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引言</div><div><br></div><div>在去年秋天的川西游摄团的计划中,游摄地“党岭”夹在前后众多知名景点中,就像只是一个过场,解说词非常简单,用“丹巴到党岭的彩林更是摄影爱好者必去的线路”一笔带过。具体安排是在前日游摄甲居藏寨和中路藏寨后(见姊妹篇《跟随游摄团川西流水照——甲居藏寨和中路藏寨》),在丹巴留宿,完成走党岭-玉科草原-拉日玛草原-新龙行程。即在党岭的时间只安排了2024年11月4日的大半天。自那时算起,五个月转瞬即逝,如今秃子身处大洋彼岸,享受着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窗外,春暖花开,远方玉米地迎来了曾在介绍西藏阿里的视频中看到过的那种茕茕孑立的野生沙丘鹤,如今它们成百上千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生机。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思绪总会不由自主地飘回川西,也飘向党岭,党岭那去的时日所独具的色彩斑斓再加银装素裹的深秋景像并非行程中的小插曲,而是为整个川西游摄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如同电影般时常在秃子脑海中萦绕,久久不能释怀,感受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地。此时此地秃子生怕会“情随境迁”,若不趁着记忆还鲜活,将这段经历和美景分享出来,它们可能会在时光的洪流中逐渐褪色,被新的见闻所掩埋。正是本着这份对美的执着,秃子希望再续游记,通过文字与镜头,让更多人领略川西一寓党岭的独特魅力。</div><div><br></div><div>一、进党岭</div><div><br></div><div> 游摄团按计划在清早7:30从丹巴装车出发。秃子只是一门心思跟着游摄团前行,事先并没有做什么功课或是攻略,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跟对的人在对的季节,加上个人对拍摄环境的适应能力,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会铩羽而归或完全对不上节拍;随遇而安、以不变应万变应该也是同行者们的共同想法,因为在这个摄友圈都懂得游摄的精到之处,就在于它是一场与未知相遇的奇妙旅程,任何环境下捕捉到与众不同的景色或是难忘瞬间,那将会成为镌刻在生命长河中的珍贵记忆。<br> 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穿行,窗外的景色随着海拔的攀升逐渐变换。季节在轮回,秋凉变冬寒。清风拂山岗,泥土裹芬芳。山转经筒转,顺应好时光。<br><br></div>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11-04 8:0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游摄团的豪华旅游大巴在山谷中穿行,道路边、树荫里一幢幢、一排排漂亮的藏房在向后掠过。</p> 山涧在修整一新的人工渠道的导流下来到藏寨 清澈的泉水带来农田的收成,灌溉着经济作物大棚。 也为藏民的生活和饲养牲口提供方便。只见藏民家的房顶上冒出袅袅炊烟,与清晨温度逐渐升高腾起的雾霭交织在一起。 起早的藏民已经赶着牲畜出门放牧。 山谷中的金钱松格外醒目,它树形优美,树干通直,叶色金黄,圆如铜钱,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庭园观赏树种之一,也是优良的建筑、家具用材。 在青山环抱间,独狼沟战斗纪念碑静静矗立。它如一位坚毅的卫士,承载着往昔战斗的烽火记忆。那斑驳的字迹在揭示1936年2月红军增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历史,每一抹绿意,每一阵山风都似在低语缅怀和激励后人奋力前行。独狼沟地处大桑河谷沟口,是由丹巴翻越党岭雪山通往道孚的要道。那时前人没有来得及好好品味的沿途风景,经过岁月的长河洗礼,更加熠熠生辉。如今游摄团还愿来了。 时间:2024-11-04 9:28 <div><br></div><div>二、走进党岭村</div><br> 从这块路边指示牌处往左拐,车程约20分钟即到达党岭村口。<br> 时间: 2024-11-04 9:15 时间: 9:36 时间:9:59 <div>这里为驴友提供的设施一应俱全。(时间:10:03)</div><div><br></div><div>党岭村地处海拔大约3400米,这里以雪山、海子、温泉和原始森林闻名。来到党岭的游客,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稍事停留,浏览村容村貌和自然环境;二是待上一两天,通过徒步或搭乘摩托车或骑马穿行于山谷,去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有时还须承受寒冷和高反考验,挑战自己的耐力和体能极限。这第二种情况显然不适合本游摄团的行程安排。有没有可能两美其美呢?答案是肯定的。</div> <div><br></div><div>三、徒步到温泉<br></div><div><br></div><div>在游摄团团长的带领下,成员们只花了大约半个点,利用摄影器材就对村里情况进行了初步扫视。接着大家来到一家规模较大的民宿,为愿意去观赏葫芦海(海拔 4100 米)的同行询问搭乘摩托车上山事宜。