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留恩远 笔评播惠长——捧读石头霍氏文化系列图书

秋雨至佳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家训留恩远,笔评播惠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捧读石头霍氏文化系列图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鞍山八中 霍光武</p> <p class="ql-block">  祖根文化是一种永恒,不会被尘世的纷杂遮蔽,不会随时光的流失湮灭,只会弥久更新。追根寻源,是在拜读一部豪迈悲壮的家史,拜读一部闪烁千年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一一摘自《中华霍氏大典》</p> <p class="ql-block">  观河流者,必循其源,知由来之,有本也。登泰岱者,必陟其巅,言履高之,能远视也。</p><p class="ql-block"> ——摘自《姑孰霍氏宗谱》</p> <p class="ql-block">  气清景明,春和日新。闲居香榭园,手捧厚厚的《中华霍氏大典》,心潮澎湃;摩挲翻阅《霍渭厓家训》,浮想联翩。“我也嫖姚后,梦见燕然山。”英贤淑媛,代有其人;忠孝节廉,后先济美。霍氏群英会,一个个霍氏人物鲜活起来,正向我们迎面走来。</p><p class="ql-block"> 用心阅读《中华霍氏大典》第二卷第十九章第二节,仿佛走进富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走进五百年的霍氏家庙,走近鲜活的南海石头霍氏,破解岭南文化的璀璨基因。</p> <p class="ql-block">  得地钟玄武之灵,左龟右蛇形圣之护,勤于劳作,俭于持家,耕读不辍,积善成德。《石头霍氏族谱》载:石头霍氏之祖得姓实自霍叔,乃姬氏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食封于山西霍邑,后为霍国以国为姓,宋靖康时避狄难迁于广之南雄。</p><p class="ql-block"> 霍韬(1487-1540),字渭先,号兀崖,佛山石头霍氏六世祖。作为西庄次子的霍韬出身寒微,家贫弟多,不得不早早随父农耕劳作,做了一位小小的放牛郎,还是有点顽皮的牧童,时常爬上树丫午休,曾经被伯父误看为大蛇盘树而惊讶不已。放牛闲暇,他经常躲到书塾窗下偷听,惊慌中被先生撞见。小小霍韬竟能完整背诵先生所教科目,先生惊诧,愿意破例免费教授,19岁的霍韬才得以始入乡塾,他过目成诵,展示出惊人的天赋。精诚所至,又得高人指点,学问大有长进。府试秀才,乡试会元,廷试二甲第一名,赐进士出身。却未授官,归家完婚后隐学于西樵山,与湛若水、方献夫相往来,推崇陈墨章理学观点。</p> <p class="ql-block">  明正德十六年(1521),任兵部主事,嘉靖朝官至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深得嘉靖帝宠信,霍韬政治上成就显著。谏言明世宗,委以重任,参与大礼之争,辞官不受,抨击异己。嘉靖十九年(1540年),霍韬逝于任上,明世宗辍朝一日,追封为太师太保,赐谥“文敏”。墓葬于增城,建祠祀奉。《明实录》载其“刚方峻洁,学术纯正”。《明史·列传 八十五》记有《霍韬传》。</p><p class="ql-block"> 学术上颇有建树。作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之一,与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齐名。学博才高,对经史等学问有深入研究,其学术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著作等身,著有《诗经注解》《象山学辨》《程周训释》《西汉笔录》《渭厓集》等,今有《霍文敏公全集》传世。张廷玉《明史》评述“韬学博才高”。</p> <p class="ql-block"> 缅怀先祖丰功伟业,积极进取,昂扬向上,赋壮词《水调歌头·古边情》:“天骄横汉世,戾飞渺边关。一任彀弓驰突,赤子若为安?嫚书主臣忍辱,拊髀颇牧兴叹,劲气竟谁还。贾生晁错策,炯然万世丹。 匡相君,石内史,吻涎残。坐使金戈销铄,战士豢嬉闲。有日阴山胶劲,胡虏南驰马壮,铁甲为谁寒?我也嫖姚后,梦见燕然山。”这首缅怀汉朝名将霍去病的词作,刚健直朴,气象万千,慷慨悲歌,词风苍凉,用典言志,借古喻今,可与辛弃疾壮词媲美。</p><p class="ql-block"> 诗文亦见风骨。钱谦益《列朝诗集》赞曰:“岭南诗派,渭厓实导夫先路。”作为明代理学一代巨擘,霍韬出身寒微,却以程朱理学为基,参酌古今礼法,于皇权与道统的激荡中,立下一座礼法革新的岭南孤峰。</p> <p class="ql-block">  《中华霍氏大典》第四卷第十一节《霍韬家训篇》记载:霍韬心系桑梓,所为齐家治国,倡导敬宗祭祖。嘉靖四年(1525)正月,创建霍氏大宗祠,建立由宗子、家长等组成的宗族组织,创立“考功”“会膳”制度。编修霍氏族谱,拓展寺田、沙田产业,设立石头书院、四峰书院,亲订霍氏家训,欲使乡邦称为忠厚家、谨慎家、清白家、谦逊家。宗族凝聚力得以快速增强,石头霍氏迅速成为南海名门望族之首。</p><p class="ql-block"> 嘉靖五年(1526),霍韬大力倡导家族“合爨”“会膳”,宣布《合爨祭告家庙文》,强化家族的认同感。所谓“合爨”,即共同于宗祠进食。这一传统至今还有所保留,在一些乡村社会中,每逢重大节日仍要共食。有研究者发现,“会膳”不但体现了儒家传统孝道思想、赏罚分明原则,还体现了厉行节俭的道德训诫。</p> <p class="ql-block">  “一家犹一国,治家犹治国。”崇儒学,修家庙,合族众,振家声,霍韬亲编《霍渭厓家训》,为家族先立规矩。礼法并举,耕读传家,祭祀明伦,族规自治,蒙养以正,经史并重,实学兴族。</p><p class="ql-block"> 《霍渭厓家训》分为《家训前编》和《家训续编》两部分。《家训前编》之“序”反映出霍韬制订家训的核心思想“保家”,《家训续编》则重在“诲谕之意”。以同居共爨的义门作为追求保家的目标,这自然需要治家才能实现。“雍睦第一”是这种追求最集中的体现,将家众能忍、家长治家作为保家之道。</p><p class="ql-block"> 《霍渭厓家训》承载着一个受儒家思想渗透的基层社会家族的价值观,霍韬怀着“做个好样子与乡邦视效”的理想,为佛山宗族家风提供了一种模式。</p> <p class="ql-block">  “石头霍氏兴起于明代中期,以礼部尚书霍韬的宗族建设事业为开端,直至今天,珠江三角洲乡村普遍出现的宗族、祠堂仍令人印象深刻,这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霍韬的宗族经营思想的影响所及。”“佛山历史文化丛书”《佛山石头霍氏研究》封面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渭厓蕴大计,秋山显宏图。”北宋司马光在《家范·纲领》中指出,“正家以正天下者也”。《霍渭厓家训》对于岭南国人的家风形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当代佛山一代代民众那种宽容、知礼、豁达、勤劳、好学等优秀品质,可以说和霍氏家训有着密切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太原世泽长,忠厚家声远。读史使人明志,读典促人奋进。忠诚,勇敢,勤奋,务实。同一个霍氏,同一个梦想。天降于我霍氏,正储其精英。譬诸植木,昨日萌芽,明日必车轮也。</p><p class="ql-block"> 姑孰霍氏38世孙霍光武秉笔于马鞍山香榭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