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单骑畅游凤林老街</p> <p class="ql-block">以前我听说过凤林,却没有去过,因此对这个地方一知半解,只知道凤林是一个大地方,是与我同宗新坦周氏的聚居地,有牌坊、有两个很大祠堂等等,早就很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2022年我就有了去凤林的念头,由于不曾到过凤林,去前就开始打听行走的路线,朋友告诉我:坐江山去峡口方向的公交车到大悲山下车,步行二三里路即可到达。</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夏季的一天,我终于下决心去凤林。我满怀喜悦地从清湖古镇出发坐车到江山公交总站,然后转乘去峡口的班车,车开到虎山站附近时突然抛锚--轮胎炸了。司机说:“去不了峡口啦,大家下车坐其他车去吧。”。顿时,出发时的那种心情被这场突然其来的事故一扫而光,让我感得非常失望,只好遗憾地回家。</p><p class="ql-block">直到今年年初,心中又燃烧起去凤林一游的激情。</p><p class="ql-block">3月23日高中同学敬兴、洪太(淤头人)和我在清湖小聚,聊天时我说近期我想骑电动车沿浪漫江山港(绿道)去凤林,原路返回,我问洪太淤头到凤林有多少路程,他说,大概有15里。根据这一数据,我估计清湖到凤林约40里,往返有80里左右。</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洪太打电话建议我去时往江郎山这边走,近一点,回来时再走绿道,我觉得洪太的建议很不错,我决定采纳。</p><p class="ql-block">3月26日上午7点30分,我带上充电器和接线板、开水以及前一天晚上从超市买的鸡蛋糕,独自一人脚踩轻便电动车从我的家乡清湖古镇出发,向凤林挺进。</p> <p class="ql-block">仙霞古道起点--通衢达福门,我家在仙霞古道边,离这个门只有五六十米。</p> <p class="ql-block">由于我的电动车,锂电池容量小,单靠电力驱动续航路程只有二十余公里,难以完成40公里的行程,我不得不采用脚踩助力的骑行方式,这种骑行方式,虽然能省电约50%,但速度也相应减少了一半(仅10km/h),当然人要吃力得多。</p> <p class="ql-block">我的代步工具,爱玛轻便锂电池电动车,续航里程仅有20余公里</p> <p class="ql-block">先走水张线、然后进入S315省道,沿途经过小清湖,花园岗、东儒、郭步、石门、西山、江郎山等地。一路上,边骑车边欣赏途中风景,偶尔下车,举起相机或手机把美景锁定在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在S315省道拍摄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p> <p class="ql-block">烟雨江郎景区入口,只是路过而已。</p> <p class="ql-block">这是凤林界址凤凰造型标志牌,这里离凤林街大概还有六七里路</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去枫林,路途生疏,虽然有路标的指引,但还是问了好几位公路边劳作的当地人才到达目的地--凤林,此时已是上午9点半,从清湖到凤林花了约二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凤林的路口左侧矗立着一块又高又大的凤林镇标志牌,紧靠它前方横卧着一块巨型的鹅卵石,上面刻着、并涂了红漆的“凤祥村”三个大字;右侧用铁皮制成的白色立体大字“归来是凤林”斜躺在草地上,格外引入注目,我想漂泊在异乡的凤林儿女见到这几个字一定会倍感温馨和亲切,甚至会感动得热泪盈眶。</p> <p class="ql-block">路口进去,好像是一段新街,由于位置较为偏僻,街面冷冷清清,连一家小店都没有见到。走了一段路,见街的右侧,离街数十米的地方有一座用不锈钢大门和围墙圈起来的古建筑及小广场,大门两边砖柱上挂了三块牌子,引起我的好奇,我立马推车过去,才看清楚牌子上的文字。左边两块分别为:“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浙西地区新四军养伤基地”,牌子上方为:“抗战医院旧址”;右边的牌子为:“江山周氏大宗祠祖事理事会”。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凤林新坦周男祠堂!不巧的是,大门紧闭,无法走近周男祠堂,只好把手机伸进大门栅栏,对准周男祠堂拍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资料获悉,江山周氏始祖三衢刺史美公自唐初迁居凤林以来,就建有宗祠。位于凤林镇凤祥村的周氏大宗祠于明朝重建,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后又于清朝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再度重建。后来先辈们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建了上堂五间、两侧协屋和大门厅。