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早上人民网阅读《年轻人为何爱上逛市场》一文,猛然间想起前两天在家乡东岐村菜市场就餐的情景。当时,正值响午时分。刚从山上扫墓归来饥肠辘辘,立马走进菜市场边上一家小吃店要了一碗海鲜白粿。其间,既解除了饥饿,品尝了家乡的美食,又巧遇了两位海外乡亲,真是喜出望外,倍感亲切。一位叫黄贤城,七八十年代大队保健站赤脚医生,大队团支部、民兵营负责人之一。多年不见,模样变得很大,若不是他自我介绍,一点也认不出。另一位是老华侨黄启实。年近九旬,精神依然矍铄。双方原本互不相识,但一说起家父的名字,一下拉近了距离,打开了话匣。原来,他奶奶,我叫姑婆。我爷爷,他叫舅公。彼此可称表兄弟。九十年代,他家三兄弟通过家父联络协助为村里捐建了一座变电站,解决了全村乡亲的照明问题,至今仍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家饮食店竟然是一远房堂弟开的夫妻店。夫妻俩起早摸黑,辛勤操持,生意不错。既方便了乡亲,又赚了钱。他们还在店里墙上贴了三幅本村旅港摄影家黄启榉的作品,展示了家乡之美。</p><p class="ql-block"> 菜市场饮食店成了“会亲”的场所。不仅年轻人爱逛,我们老年人更爱逛。在这里,作为久居省城的“老表”除了可以重温熟悉的乡味,说不定还能遇见久别的乡亲,勾起浓浓的乡恋、乡情。据此,刚才我给村第一书记郑时荣报告了此事,建议菜市场“锦上添花”,再加优化,使之更繁荣,成为五乡八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不是吹牛。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做到。当下,周边乡村大都是“空心村”,唯我村人口相对较多,尚有菜市场。“人无我有”,幸福东岐!</p> <p class="ql-block">莲誉饮食店(暂名)这几天,我正帮助这家饮食店征集店名。亲们,欢迎您赐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