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 的 伯 父 冷 梅 岭</p><p class="ql-block"> 文/冷治臻</p><p class="ql-block"> 清明祭祖忆先烈,我思大伯在梦中。</p><p class="ql-block">大伯离开我们37年了。就在清明节前两天,我有幸读到由陈汝金先生提供、闵正国先生撰写的文章——《军中干才冷梅岭》。虽然我是梅岭先生的血侄(七个侄子之间,除了我,都未曾谋面),还是第一次这样详尽了解伯父的生平。这真要由衷感谢陈老和闵老二位先生。</p> <p class="ql-block">梅岭伯父(1917~1988)简介:</p><p class="ql-block">原名冷崇樟,字欣荣,号梅岭,武宁县横路金盆黄坊人。</p><p class="ql-block"> 9岁启蒙,读完小学初中后,18岁考入南京“首都航空修理厂”当技师,毕业时荣获“三等五级机械师”职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伯父随工厂迁往湖南衡阳。</p><p class="ql-block"> 1938年伯父在陕西洛川抗日军政大学六大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分配在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任第一修械所机械师、指导员。</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伯父立大功一次,立小功一次,荣获朝鲜民主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和三级自由独立勋章。1953年5月从朝鲜回国后调任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秘书室主任,晋升为副军级,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整风运动时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又受彭德怀案件影响,被迫脱下军装,下放到山西太谷县某农场劳动改造。</p><p class="ql-block"> 1979年5月被平反昭雪,恢复军籍、恢复工作及名誉。</p><p class="ql-block"> 1988年10月,梅岭伯父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伯父和他的丈母娘及伯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伯父荣获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江西武宁,在武宁横路,谁人不知谁人不晓黄坊有个“冷梅岭”?那可是我们县这一片响叮当的“大官”呢!</p><p class="ql-block">听人说他21岁正式参加了革命,他最大的官级是副军长。</p><p class="ql-block">他从家乡出去后,只回过一次家乡。</p><p class="ql-block">这次回乡是在1949年仲秋。</p><p class="ql-block">伯父当时带了8个卫兵八条枪,骑了几匹高头大马过来。走到大富村,他记得有个妹妹嫁到这里,就问黄坊嫁来的,有个“冷木秀”是哪一个屋?看到他们又是带枪又是骑马的,老乡都吓得不敢回答,不敢指路。后来有个胆大一点的听说来找“潘际海妹夫” ,便告诉了。从大富到黄坊也就六七里路,很快就到了。听说在外30多年的梅岭“大官”回来了,这个小山村一下子就沸腾了!一传十,十传百,四面八方的老乡都涌向黄坊来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大伯回来后一家大人照的合影。有奶奶、堂爷爷、堂奶奶和大伯姐弟8个等。</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大伯八姐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大伯四兄弟合影,是叔父收集不同年份的照片而整理的。</p><p class="ql-block">从左到右:叔父、大伯、二伯和家父。</p><p class="ql-block">老乡们都来看大伯,好多人觉得没有什么好礼物拿得出手,就抓个鸡或鸭子来,也有的人拿鸡蛋来的。乡亲们不空手来,奶奶也大方,都留人 吃饭去,螺罐煮饭太小了,就用酒甑来蒸饭,先后宰了两头猪。这在当时是大户人家才做得到的。那时我奶奶特能干,家里也有几亩薄田,每年都去收田租的。家里的生活在周边算是过得好的。(后来土地革命把田共产出去了,房子也共出去了一部分,奶奶也成了“地主婆”,我二伯父和我爸也背了“地主”成分。这是后话。)</p><p class="ql-block">老乡们、亲戚们都来看大伯。大家白天要做事,晚上都尽量过来听大伯讲打仗故事,里三层外三层的,真的好热闹!</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大伯四兄弟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大伯和他疼爱的、最小的弟弟合影</p><p class="ql-block">整个家族一大家子,大伯也就只把我叔叔带出去了而脱离了农活。其实,叔叔也没有好工作,只是做了一个农机工人而已。这说明大伯做事是很有原则的。</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大伯和大妈晚年照,摄于1987年春。</p> <p class="ql-block">军令如山。大伯不能在家久待,要回部队去了。</p><p class="ql-block">大伯是个孝子,这次回家探亲是另有用心的,主要任务是要把我奶奶接到北京去。</p><p class="ql-block">奶奶是被接去了,但一年后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吵着要伯父把她送回家。无奈,大伯只好先把奶奶送到武汉,然后再差人把奶奶送回家。