</p><p class="ql-block">据江山市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记载:1938年11月,军政部第六十六后方医院迁驻凤林镇周氏大宗祠前后长达5年之久,收治了万余名在抗日前线流血受伤的官兵,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周氏大宗祠的对面,是一条与新街成丁字形、路面相对较狭的街,这条街入口处的景观建筑立柱上贴着用注塑工艺制作的“凤林老街”四个大字,右边的墙上是一幅凤林老街的老照片及凤林简介。</p> <p class="ql-block">没走几步,一座的雄伟高耸的石牌坊映入我的眼帘,石牌坊看似有点风化,显得格外古旧,这是岁月沧桑的印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名的进士坊。进士坊明河间知府姜瓒所建。姜瓒(1449-1517),字宗器,号毅斋,明成化十六年(1480)中庚子科举人,弘治十二年(1499)中已未科进士。初授直隶沧州知州,继升河间府知府。晚年辞官归里,在凤林道院山草建白水庵,讲学其中。</p><p class="ql-block">“文革”期间,乡人以水泥沙浆将其铭文粉刷后,将匾额改写为“烈士坊”,并书写上本地数名烈士芳名,以“老瓶装新酒”,才使该牌坊得以保存。</p><p class="ql-block">进士坊于1988年被列为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江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士坊》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进士坊》简介</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不远,我的目光被一座白墙黛瓦房屋所吸引,它的山墙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这是《凤林进士榜》,它简要地介绍了50多名历代凤林籍进士。</p> <p class="ql-block">《凤林进士榜》,此处是大鸿胪坊遗址</p> <p class="ql-block">《凤林进士榜》对面,墙上写着大鸿胪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我驻足观看时,一位与我同龄的本地人来到我的身旁,和我聊起凤林的点点滴滴。我顺便问他姜男祠堂在何处,他说向后走几步,再往左看就能见到。根据他的指引,我很快就找到位于凤里姜祠弄10号的凤里姜氏宗祠。</p><p class="ql-block">凤里姜氏宗祠建于明弘治十地年,即1499年。距今已有518年的历史。宗祠坐西朝东,占地面积有1024平方米。正门两边竖立着两面一人高的用青石雕凿而成的精致威武的石鼓。</p><p class="ql-block">记录着姜氏族人昔日的兴盛衰弱,也祈盼姜氏后人再现辉煌。</p><p class="ql-block">姜氏宗祠,由三进二天井,五开间,两看台,两厢房组成,悬山顶,正门设门楼。宗祠內一进有二层,明间一层设戏台,天花式八角藻井;次间为穿斗式梁架用五柱,前设单步廊。二进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前廊正面设二重檐挑角,明、次间均为抬梁式梁架,四柱七檩,前后设单步廊,稍间为穿斗式用五柱。</p><p class="ql-block">宗祠三进梁架同二进,天井呈长方形。整座宗祠高大宽敞,门楼设计精心,雕刻精美。规模如此宏大,建造如此精美,保护如此完好的祠堂,在江山并不多。</p><p class="ql-block">2011年1月7日,姜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里姜氏宗祠》标志碑</p> <p class="ql-block">《凤里姜氏宗祠》简介</p> <p class="ql-block">姜氏祠航拍视频截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凤林老街除了以上几处比较有名古迹外,还有好几处古建筑值得留意与关注。</p><p class="ql-block">太一堂:在凤林古街西段,民国年间建。坐南朝北,二进一天井,三开间,一厢房,护栏式楼阁。硬山顶,砖木结构。一进为敞开式厢房,西厢设药柜药厨、作售药区;东厢设顾客休息、把脉就医区。拱形大门,门额砖雕“太乙堂”三字,惜“文革”时凿去。该堂建筑特色在其厅堂隔断挡板的设计上,工匠将挡板全部设计成桌面,连同桌腿镶嵌在板壁上。如逢家中红白喜事,只需将键销打开,取下桌面、桌腿安装即可,既满足用桌之需,又打通厅堂,使面积扩大,真是匠心独运。</p> <p class="ql-block">乡愁馆(农会弄口):离太一堂很近,原为凤里村富人的商店,解放初,被作为农会办公处。公社化后,又被作为生产大队的粮食加工厂。</p><p class="ql-block">当地的村民告诉我,昔日的农会对面有两家漆匠店、纸扎店,一家裤桶店和同人和商号:农会右首系蜡烛店,农会后面有一打银店,由此可见凤林曾经也是一个店铺林立、热闹繁华的商贸重镇。</p> <p class="ql-block">八角井。位于凤林南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街米厂”的门口,井圈已经开裂,加固的铁箍也已锈迹斑斑,我估计这口老井至少有一百多年!