立足讲台 甘为人梯》“历任校长名谱”等 第四展厅,历届毕业生集体合影等 师生休息长廊 长廊入口的两块古石碑上的文字是:“名教自有乐愿得千间广厦招聚英”,“风气本难开但凭一片热心立成小学”,“宣统三年六月六日 郇圩小学的这两块石碑是1911年刻的,迄今已经有114年了。 孙校长说长廊上生长的是木香花和紫藤花,再过几天长廊门上的木香花就要开放了,开花时整个校园都会溢满香气。 郇极和郇江 郇江 孙校长送郇极和郇江离开郇圩小学 走出学校大门,我和郇极合影留念。 郇极和郇江 郇极和郇江 郇极和郇江 <div> 郇林森拍照留念,他也曾在郇圩小学读过三年书。</div> 参观郇圩小学使我获益匪浅。因为今年将迎来郇圩小学成立120周年的大喜日子,我也借此宣传一下郇圩小学表示纪念和庆贺。为了准确起见我在“豆包“(AI)和DeepSeek(AI)上查询了郇圩小学的信息,下面我摘抄一下在DeepSeek(AI)上查询到的信息。 郇圩小学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郇圩村,是一所具有深厚红色历史底蕴的百年学校。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末,并在中国革命与教育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br><b> 一、建校背景与早期发展</b><br> 1.郇圩小学的前身是文昭学堂,始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是当地早期的现代教育机构之一<br> 2.1928年,革命先驱郇华民(原名郇立三)变卖家中50多亩田地,重建学校并推动其成为县立小学,同年8月正式定名郇圩小学。此时正值中国共产党在东海县开展革命活动,郇华民作为中共郇圩支部宣传委员,将学校发展为革命据点。白天教授儿童,夜晚开办农民夜校,传播进步思想,组织农民协会,成为东海县农民运动的中心。<br><b> 二、革命时期的特殊贡献</b><br> 1.郇圩小学不仅是教育场所,更是革命活动的核心。1928年成立的中共郇圩支部是海赣沭灌地区(今连云港及周边)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通过学校培养党员、发动抗捐抗粮斗争,有力打击了反动势力。<br> 2.在抗日战争期间,郇华民等人以学校为基地,组建“青年救国团”,总部即设在郇圩小学,开展抗日宣传与支援前线活动。<br><b>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b><br> 1.1950年,郇圩小学在原址重建,继续通过学党史、讲红色故事、唱红歌等活动传承革命精神。<br> 2.学校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东海县在此启动庆祝建党百年的“十个一百”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赠书仪式等形式弘扬革命传统。<br><b> 四、历史意义与影响</b><br> 教育先驱郇华民的印记:郇华民一生创办10所学校,郇圩小学是其教育事业的起点,也是其革命理想的实践地。他倡导的“劳动建校”“教育服务人民”理念深刻影响了苏北鲁南地区的教育发展。<br> 红色基因的延续:学校至今保留着革命年代的文物与史料,如农民夜校旧址、党支部活动记录等,成为研究地方党史的重要载体。<br><b> 五、当代定位</b><br> 如今,郇圩小学不仅是一所基础教育学校,还与郇圩村红色教育基地联动,发展红色旅游与研学项目,推动乡村振兴。其历史与精神持续激励新一代学子与当地民众。<br> 最后,我还要补充一点“文昭学堂“是清朝贡生郇恺元创办的,他是郇华民的父亲。我的父亲郇振中是郇圩小学1936年的毕业生,是因为在郇圩小学参加”读书会“受到革命影响,随郇华民校长到延安找党而参加八路军的。 <b> 四、参观郇圩新村</b> 下午四点左右,我和郇极以及郇林森来到郇圩新村,参观郇圩村村史馆。<br> 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先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郇圩新村,并在村委会楼下留影。<br> 郇圩村村委会,郇圩村史馆在三楼右侧。 郇极和郇江 广场上的百姓大舞台 彩绘的标语“乡村振兴“”描绘发展蓝图 共建美丽乡村“ 彩绘的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村街景 新村街景 彩绘图案“郇圩寿桃“ 彩绘标语“中国梦“——”建设美丽新农村“、”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 新村街景 中午聚餐时听郇恒宽说:他已经在入住新村,郇进生的儿子郇加利也入住了新村。他们按统一的图纸建房,由政府提供补贴,因为目前补贴还没有到位,因此他们的老房子还保留着,补贴到位后老的宅基地要交给村里。 我1958年暑假第一次随父亲回郇圩,那时村里都是土墙草顶房屋;1993年第二次回郇圩,带父母的骨灰到郇圩墓地安葬;2008年第三次回郇圩,扫墓;2012年第四次回郇圩,扫墓;2018年第五次回郇圩,扫墓。每次回来都看到乡亲的房屋在不断改善,从泥草房、到一层砖瓦房、到三层小楼,到现在像别墅一样的小楼,真是感到惊讶和高兴。我们在乘车来郇圩时就看见到这群美丽的建筑,好像是一路上能看到的最美丽的村庄! <b> 五、参观郇圩村村史馆</b> 在郇圩村党支部书记郇江成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郇圩村村史馆。 