大伯自己这次没有来江西老家。其他送奶奶回来的人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几个人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大伯一家合影,当时晓瑛姐还没生。摄于1960年 北京。</p> <p class="ql-block">1959年大伯下放到山西太谷县进行劳动改造,慢慢地在当地农业银行上班,由原来的银行小白变成了权威。1979年伯父平反昭雪后,伯父归属于中国农业银行总行管。大伯曾经对我说:“平反后我在农行总行只上3年班,领导和同事都不建议我上班,要我享享清福。因为在那里资历最老的就是我,他们对我都很尊重,经常到家里来看望我”。</p> <p class="ql-block">1987年12月中旬,叔父推荐我去北京照顾腿脚不便的大伯。当时大伯一家住在美术馆后街黄米胡同。半个月左右,我因其它原因就离开北京回家来了。</p><p class="ql-block">我在黄米胡同四合院跟大伯大妈住在一个院子里。晓鸣哥和嫂子也住在那里;我在那里分别与晓江大哥、晓瑛姐夫妇、还有晓放哥夫妇都见了面,只有大姐晓莉在西安未见面。他们对我都很好,都叫我“小桂生”,其实那时我有23岁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家族这么多人,父辈只有叔父梅春经常保持书信往来,与大伯一家人见过几次面;子侄辈只有我见过大伯一家人,其他包括孙辈一代人都未见过我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大伯。</p><p class="ql-block">大伯在部队时,有个领导曾对他说“冷梅岭”的“冷”字不好听,不如就叫“梅岭”,当时旁边也有人这样附和着,大妈(程志贞,某医院护士长)也赞成领导的意见。就这样,“冷梅岭”就变成了曾用名。</p><p class="ql-block">大伯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老大晓莉随军嫁到了西安,小女晓瑛嫁给北京二炮司令部一参谋。大儿子晓江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上班。至于双胞胎晓鸣、晓放两哥的工作单位,我却没弄清楚。</p> <p class="ql-block">1980年孟冬,叔父和大伯一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1年暑期,堂弟冷先岩去北京治疗右脚膝盖,顺便邀我一道去寻找大妈和哥哥们,希望能见个面,看能否来江西老家看看。</p><p class="ql-block">我和堂弟寻找了两三天,找到了北京老干部休养所,上到对应门口敲门,里面传来一个听起来老态龙钟的妇人声音:谁呀?我们说是来自江西的“桂生”。结果就没有回音了,没有开门,也没有任何动静了。我们认为是敲错门了,无奈,只好怏怏不乐退场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也找到中国银行银监会。叫保安通知在此上班的晓江哥,结果回复:我江西没有任何亲戚。</p><p class="ql-block">无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来年前,我的堂侄冷佑在“人人网”上看到一个叫“孙一凡”的文章,里面写他爷爷“梅岭”的一些事,说想方设法找到爷爷的江西老家,并说“不会让爷爷丢脸的”,然而至今杳无音讯,不见其人。</p><p class="ql-block">这个“孙一凡”是随母姓的,我记得北京有个嫂子叫孙海兰,是在北京同仁医院上班的。孙一凡可能就是我那位嫂子的儿子。</p><p class="ql-block">孙一凡在人人网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向我素未谋面的爷爷致敬。(孙一凡的日志)</p><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身上都背负着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熟悉我的人应该都听说过——我姓孙,我爸爸姓梅,我爷爷本来姓冷。至于我呢,算是过继给了我姥爷,所以姓孙。</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为爷爷去世的太早,老人家在我出生前三个月就走了。</p><p class="ql-block">原来我爷爷叫冷梅岭。今天吧,出于某种原因,上网查了一下,这才得知了我爷爷的情况:</p><p class="ql-block">生于民国六年的冷梅岭先生,是武宁少数几位荣登国史的革命家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他赴延安、入抗大,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大功一次,小功一次,晋升副军级,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4年5月回国后,调任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办公室主任,并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p> <p class="ql-block">物换星移,从2011年到今天,又快过去了14年。梅岭同志也作古37年了。北京那边的亲人还有几个健在的,我不得而知。我们只祈求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今生有缘成兄弟,无缘对面来相逢。这也是美中不足,成了一种悲哀吧!</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大伯出生的屋址,现在都改成漂亮的楼房了,老屋景象都无影无踪了。</p> <p class="ql-block"> 2025年清明节——写于武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