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 维忠 名石 丰禾</p>
<p class="ql-block">编辑丰禾</p> <p class="ql-block">三月的春光洒满大地,我们一行来自辽滨之城的小学同学,怀揣着对远方的憧憬,踏入了大西南的贵阳市。在短短的八天里,我们尽情领略了贵州山城的瑰丽风光,每一处景致都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此行真可谓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贵州省会贵阳,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从火车站的第一眼便让人感受到它的热情与活力。我们在这里留下足迹,为这段旅程打上深深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民族博物馆前,毛泽东主席的塑像巍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阳光洒在塑像上,映衬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贵阳市人民广场,如今更名为筑城广场,是这座城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广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驻足。这里是贵阳的象征,也是人们心灵的归宿。</p> <p class="ql-block">筑城广场总面积8.7万平方米,呈半岛状,最多可以容纳10多万人。广场被誉为“城市客厅”,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名片,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筑韵”塑像,犹如一首凝固的乐章,矗立在广场之上。它由八支巨大的芦笙组成,两两一组,分别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芦笙,这一贵州少数民族的传统乐器,不仅象征着民族的精神与活力,更承载着贵阳的竹文化。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寓意坚韧与谦逊,与贵阳的城市精神完美契合。这些由钢材制造的芦笙,最高的达37.85米,重量超过25吨,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巧妙融合。</p> <p class="ql-block">吉祥神兽雕塑,是著名艺术家郭选昌的杰作。其造型融合了“虎的头、牛的蹄、羊的角、凤的翅、狗的身、豹的尾”,寓意天和雨顺、国泰民安。这一雕塑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位于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伫立于南明河之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这座古楼历经沧桑,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成为贵阳的一张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甲秀楼为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阁楼式建筑,飞甍翘角,层层收进,从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12根石柱托檐,护以白色雕花石栏杆,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浮玉桥为九孔,长90余米,称“九眼照沙洲”,解放后因修公路填埋二孔,现能见七孔。桥上有涵碧亭,桥下有涵碧潭、水月台,桥头立有石木牌坊,牌坊中央书有“城南遗迹”四字,桥南还有古建筑群“翠微园”。</p> <p class="ql-block">南明河从楼前缓缓流过,汇聚为涵碧潭。楼侧的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小亭名“涵碧亭”,为这一景致增添了无尽的诗意与韵味。</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甲秀楼在灯光的映衬下更显璀璨夺目。楼影倒映在河水中,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令人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白宫夜景,灯火辉煌,宛如一颗镶嵌在夜空中的宝石,散发着迷人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夜晚的南明河桥,五光十色的灯光点缀其间,如梦如幻,仿佛将人带入一个童话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们主要游览了贵阳市周边的景点,市内的景色只能在闲暇时匆匆一瞥。然而,“甲秀楼”附近的美景却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记忆中,成为此次旅程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