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在尼泊尔的最后一天,上午来到博大哈大佛塔。</p> <p class="ql-block">博大哈大佛塔,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 8 公里,接近加德满都国际机场,是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因在此祈祷最能满足愿望,故又称满愿塔。塔高38米,白色巨大的穹形基座直径达100米。</p> <p class="ql-block">博大哈大佛塔建于公元6世纪李查维王朝时期,据传是由李维查王朝国王希瓦•德瓦的婢女养鸡婆萨勒卓玛和其四个儿子在神力加持下建造的。</p><p class="ql-block">博大哈大佛塔内藏有释迦摩尼大弟子迦叶尊者的舍利。大佛塔不仅是尼泊尔佛教徒的信仰中心,也是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博大哈大佛塔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尼泊尔七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2015年大地震造成大佛塔部分开裂,现已重新修复。</p> <p class="ql-block">大佛塔除了中间的主塔外,四周还建有七座副塔。副塔的样式与主塔略有变化,且大小各不相同。</p> <p class="ql-block">大佛塔围墙外是一条宽阔的转经道。来参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向左顺时针沿转经道先走一圈,这一圈大约是600多米。</p> <p class="ql-block">围墙上还均匀分布了247个转经桶龛,每个龛里设5个经筒。有些人边走边转动经筒。</p> <p class="ql-block">博大哈大佛塔的结构,与我们上一集看的斯瓦扬布纳特寺的大佛塔基本相同。塔分五层,第一层即半圆形的白色塔基,她的覆钵形状象征“地”;第二层为一立方体,象征“气”;第三层是四方锥体,象征“水”;第四层是伞形,象征“火”;第五层中间还有一个小型佛塔,四周设四根支撑保护,支撑顶端还有一个更小的佛塔,象征“生”。第二层至塔顶均鎏金。</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金色立方体四面也各有一双巨大的智慧之眼,眼观四方,洞察一切。</p> <p class="ql-block">与斯瓦扬布纳特寺不同的是,博大哈大佛塔包括白色基座在内,整个佛塔设在一个更为巨大的三层十二角形坛城之上。因此博大哈大佛塔包括围墙外的转经道和紧挨白色塔基的一圈转经道在内,总共围绕有五条直径各不相同的转经道。</p> <p class="ql-block">白色基座上用黄色颜料勾勒出一瓣瓣巨大的莲花。所谓勾勒,并不是用笔什么的绘就,而是整桶颜料开了盖直接往上泼洒,因白色基座表面十分毛糙,一桶一桶黄色颜料泼上去并不会下挂。</p> <p class="ql-block">转经道上。</p> <p class="ql-block">转经道外侧是林立的商铺及许多寺庙。</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些寺庙都是来自西藏的工匠建的,所以具有更为浓郁的藏传佛教风格。</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进到大佛塔的围墙里面,但需购票,且必须脱鞋进入。</p> <p class="ql-block">我们老年人是免票进入的。围墙里面是一个小院子,再从小院两侧的小门进到转经道上,通过台阶可以选择上下不同的转经道。</p> <p class="ql-block">赤脚虔诚转经。</p><p class="ql-block">须注意一点:由于太阳的暴晒,午后几个小时内石板路表面温度将达到70°C,不经常赤脚走路的人最好不要走上去,避免烫伤。</p> <p class="ql-block">转经道上。</p> <p class="ql-block">这是最大的一座副塔,上次地震时曾完全倒塌。</p> <p class="ql-block">长600多米、宽阔的转经道的青石板路面,是由我国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座佛教寺庙——蓝毗尼中华寺捐助30万元人民币铺设的。</p> <p class="ql-block">转经道上大群鸽子正在争食。逗鸽,游客们乐此不疲。</p> <p class="ql-block">这座白色大棚占据了转经道一角小广场的大部分,大喇叭正一遍又一遍地传来诵经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来自中国西藏自治区的一个朝拜团,有喇嘛也有普通百姓。他们来满愿塔,是专程前来为最近一次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中逝去的同胞做祈祷的,愿他们的灵魂早入天堂。</p> <p class="ql-block">风中飘扬着五色风马旗。旗的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构成世界的五种基本元素:红为火、蓝为天、白为云、绿为水、黄为地。</p> <p class="ql-block">据说1959年某喇嘛出逃的第一站就在这里。当年有不少追随的藏民并未一路追随去印度,而是落地生根于此地。如今在这里开店铺饭馆的,大多是这批藏民的后代。</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朝拜的藏传佛教信众,最多的来自中国西藏、锡金和不丹,他们与这里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同,交流不存在障碍。</p> <p class="ql-block">导游找的这家饭店,可以在六楼露台上边喝薄荷水咖啡边居高临下看风景,中午在这家饭店吃了此行最后一顿尼餐。</p> <p class="ql-block">下午就要离开尼泊尔了,再次与导游和领队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记于2025年3月。</p><p class="ql-block">《尼泊尔琐记》全集完。谢谢您一路陪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