</p> <p class="ql-block">在凤林老街走了一个多小时,凤林老街的景、凤林老街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凤林老街有许多东西让我刮目相看,值得我回味:</p><p class="ql-block">首先,凤林老街的老房子多,绝大多数旧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古色古香。我觉得凤林老街可以作为江山古村镇修复的样本;</p> <p class="ql-block">其次,修建后凤林老街,不论大街还是小巷,路面中间均用青色细石板铺就,两侧嵌以鹅卵石,创造性地再现了旧时路面的韵味,看起来平整美观,走起来平稳舒适,老人、小孩、穿高跟鞋的女士不用担心会崴脚,这一点比我的家乡做得好;</p> <p class="ql-block">再次,整条老街房屋临街一侧的墙上几乎都悬挂着历代凤林籍名人的画像及其简介。既展示了凤林“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又能激发凤林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凤林老街的街头有许多雕塑。这些栩栩如生的雕塑是凤林地域文化的体现、历史记忆的留存,丰富了街景,美化了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凤林的文化品味。</p><p class="ql-block">还有,凤林人民风淳朴,待人友善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p> <p class="ql-block">“一马当先”雕塑(见上一张图片)之处是凤林老街的尽头,我在这里结束了凤林老街之行。</p><p class="ql-block">骑行浪漫江山港回家,必须跨越凤林大桥,在凤林大桥西桥头下,才能上浪漫江山港。刚到凤林我就打听到老街离凤林大桥大概有三四里之遥。</p><p class="ql-block">正当我想问路凤林大桥时,恰好有一位村民骑三轮车路过,我问:“师傅,凤林大桥在哪里?”他说:“跟我来,我带你一程。”在这位好心人的引领下,我很快就到了凤林大桥,下了桥,上了浪漫江山港,脚踩电动车,踏上回家路。</p> <p class="ql-block">那天,天气有点热,我也有点疲劳感。行至凤林桥下游几百米的一座桥底阳光照不到的阴凉处,我停下车,歇歇脚,一看手机,已是中午11点42分,肚子也在咕咕叫了,于是在绿道边席地而坐,吃了一顿廉价的午餐:两块椰绒蛋糕,一块咸肉松蛋糕加大半旅行杯白开水。大概休息了一个小时左右,又脚踩电动车向清湖驶去。</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油菜花开,春意盎然,正是踏春的好季节。临江修建的浪漫江山港(绿道)所到之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小桥流水,相映成趣,一座座造型优美、风格各异的跨江大桥飞架南北,一道道堰堤所形成的瀑布飞流直下,激起的浪花川流不息,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为了不错过欣赏并用镜头记录沿途美景的机会,上车下车、骑骑停停,不知重复了多少回,使得我返回的时间比去时增加了一倍(历时4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回家的路上,途径茅坡、英岸、淤头、八里坡、溪淤、贺村、毛塘、祝家坡和夏家窑等地。</p><p class="ql-block">下午3点42分顺利回到家里,掏出手机,点开计步APP一看,哇,这一天我脚踩电动车与步行竟然达到惊人的26162步(脚踩一圈360度计一步)!</p><p class="ql-block">这次凤林之行,累并快乐着。我(40后)为自己又一次完成了身体极限的挑战(半年前,我去过海拔1000多米的太阳山寺),而感到满意、开心和欣慰。</p><p class="ql-block">周荣诰写于清湖古镇舍山新村</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4日(清明节)脱稿</p> <p class="ql-block">附录</p><p class="ql-block">在回家的路上---浪漫江山港(绿道),拍了不少风景照,由于不太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无从了解其人文概况,照片的文字说明有机会再补充了。</p> <p class="ql-block">一、江山港的桥</p> <p class="ql-block">二、江山港的堰</p> <p class="ql-block">三、浪漫江山港(绿道)周边景观工程</p> <p class="ql-block">景观墙上记载着“茅坂”地名的演变</p> <p class="ql-block">四、浪漫江山港周边盛开的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五、曾有“华东第一牛市”之称的贺村牛墟遗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