但因山上下雪,最后一泼摩托车服务被先行住在这里的驴友订购完毕。就这么离开党岭村甚感失望。此时,有一位女团友说可以选择这里的一个不太远的温泉走走。由于大家都没有去过,温泉具体方位、距离远近、难易程度、所需时间全不清楚,最终在二十多人的团队中只有七八人响应。秃子是其中一员。基于这种情况,团长提出无论是否到达目的地,十二点半之前必须回到村里集结处。<br><br></div> <div>时间:2024-11-04 10:13</div><div><br></div><div>顺着图中这条放牧的垫道,秃子夹杂在去的人中间上路了。这是去与不去的人分手时的起点。</div> <div>时间:</div><div><br></div><div>这是一个连咕噜咕噜往外冒的地下水都如同珍珠一般的地方。</div> 要说这也算温泉的话,那到处有;现在就可以停下来,都不用费力去找了。到温泉只是由头,看风景才是真实意图。去的所有人都没有止步不前。 <div><br></div><div><br><br></div> 时间:10:40<div><br>走到这块儿时,秃子的前面大约有五个人。</div>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已经有男团友频频看表,犹豫不决还要不要跟进。秃子没有迟疑,边拍照边迅速超越。 <div>时间:11:04</div><div><br></div><div>走了大约五十分钟,除秃子之外,所有男摄友均已打道回府,秃子前面的这位女摄友步履不再急促。秃子依然没有迟疑,边拍照边爬坡边迅速超越。</div><div><br></div> 插个近道,按照大道的走势看两条路会汇合。 坡上比较开阔。可以临时歇歇脚。 <div>时间:11:25</div><div><br></div><div>走了大约七十分钟,秃子爬上一个土坡,往后看,发现走在秃子后面的女摄友最终放弃了继续探索。此时打道,还能赶在团长的约定时间之前与团队汇合。</div> <div>秃子再往前看,有三位女摄友正在迈着坚定步伐朝前赶,其中一位还在向秃子招手,尽管已经得到团长指令,现在返回还来得及。她们真是铁了心,还鼓励秃子一起前行。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须眉岂能输给巾帼。必须豁出去了。</div><div><br></div><div>就在这之后走了不到一刻钟,一号温泉的指示牌赫然出现在眼前。</div> <div>时间:11:50</div><div><br></div><div>这里海拔为3600米。仅比党岭村海拔提高200米。和煦的阳光被 温泉袅袅升腾的氤氲热气打散,在周边原九色丛林披上一层白雪银装的山峦环绕下,四处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宛如人间仙境。一号温泉温度适合,有时间可泡脚,水中富含硫磺,有驱散疲惫之功效。此时的秃子迫不及待地举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捕捉这如梦似幻的场景。<br> 回想起旅途中曾有过的犹豫,差点就停下前行的脚步,如今想来,若真的放弃,恐怕肠子都会悔青。这次徒步坚持到达一号温泉让秃子领悟到,目的地固然有其独特魅力,但过程更为重要,真正镌刻在心底的是途中那些难以复刻的风景与经历。然而,倘若过程失去了目的的指引,便如同无根的浮萍,没有了方向。特别是对于热爱摄影的秃子,当满心欢喜地分享旅途中拍摄的照片时,常会被人问起拍摄地。简单一句“党岭”,未免过于笼统。党岭,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具有很多徒步路线,它们宛如一张撒开的网,共同构筑一幅巨型画卷。不具体指出哪一条线上的哪一个个点,既无法为情况类似的游摄团队提供实用参考,也难以激发他人跃跃欲试的热情和希望。<br><br></div> 由于时间紧迫,大家无心久留,采集完影像资料后即迅速沿原路撤离。尽管返程所见景色在视角上又有不同,因为要赶路,不可恋战。秃子在紧赶慢赶之中,抓拍了几张场景交代片和人文活动片。 这是一张更为全面的一号温泉地形图。秃子一行人找到一号温泉是从图中右侧的小道切入的。 时间:12:16 <div>时间:12:16</div><div><br></div><div>到一号温泉几乎没有岔道,来时从右边往左边去,走到这往中间的上坡走,会近几步路。</div> 时间:12:29 <div>时间:12:30</div><div><br></div><div>走到这,本应是正常集合时间。秃子还是意犹未尽,追加拍了一张。</div> <div>时间:12:47</div><div><br></div><div>因为看到前面疾步前行的走得还不算远。</div><div><br></div><div> 终于在离预订时间晚了约半个小时,赶到了集结处。去的人以发红包谢罪,基本得到大家的谅解。这是后话不提。<br><br></div> <div><br></div><div>结语</div><div><br></div> 为了让更多游摄爱好者能领略党岭的魅力,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秃子觉得有必要分享详细的行程。沿着既定路线前行,不仅能欣赏到美不胜收的风景,还能顺利抵达一号温泉。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分享,更是希望能点燃更多人对旅行和摄影的热爱,让大家在党岭这片土地上,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