郇圩历史由来和郇圩旧址复原平面图 《历史由来》中的主要内容是:“据说很早以前,郇氏先人就来到海州西70里牛山南侧古道旁一小土岭定居,躬耕渔猎,繁衍后代,逐渐成一个无名小村庄。具体郇氏先人何时从何处迁来此地,已无史迹可考。这个无名小村庄居民大都姓郇,慢慢就称为郇家庄。明末清初,为防盗贼掠夺,在村庄一周建设圩墙,因而得名郇圩庄。郇圩庄墙高一丈有余,厚度约为5尺。圩有东西南北4个门,南北为大门,东西是小门,配备专人上锁和开放。南大门外西侧建祠堂(灵堂)一座,族中红白喜事都要在祠堂祭拜先祖。” 村史馆第一展区 展览说明:“郇华民、李立沼、郇振中、田素英于郇圩小学内商量赴西安寻党”。站立的两人,左起:郇振中、郇华民 第二展区右侧:右一历史先贤郇全珍、右二历史先贤郇恺元。 第二展区左侧 左上的四个人的合影照片是1981年在东海县拍摄的,左起:李铁民、郇华民、李立沼、郇振中,他们四人曾在1937年末到西安找党组织。 第三展区右侧,郇圩村的部分人才,上面有郇霈、郇晓峰、郇秀春、郇振华、郇明爱、郇明义、郇极的简介 郇圩新村照片 结语展区 因为时间很紧,我们看的比较仓促,许多内容都没有仔细看。<br> 后来我在“豆包“(AI)和DeepSeek(AI)上查询了郇圩村的信息,下面我摘抄一下在DeepSeek(AI)上查询到的信息。<br> 郇圩村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东南部,距县城主城区约7公里,交通便利,徐连高速和245省道贯穿全境。该村历史悠久,是中国革命早期的重要活动地之一,同时也是现代乡村振兴与红色教育结合的典范。<br><b> 一、基本概况</b><br> 地理位置与人口:郇圩村耕地面积近5000亩,辖10个村民小组,共625户,人口2774人。<br> 经济产业:近年来,村两委以红色教育、高效农业和旅游观光业为主导,发展特色产业。已建成红色教育基地和中华寿桃采摘园两大运营板块,带动50余户农户就业,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万元。<br><b> 二、红色历史底蕴</b><br> 郇圩村是海赣沭灌地区(今连云港及周边)最早建立中共农村党支部的村庄之一。<br> 1.革命活动与斗争:支部发动了多次农民运动,例如1929年底成功领导农民对抗钱粮差的暴政,迫使当局免除捐税。此外,郇华民以学校为基地,白天教授儿童,夜晚开办农民夜校,传播进步思想,培养革命力量。<br> 2.抗战时期的延续:抗日战争期间,郇圩小学成为“青年救国团”总部,开展抗日宣传和支援前线活动,进一步巩固了郇圩村的红色传统。<br><b> 三、教育与文化传承</b><br> 郇华民的教育贡献:郇华民是当地著名的教育家,1928年变卖田产重建郇圩小学,并将其发展为革命与教育融合的典范。他一生创办10所学校,倡导“劳动建校”“教育服务人民”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苏北鲁南地区的教育发展。<br> 红色教育基地:村内保留农民夜校旧址、党支部活动记录等文物,并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东海县在此启动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活动,通过宣讲红色故事、赠书等形式弘扬革命精神。<br><b> 四、现代发展与乡村振兴</b><br> 红色旅游与农业结合:郇圩村将红色资源与高效农业结合,发展采摘观光和研学旅游。例如中华寿桃采摘园吸引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同时带动村民增收。<br> 基础设施与规划:村内交通便利,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农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乡村振兴。<br><b> 五、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b><br> 郇圩村不仅是东海县革命史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村工作的实践范例。其红色基因通过教育、文物和现代产业得以延续,成为研究地方党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br><br> 参观结束后,我还把我新编的美篇书《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我的母亲贾志新》送给了郇圩村。本次我共送出了14本《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我的母亲贾志新》给亲友们和有关单位,以缅怀我的父母。 美篇书《我的父亲郇振中和母亲贾志新》 今天的日程很满,超出计划,一切顺利,收获很大! <b> 2025年3月29日星期六(第三天)</b> 前两天都是在车上看到了东海县城的市容,感到东海县城的变化很大,过去我对东海县城的印象是高楼较少,也没有宽阔的道路,火车站很矮、很小,是一个不发达的小镇,东海县城原来也叫牛山镇。这次感到已经是高楼林立,道路宽阔、干净。 早上,我在所住的《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21层(总高23层)的窗口拍下了大酒店四周的街景。 大酒店四周的街景 大酒店四周的街景 大酒店四周的街景 大酒店四周的街景 早餐后郇林森带我和郇极逛东海水晶城。 中国东海水晶城 中国东海水晶城 中国东海水晶城门前广场 郇极 东海水晶博物馆 郇极和郇江在东海水晶博物馆前<br> 郇极和郇江在《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前 郇极和郇江在《东海嘉臣国际大酒店》前 中午郇云霞夫妻俩请我们聚餐,并合影留念。 