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铜而兴的古城~会泽

李炜

<p class="ql-block">会泽县是云南曲靖市下辖县,位于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地处云、贵、川三省八县交界处,因金沙江、小江、牛栏江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会泽古城,因铜而兴的古城。会泽是古代滇铜主产地,拥有3000多年铜的开采、冶炼、鼓铸、京运的辉煌历史。明清时期这里就是铸币中心,最鼎盛时期,全国铸币用的铜六成来自于会泽。甚至,以会泽为代表的滇铜在长达134年的“南铜北运”的历史中,成为了支撑大清王朝的经济命脉。会泽因而被冠以“天南铜都”“钱王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枚直径57.8厘米,重41.4公斤,铸有“嘉靖通宝”的开炉纪念币,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p> <p class="ql-block">如今,古钱币放大39倍的雕塑,成为了会泽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老房子,从砖瓦的纹理中流露出一种古朴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会泽古城最初是土城,老城十字街是古城的中心,一横一纵两条街交汇构成个“十”字,加上方形的城墙,整个古城形成一个“田”字。</p> <p class="ql-block">会泽古城内形成的三区、二街、十九点是最有看点的。</p> <p class="ql-block">德康币局坐落在会泽老城里,小院幽静,别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德康币局因明清时期铸造“通宝”系列铜钱(如嘉靖通宝、乾隆通宝)等,被誉为“钱王之乡”。德康币局不仅是展示会泽铜钱历史场所,还涉及斑铜技艺传承。</p> <p class="ql-block">“通宝”是中国自唐初至清末铜币的一种别称。“通宝”意为通行宝货。自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始铸造开元通宝,此名称为后世常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铸于币面。“通宝”钱一直流通了1300多年。</p> <p class="ql-block">会泽斑铜,“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艳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的巷道,弯弯曲曲,宛如诗中的画卷,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大军阀唐继尧故居,位于会泽古城街道三道巷14号。</p> <p class="ql-block">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云南会泽人,他是清末秀才,中华民国时期滇系军阀首领、军事家、政治家。唐继尧在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护国讨袁南天一柱,</p><p class="ql-block">治滇兴教东陆独尊。</p> <p class="ql-block">铜业的兴旺,斑铜矿资源,吸引了十省八方的商贾云集会泽,他们修建的会馆多达108处。至今保存完整的有以江西会馆为代表的八大会馆。</p> <p class="ql-block">江西会馆又称万寿宫,这里一檐一角、一砖一瓦、一樑一柱,尽显明清建筑的精粹恢宏和深厚文化,是会泽铜都王朝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古城旧巷,散发缕缕清香;会馆寺庙,阅千古沧桑。</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会泽古城如一首凝固的诗,不经意间固化了一段萦绕于怀的情愫。几经落寞,几经繁华,会泽古城,始终流淌着岁月里沉淀的那份坦然与自信、淡定与平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