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下的时光褶皱——探秘中东铁路老建筑之帽儿山站

一米阳光

<p class="ql-block">清明时节,雨水是亲人的思念,不断拍打着路人的头发、衣物,虽己是春季,南方己花团锦簇,妍然绿意,而北方,在㞳峭的风中,冰雪悄然融化,既是如此,南北方人们对故人的思念却是相同的…</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的帽儿山。帽儿山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帽儿山镇,因其山貌似冠状得名,是哈尔滨附近的最高峰,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西坡小岭余脉。</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的动画片《帽儿山的鬼子兵》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有一座险峻的山峰,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帽儿山,因它的主峰就像一顶尖尖的毡帽,传说是神仙的帽子掉落在此,故而得名。在帽儿山脚下,维持日本军队在东北的给养和重要战略物资运输的中东铁路从这里蜿蜒穿过。日本军队为了保证铁路线的畅通和运输安全,在帽儿山小站派驻了一个守备小分队。</p><p class="ql-block">妞妞和几个小伙伴们与鬼子斗智斗勇,是一部幽默的爰国主义动画片,播出后深受小朋友们喜爰。</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四等车站→帽儿山,房舍共十九间,修路俄人十二名,查道俄兵六名,俄妇三名,幼童两名,有中国旅店三户,附属站地一百零五垧。又东南曲折八里,许即由三道街出境,入长寿县矣。沿路设有电线,然惟阿什河、二层甸子有俄国电报房,系专员经理,收发电报事务。华人电报亦可照发,价目与吉省同。</p> <p class="ql-block">1937年划归为珠河,也是现如今的尚志市。</p> <p class="ql-block">雨丝斜织成纱,帽儿山镇的中东铁路老宅在氤氲水汽中苏醒。镜头贴近斑驳的俄式砖墙,雨珠在红褐色的砖缝间蜿蜒流淌,百年风雨蚀刻的裂痕化作液态的掌纹。透过湿漉漉的玻璃窗框,模糊窥见当年双户型住宅的雕花门廊,木纹在积水倒影里漾出双重时空。</p> <p class="ql-block">(1897-1903年建成)是沙俄殖民扩张的产物,其沿线建筑群承载了东北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帽儿山镇的铁路房作为铁路职工住宅或附属设施,是铁路运营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这里己成为一家私人诊所</p> <p class="ql-block">檐角坠落的雨帘在镜头里凝成珍珠串。青砖墙面经雨水浸润后色泽愈发深沉,砖缝间滋生的苔藓泛着翡翠光泽,建筑顶部残缺的烟囱,任其剪影刺破雨雾,如同历史伸向天空的断指。</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沿线建筑多采用俄式风格,墙体厚实(砖木结构住宅墙体厚度可达60厘米),兼具保暖性与耐久性。帽儿山镇的铁路住宅可能同样具有高大的木门、狭长窗户及檐角雕花等典型俄式元素。</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的侧面</p> <p class="ql-block">看到此景忽然想到《呼啸山庄》书中的描写 “黑夜提前降临了,一阵凛冽的旋风卷着令人窒息的飞雪,将天空和群山搅混成一片。”几经波折,最终在呼啸山庄留宿的洛克伍德,迎来了女主角凯瑟琳的第一次出场…</p> <p class="ql-block">阿什河跳动着春天的音符,与大地热烈地拥抱。叮咚声,仿若心跳。</p> <p class="ql-block">踩过鹅卵石小径的积水洼.带庭院的老宅。雨水在铁艺院门浮雕上汇成细流,冲刷出巴洛克卷草纹的肌理。铸铁门环的铜绿与水渍泛着幽光,恍若当年铁路职工叩响家门的余韵仍在雨中回荡。</p><p class="ql-block">老建筑在雨天总会泄露更多秘密——霉变的木窗棂渗出琥珀色泪痕,雨水冲刷的墙基裸露出车站印刻。这些历史时空下的潮湿印记,恰是时光最好的显影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