左起:郇云霞、郇极、郇江、郇林森、郇云鸿 左起:郇云霞、郇林森、郇极、郇江、(郇林森的妻子)、魏鑫、郇云鸿 左起:郇云霞、郇极、郇江、吴广(郇云霞的儿子) 午餐后郇林森和郇云霞送我和郇极到东海县高铁站,分别返回上海和北京。 东海高铁站二楼候车大厅 14:40我乘G289从东海县站到连云港,至10多分钟就到达连云港。15:49我乘G8257从连云港到上海,3个半小时后我平安返回上海。至此全部行程顺利结束。 回家后我在DeepSeek(AI)上查询了江苏省东海县的信息,下面我摘抄一下在DeepSeek(AI)上查询到的信息。 <b> 一、基本概况</b><br>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隶属连云港市,东接连云港市区,西邻山东省郯城县,北靠山东省临沭县,南连沭阳、灌云等县,总面积约2037-225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4万(2023年数据)。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东海县是连云港“一带一路”倡议支点的重要节点,交通便捷,陇海铁路、连霍高速贯穿境内,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坐落于此,可直飞北京、上海等城市。<br><b> 二、历史沿革</b><br> 东海县历史可追溯至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因东临黄海而得名。秦代属朐县,明清为海州辖地,1912年撤州建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东海县是苏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陈毅等曾在此活动。1953年划归江苏省,1983年隶属连云港市,县政府驻地由海州迁至牛山镇。<br><b> 三、经济与产业</b><br> 1.水晶产业:东海县被誉为“世界水晶之都”,水晶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年交易额超460亿元,形成从开采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拥有全球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br> 2.农业与资源: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江苏省油料生产基地,主产水稻、小麦、花生等。矿产丰富,已探明37种矿藏,其中石英、蛇纹石、金红石等储量居全国前列。<br> 3.工业与旅游:以硅材料、建材、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温泉康养、水晶文化旅游,温泉度假区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br><b> 四、自然资源与特色</b><br> 水晶与温泉:东海水晶以质地纯净著称,毛泽东水晶棺即取材于此;温泉出水量大、温度达82℃,含稀有矿物质,被誉为“华东第一温泉”。<br> 水资源:境内有63座水库,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第一大人工水库,总库容5.13亿立方米。<br> 生态优势: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较高,拥有青松岭森林公园等生态景区。<br><b> 五、文化与教育</b><br> 人文底蕴:境内有大贤庄旧石器遗址、房山摩崖石刻等古迹,朱自清、彦涵等文化名人出生于此。<br> 教育发展:基础教育先进,获“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体系完善。<br><b> 六、行政区划与人口</b><br> 辖2个街道(牛山、石榴)、19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共346个行政村。人口密度约514人/平方公里,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比不足1%。<br><b> 七、荣誉称号</b><br> 全国文明城市(2025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3年排名第95位)、“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花木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等。<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语</b></h3> 本次回乡扫墓的时间很短,但对郇圩村、郇圩小学、以及东海县的历史、文化和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它们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感到惊喜,也祝他们发展的越来越好。 非常感谢族亲们对我本次行程的帮助表示深深感谢! 希望大家对我文中的错误和不足给于指正。 2025年4月16日第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