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46)(一、起源到战国)

台风

<p class="ql-block">先说我的结论吧。省级博物馆中河南博物院能排第一,在中国中古史文物上可以比肩国家博物馆。就是现在的馆有点老了,文物布置局促了。</p> <p class="ql-block">郑州位于中原的中部,北依黄河南靠嵩山。自华夏文化的起始就是位于核心区域,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以致文明肇始夏商都在这片土地上演绎。</p> <p class="ql-block">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都城亳,城墙穿越了3600年,城市有25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一座博物馆半部华夏史。参观河南博物院,仿佛推开一扇冷峻的时光之门。这座灰白色外墙的建筑,以元代观星台为灵感,弧形穹顶垂落如云,玻璃幕墙映着天光流转,似黄河流淌于中原大地。馆内17万件文物如散落的星子,贾湖骨笛以鹤骨吹响八千年前的文明晨曦,莲鹤方壶用青铜绽开一朵艺术的花,雨过天青的汝窑天蓝釉鹅颈瓷瓶把宋韵的美定格。这一切都在述说着片土地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豫字的一边是象,是不是发明这个字的时候河南还是有大象的。河南从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开始到1000年前的北宋末都位于中国的核心区域,历史厚重,文物众多,分两篇介绍吧。</p> 镇馆之宝 <p class="ql-block">8000年前裴李岗文化贾湖的骨笛。</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盆。20世纪20年代安特森发现仰韶村大量的彩陶,实证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但也一度认为仰韶的彩陶来自西方。罗马尼亚库库泰尼的彩陶时间和器型纹饰都与仰韶彩陶相似,目前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了。</p> <p class="ql-block">商代早期兽面纹方鼎,又称杜岭方鼎。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件。</p><p class="ql-block">杜岭方鼎于1974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杜岭街和张寨南街的商代窖藏坑中被发现。当时因地下施工意外挖出两件巨型青铜方鼎,这一区域属于郑州商城遗址的核心范围。</p><p class="ql-block"> 最初由环卫工人袁海军在挖土时发现,后经考古工作者抢救性发掘。出土时两鼎保存完好,未遭盗扰。因发现地位于杜岭街,故命名为“杜岭方鼎”。</p><p class="ql-block"> 根据墓葬等级和郑州商城的考古研究,学者认为杜岭方鼎为商代早期王室祭祀重器。其铸造年代约为公元前1400年(早于殷墟司母戊鼎200余年),可能与商王中丁迁都郑州或商汤亳都的史实相关。</p><p class="ql-block"> 杜岭方鼎的发现直接证明了郑州商城为商代早期都城。其出土促使郑州被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并成为商代青铜文明的重要实证。</p> <p class="ql-block">妇好枭尊。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墓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一个人能撑起一座博物馆,国家博物馆中也有很多成列。</p> <p class="ql-block">青铜莲鹤方壶,郑公大墓出土。</p><p class="ql-block">青铜莲鹤方壶于1923年8月25日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该墓因乡绅李锐掘井时意外发现,经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保护性发掘,共出土青铜器、玉器等百余件文物,史称“新郑彝器”。</p><p class="ql-block"> 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等级推测,墓主应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或其家族成员。</p> <p class="ql-block">虢国墓地出土玉炳铁剑。中国最早的铁器。</p> <p class="ql-block">云纹铜禁,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采用失蜡法铸造。禁体以多层镂空云纹装饰,12只龙形兽攀附四周,12只虎形兽为足,整体造型瑰丽繁复。</p> <p class="ql-block">西汉梁王墓出土四神云气图。</p> <p class="ql-block">汉梁王的金缕玉衣。</p> <p class="ql-block">汉七层陶阁。</p> <p class="ql-block">东汉袁安碑。</p> <p class="ql-block">唐武则天金简。</p> <p class="ql-block">黄釉扁壶于1971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洪河屯村北齐墓葬,墓主为北齐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凉州刺史范粹,墓葬纪年为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6年)。</p><p class="ql-block"> 壶高20.5厘米,呈扁圆杏核状,上窄下宽,敞口短颈,两肩各有一穿孔,形似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腹部两面模印相同的胡腾舞乐图,整体融合中原陶瓷工艺与西亚金属器造型。</p> <p class="ql-block">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公元960-1127年),唯一经考古发掘的天蓝釉汝瓷,器身剔刻莲花纹,釉色莹润如雨过天晴,开片自然。1987年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代表宋代青瓷工艺巅峰,被誉为“汝窑之花”。</p> <p class="ql-block">钧窑天蓝釉荷叶花口瓷瓶,元代(公元1271-1368年),采集于河南省临汝县赵西村,非科学考古发掘出土,属于民间征集文物。</p> 历史长河 <p class="ql-block">十万年前的人类遗迹。其实10万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类遗迹是非常少的,那时现代智人还没来,直立人灭绝了,丹尼索瓦人很稀少。也可能时间判断不准。</p> <p class="ql-block">万年李家沟文化的陶片。</p> <p class="ql-block">裴李岗文化贾湖龟甲上的刻画符。</p> <p class="ql-block">裴李岗文化的彩陶鼎,文明的滥觞。</p> <p class="ql-block">仰韶文化彩陶双联壶。</p> <p class="ql-block">仰韶彩陶盆。</p> <p class="ql-block">淅川出土的屈家岭文化的彩陶。</p> <p class="ql-block">中原龙山文化的陶斝。</p> <p class="ql-block">夏代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骨器。</p> <p class="ql-block">商代铜鬲</p> <p class="ql-block">商早期郑州出土铜圆鼎。</p> <p class="ql-block">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p> <p class="ql-block">妇好墓出土的铜甑。</p> <p class="ql-block">妇好铜方尊</p> <p class="ql-block">妇好牺觥</p> <p class="ql-block">西周的甗。西周采用的分封制,周边封国星罗棋布,各个方国也多有青铜器出土。</p> <p class="ql-block">鹿邑县长子口墓出土,商后裔宋国国君,牺觥。</p> <p class="ql-block">西周父丁铜簋</p> <p class="ql-block">西周铜角</p> <p class="ql-block">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四璜玉佩。</p> <p class="ql-block">西周姜铜壶。</p> <p class="ql-block">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出土铜方壶</p> <p class="ql-block">东周时期郑国的编钟</p> <p class="ql-block">镶红铜龙纹浴缶,可能是夫差夫人之墓藏。</p> <p class="ql-block">最下面是夫差铜剑,该剑于1976年2月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被发现。当时工作人员在废品回收站的杂铜中拣选时意外发现此剑。根据推测,该剑可能出土于辉县东南琉璃阁附近的战国墓葬区,但因墓葬曾遭盗掘,具体出土环境已不可考。</p><p class="ql-block"> 剑首部分已残损,现存残长59.1厘米,剑身宽5厘米。</p> <p class="ql-block">战国淅川出土的王子午鼎,这时的楚鼎细节繁复,纹饰精美,且有个细腰。</p> <p class="ql-block">卫国辉县琉璃阁出土青铜蟠龙纹镈钟</p> <p class="ql-block">淅川楚国墓地出土青铜方壶。</p> <p class="ql-block">王子午鼎(列鼎),通高61.3-68厘米,束腰平底,鼎腹攀附6条立体龙形兽,龙口衔鼎沿,龙尾上翘,兼具中原与楚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王孙诰编钟,26件甬钟组成,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音域跨越四个八度,可演奏复杂乐曲,是中国现存春秋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编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