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9日清晨,我和龙还有我小学同桌小高,离开西藏昌都市边坝县的边坝壹号酒店,开车前往三色湖和达宗遗址。10点我们走317国道去丁青县,龙从地图上查到一条县道503,边坝走503到丁青只有185公里,比走317国道要近500公里,可导航搜索不到。途中遇藏民我向前咨询,得知317国道前方塌方路堵,可以走县道503,如果不是当地人肯定,导航上没有显示,我们根本不敢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可谁知道这条路极小,只有一个车道还是泥路,车开过扬起一阵灰尘,会车要选择有利地形,藏民称它小丙察察。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波涛汹涌的怒江大峡谷,并且没有护栏。沿途的风景非常优美,这又是一次考验胆量和勇气的旅程。从车向外望去,初秋的太阳下广阔的蓝天,绵延的山脉和广袤的草原相互映衬的美景,让我如知如醉。藏民都在收割青稞,牧民在收割夏草,叠起来成高高的草垛,为冬季做准备。</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除了大山还是大山,没有人烟,没有店可买东西吃,幸亏我们车载冰箱里面食物充足,泡面、卤蛋、牛肉干、饼干、水果。中午12点了,后排的小高拿出食物,就当野餐吃。突然窗外飞来多只秃鹫,停在前方不远处,我拿起手机拍照,仔细一看好像在吃什么东西,龙拿起相机,原来在吃一头小牦牛,秃鹫头不停的拉扯着,小乌鸦也来抢食吃,20几只秃鹫不一会就给小牦牛吃的干干净净,只剩下一副白骨,看得我毛骨悚然,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秃鹫不怕人我们下车拍照,他也不跑。</p> <p class="ql-block"> 车一路开风景一路看,有时还停下拍照,这条路因为导航没有,当地人走的也少,一路很少看见车辆,但经常有碎石滚落,好几次险些被砸中,路中间常常看见小碎石,龙说小碎石很危险,容易爆胎。突然车仪表盘发出警报,龙一时没看懂图标的意思,赶紧打电话给修理工朋友,朋友说是显示轮胎气压不足,他说可能压到小石头,车胎破了。龙急匆匆下车初步查看没有明显破洞,只能拿出打气泵,给四个轮胎全充了一遍,等了一会没事,我们就继续上路。</p> <p class="ql-block"> 龙在修车,我站在路边环视四周,始终没有看见一辆车,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随时又有落石的危险,我第一次感到害怕,在这么荒凉的大山里面,如果车真的坏了,叫救援都很困难。此时才明白龙为什么宁可少带生活用品,也要带齐自救器材,防滑链、猴爬杆、打气泵、备胎。途中还要翻越二座雪山,当我们翻越海拔4809米的瓦拉山垭口时,已是傍晚18点52分了,垭口周围群山环绕,风景迤逦,山上渐渐变冷,真的体会到了一天看四季,雪山、高原、草地、牧场。</p> <p class="ql-block"> 8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丁青县城,首先去了修理厂,很可惜因为停电不能修,师傅说明天早上给我们修。晚上我们就住宿在霍尔藏大酒店,三个人在县城一个特色店吃饭,每人一个砂锅里面有牛肉、有蔬菜、有面也可以是饭,一天累了能吃热乎乎的东西就很满足了,味道不错,且价廉物美。</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先去修车还是停电,老板说漏气不多,可能洞很小,知道我们要去孜珠寺,老板热心的帮我们又充满气。</p> <p class="ql-block"> 丁青县位于西藏东北部、昌都市西北部,县城海拔3878米,317国道穿境而过。丁青县又名“琼布”,寓意为“大鹏鸟”,相传这里是大鹏鸟的故乡。丁青县属藏东峡谷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千姿百态,雄伟壮丽,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多座,最高海拔6328米,最低海拔3500多米,相对高差2000多米。独特的地理位置,构成了丁青独特的河谷、平坝、崇山峻岭的自然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丁青境内草原广阔,山川壮美,文明璀璨,风景绚丽,旱雨季分明,平坝如天上的星星点缀在 广阔的大地上。这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绚丽多姿,是热巴艺术之源、冬虫夏草之乡、象牙玉石之都、象雄文化之藏、藏文书法之廪。人文景观有孜珠寺、金卡寺等59座寺院,其中金卡寺位于觉恩乡绒通村达曲河畔,是当地最大的格鲁派寺庙。</p> <p class="ql-block"> 孜珠山上有一座神奇的寺庙被誉为天空之城,就是孜珠寺是雍仲苯教最古老、最重要、海拔最高的寺庙建筑群,它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十世纪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在吐蕃修建孜珠寺,公元十四世纪笨教大师罗丹念布大师复兴了孜珠寺。</p><p class="ql-block"> 孜珠山海拔4800米,上山的路很窄还是碎石泥路,要在12公里的盘山路上海拔上升1000多米,一二百米就是一个180度的大拐弯,我们带着虔诚的心,丙察察练就的技术,百分之百的勇气,才开上去。到山门还有一公里,遇到修路的运输车,为避让一脚刹车,谁知道汽车高反没动力了,开运动挡才爬上去,手机显示海拔4800米。</p> <p class="ql-block"> 我和小高来到大雄宝殿,只见门虚掩着,里面有2个老僧人但没开放。我们走下台阶,正巧看见一个穿红袍的大师引领一波人迎面走来,从警卫随从来判断一定是高官,我赶紧避让。大师和蔼的对我和小高说,“如果有兴趣可以一起来听”。进殿后大师说,“往右走,笨教是逆时针方向的,藏传佛教是顺时针”。</p> <p class="ql-block"> 大师指着墙上一张唐卡告诉我们这是描绘法会的,黑白素色,嵌着银丝,极其精致,笨教的唐卡都是素色的,有3000多年历史。文成公主带来的藏传佛教,唐卡是五颜六色的。大师又指着靠墙的一排大橱窗有3-4个人高,说这里是大殿的宝藏,经书和藏文学科书籍,几千年的历史,极其珍贵。现任活佛正在做藏译汉的工作。大师带领大家参观了十几尊佛像,法器和传世的藏族家具。大师一表人才,和声细语,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口才极佳。出大殿后,还关照我说,“这里海拔4800米,走路要缓慢,小心碎石,还有野狗,”真的很暖心。</p> <p class="ql-block"> 大殿首层高七米,梁柱上装饰着各种古老象雄风格的图案,均以天然颜料手工绘制。墙上挂着孜珠山一年四季全部法会的本尊唐卡。大殿中心十二根朱砂大柱从一层直通三层,雄伟挺拔、黄金沥粉装饰,古老柱幢为清朝皇帝供养给寺庙。巨大棋盘顶彩绘坛城分别为:玛居坛城、却巴坛城、尊胜佛坛城、虎衣明王坛城、大慈母坛城等孜珠寺常用的仪轨。大师还给我们讲了孜珠寺的全称,怕我们记不住,允许小高拍照。</p><p class="ql-block"> 我和龙站在孜珠寺前,虔诚为母亲及家人祈祷、为所有朋友祈祷,愿大家身体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