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医生手记 心与心的交映(119)

法慧居士

<p class="ql-block">  49岁的侯老师因肺小细胞癌已经和病魔抗争了近2年,半年前已经出现了淋巴结、颅脑、腰椎、肝脏等多器官转移。2周前因并发肺部感染、低氧血症、顽固性疼痛、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恶病质等肿瘤终末期并发症,在经过患者要求家属一致同意后,侯老师被送到我们舒缓医疗可进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p> <p class="ql-block">  侯老师来到科室后,她的亲友团对她关怀备至。她的父母,已经80多岁的一对老夫妻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坐1小时的地铁来看望她。她的爱人,从入院开始始终在病房陪着她。她的儿子,一位大学毕业不久的帅气小伙也同父亲一样始终陪在母亲身旁。她刚上初一的小女儿每到周末就会准时出现在病床前。</p> <p class="ql-block">  住院后虽然顽固性疼痛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并发的坠积性肺炎却在逐渐的加重。面罩吸氧已经不能满足,在氧饱和度反复降低到88%以下后,我们给侯老师用上了无创的高流量呼吸机。侯老师在最后一周给我们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力,每次氧饱下降吸吸痰就能恢复,血压不好给点血管活性药就明显改善,少尿时用点利尿剂尿量每天就超过720毫升……</p> <p class="ql-block">  由于颅脑转移病灶的不断生长,侯老师的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昏睡。每当她意识清楚时,她的眼神就一直停留在年迈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女儿身上,时而眼角还流出泪水。周围的陪人也反复给她说不要操心别人,管好自己的病情最重要……但似乎没有什么作用,侯老师继续给我们展示着她顽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气的前三天,侯老师的儿子找到我表达了他的想法;看到母亲这么痛苦的煎熬,他想停掉所有的治疗措施,让母亲早点结束……我和他分析了侯老师当前的情况,所有的治疗措施都是无创的不会增加痛苦的,如果停掉将会增加患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侯老师更多地煎熬是她内心放不下年迈的父母和尚未成年的小女儿。</p> <p class="ql-block">  我给她儿子出了个主意,在侯老师意识清醒的时刻,而且只有他和他母亲两个人在场的环境下,他给他母亲承诺;在母亲走后,他会像母亲一样照顾姥爷姥姥,并给他们养老送终。会照顾妹妹成长的每一个步骤,直到妹妹出嫁。而且他给母亲保证自己会比母亲平时做的更好更用心……</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在楼道见到侯老师的儿子,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和母亲交流给母亲做了承诺,母亲好像如释重负,虽然眼角流着泪,但眼神似乎瞬间有了光芒......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侯老师再没有给我们展示她顽强的生命力,在无牵无挂的状态下非常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她曾经放心不下的亲人们。</p> <p class="ql-block">  《心经》强调"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这与"无牵无挂离世"的目标一致。放下对现象世界的执取,才能实现究竟解脱。佛教认为,人在临终时的临终一念对来世的去向至关重要。《杂阿含经》指出,众生因贪爱而轮回,临终时若对财物、亲人或身体产生强烈执念,极易形成业力牵引,导致堕入恶道或继续轮回。</p> <p class="ql-block">  对临终者的关怀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让病人在没有任何牵挂地离开这个世界"体现了对临终者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关注。若能在生命末期帮助病人解决未了心愿,消除愧疚感或获得情感宽恕,确实有助于减少心理负担,使其更平和地面对死亡。帮助临终者消除牵挂,可能使其在生命最后阶段完成自我整合,达到存在意义上的圆满。</p> <p class="ql-block">  以智慧破执,以慈悲护心。既尊重人性的柔软,又朝向超越生死的终极自由。让死亡成为生命完整性的自然延伸,而非必须完美收尾的终章。</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 :曹诚,主任医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舒缓医疗科主任。擅长急危重症和老年医学。是西安市老年医养结合学会安宁疗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急诊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老年医学医师协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医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市首届医师节市级“最美医生”称号获得者。是中国西北地区安宁疗护工作的实践者和开拓者之一。在实践中创立的安宁疗护三原则被卫健委在全市推广,被大多数同行所认可。2016年至今参与创办两家安宁疗护中心,均成为西安市安宁疗护示范单位。先后给超过500位的患者提供过临终关怀服务。联系电话13891969851(微信同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