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wan

<p class="ql-block">"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都认为耕耘与收获成正比,但往往事实并非如此。有人努力了很久,似乎并没有获得什么。所以,不管得到的回报多少,我们更应该注重其努力的过程。</p><p class="ql-block">付出努力,收获成功。</p><p class="ql-block">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十多岁时,雷军从互联网跨界到做手机,成立了小米公司。他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每周工作六到七天,因而被大家戏称为“中关村劳模”。如今,雷军跨界到做车,在研发阶段,他开过150多辆车,且认真地给每一辆车的每一个细节打分,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米的成功之路,亦是雷军的攀登之路,在付出千万倍努力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p><p class="ql-block">付出努力,也许一时不会收获回报。</p><p class="ql-block">在稻花的香气中,听取青蛙的合唱,这一常见的田园风光对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却孕育了一个宏伟的梦想:禾下乘凉梦。他对此付出了不懈努力。晨光初露时,他躬身如问诊的医者,指尖抚过十万株稻穗的脉息,不管是风吹雨打,烈日当头,都坚持亲身试验,在稻穗中寻找答案。在杂交水稻培育之路上,并非一帆风顺。袁隆平按照所学理论研究了三年,但培育出来的水稻都不能实现100%的不育,研究一度陷入停滞。</p><p class="ql-block">在努力的道路上,当我们失败时,不可灰心丧气。</p><p class="ql-block">袁隆平曾说:“搞科研,失败有什么可怕?我就是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走过来的。今年没搞成,明年再来。”直到野生的雄性败育稻"野败"在海南被发现,此前研究的僵局才成功地打开了突破口。水稻比人高的禾下乘凉梦也一步一步走向现实,甚至将水稻带出国门。由此可见,付出辛勤的汗水,总会有回报,无论花开晚早。</p><p class="ql-block">"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每一日的耕耘都有意义。树上和硕果累累不是真的收获,我们要在耕耘中寻找收获。只要你愿意为自己努力,流下的汗水终将会开出美丽的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