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岁月催人老,转眼已是秋。董秘书如今八十多岁了,脑血栓十几年,病魔缠身,失去自理。一双好手无法泼墨,一张好嘴难以幽默,两条好腿不能活动,真是悲哀。</p><p class="ql-block">懂秘书,即董万友。三十多年前,我在博平镇做文书工作,他任党委秘书,我配合他的工作。无论官职大小大家喊他懂秘书,他也很喜欢这个称呼。</p><p class="ql-block">董秘书中等个头,腰身笔直,眼睛不大,笑容可掬,一头短发整齐而规则,是个美男子的形象。他走起路来匆匆忙忙,精神特别饱满的样子。董秘书喜欢穿一身藏青色中山服,尖口布鞋,他爱干净,浑身上下打理得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乡镇办公室是个窗口单位,迎来送往,后勤保障,上传下达,文字材料,统计协调……将近天命之年的董秘书,精力充沛,老成持重。他整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办公室所有事务料理得有条不紊。</p><p class="ql-block">董秘书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他性情温和乐观,工作那么繁杂琐碎,他从来不牢骚,不抱怨,所有问题都以乐观的态度一一化解。董秘书为人热情,广交朋友,他常常诙谐地说:“我姓董,叫董万友,我有一万个朋友。”是的,董秘书有一副热心肠,亲戚朋友,师生同事,乡里乡亲,有作难的事只要找到了,他都热情接待。能解决的千方百计,不遗余力,无法解决的耐心解释,争得谅解。董秘书不抽烟,不嗜酒,生活朴素,吃的穿的用的简简单单。那时候,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只有他夫妻俩挣工资,生活不算宽裕,所以他喜欢精打细算。事实上,朴素简单的生活作风也是广大基层干部的缩影。乡镇是最基层,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只有朴实无华的作风,与百姓打成一片,才能真正融入到农村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也才能顺利地做好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懂秘书还是一生活充实的人。董秘书文字功底不错,是镇机关的笔杆子。上报材料、领导讲话,一些重要文字都由他亲自执笔,我帮着抄抄写写,做个下手。董秘书写得一手好字,工作之余,挥毫泼墨。他最喜欢写“虎踞龙盘开天地,敢叫日月换新天”,“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还有“古月开天地,日月照乾坤。”自己留存,送人留念,春节也给亲朋好友写春联。董秘书喜欢行草,行云流水,洒脱飘逸。有人开玩笑说:“董秘书的字是那时代写大字报练出来的。”他不反驳,一笑了之。为了节约,镇上的会标,由他亲自写。单位和个人请他写字,他愉快接受,从不拿捏。董秘书还喜欢养花,却没有什么名贵的花,多是不花钱又好养的大众货,如仙人掌、月季之类。闲暇时光,去南关找刘先生、西关金先生切磋、赏花也蹭花。金先生是养菊高手,品种繁多,每当晚秋时节繁花似锦。他的菊花名字特别优美,什么潇湘夜雨、金贵达来、北极雪、黄金狮……温文尔雅,诗情盎然,先生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脸上露出得意的微笑。董秘书的原则是“给花不推辞,不给也不要。”倘若有重样的花,“花友”们也不吝啬。于是乎,千恩万谢,客套一番,重要的是一饱眼福。</p><p class="ql-block">董秘书一个有故事的人。镇上的“四大幽默”,董秘书名列其中。他用一棵梨树给家人命名:他自认梨根,夫人梨身儿(躯干),长子梨核儿,次子梨把儿,女儿梨花。董秘书不酗酒,他刚性坚持自己“三喝三不喝”的原则:好酒喝,不拿钱喝,肃静场喝;孬酒不喝,拿钱不喝,乱场子酒不喝。还有“谁请都到,谁都不请”云云。他自己不善饮酒,他说自己酒后有六种表现:红脸,头晕,气短,困晕,浑身做痒,四肢无力。那时候,每个重要季节都要上报农情进度,比如麦收时节每天报告收割、打轧,夏播作物播种、出苗等数字。办公室负责数据统计、汇总、上报。但数据都是动态的,难以报告准确数字。一般先由管区汇报“形象进度”,然后全镇汇总权衡。这类事情从来难不住他。信手拈来,轻松应对。他说“统计,统计,瞎胡估计,上边要,下边造,上边要的紧,下边造的快”。</p><p class="ql-block">一年盛夏,董秘书牵头处理一个“难缠户”。他口若悬河,循循善诱。这个“三根腿的蛤蟆”终于开悟。他给董秘书表态:“我只听你的,你叫我怎么着,我就怎么着”。“那好,你到南墙根底下,搂着那棵榆树,面朝南墙站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那小子开始没反映过来,炽热的阳光下晒了一阵子急了:“这么热的天,你想把我晒死啊?”董秘书幽默地说:“你不是说听我的吗?”</p><p class="ql-block">和董秘书共事四年,紧张愉快,同时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