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中山陵

龙江沃土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正值清明节,在南京拜谒中山陵,表达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p><p class="ql-block">中山陵总占地面积达130平方千米,由中山陵陵园,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共六部分组成,并以陵园为中心,分散四周。中山陵是中国首批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是重要的公共建筑,具有时代特征性、文化经典性、丰厚内涵性、世界意义性。</p><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中山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29日,中山陵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孝经鼎是由中山大学赠送给中山陵的。历经80余年的风风雨雨。</p> <p class="ql-block">博爱牌坊。上面“博爱”是中山先生的手书。</p> <p class="ql-block">路的两侧的雪松树,犹如列队站岗的士兵,守护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陵 门</p><p class="ql-block">右门进,左门出。中门一年只开两次,11月12日,因为中山先生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3月12日,是因为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3月12日也因此被定为植树节。</p> <p class="ql-block"> 碑 亭</p><p class="ql-block">1929年6月1日,中山先生落葬于此。上面24个金字是由民国时期书法家谭延闿书写。</p> <p class="ql-block">两侧石狮子,更彰显庄严!</p> <p class="ql-block"> 紫 铜 宝 鼎</p><p class="ql-block">上面的弹孔是日寇1937年留下的历史罪证。告诫后人,勿忘历史!</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需要登392台阶才能到顶部。代表着当时三亿九千二百万人口。最后三段台阶有点陡,告诉人们:人生之路都不是平坦,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达到人生目标。</p> <p class="ql-block"> 祭 堂</p><p class="ql-block">祭堂融汇了中西建筑风格,门楣上方镌刻着中山先生的“天地正气”和国民党元老张静江手书的“民族”、“民权”、“民生”。大厅中央法国雕刻家保罗·朗特斯基所塑孙中山汉白玉坐像一尊,东西两壁镌刻着孙中山遗著《建国大纲》全文。墓室中央有捷克雕塑家高琪所塑的孙中山卧像。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就深埋葬在其下的紫铜棺内。</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采用中国传统陵墓建筑形制,地制宜地将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沿中轴线依次展开,设计了宽阔的广场、台阶和平台,营造出了庄严肃穆的开放性纪念氛围。</p><p class="ql-block">设计者吕颜直(1894--1929),安徽滁州人。中山陵被设计成钟形图案,其寓意着“唤起民众”之意。</p><p class="ql-block">孙中山先生为唤醒民众,四处奔波,所创建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为日后的革命起到巨大作用。终于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在今天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深入人心,当初他的许多设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都得以实现!</p> <p class="ql-block">往期推荐,敬请欣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点击链接>>></span><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5k1uck"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南京莫愁湖公园</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