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海明威的生活足迹,体验文学巨匠的感受

冬爷

<h1><b>美洲行(十一)古巴篇(2)</b></h1> <h1><b>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于1939年来到古巴,在哈瓦那郊区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小镇买下了“瞭望山庄”,在此居住了20多年。古巴的生活为他提供了宁静的创作环境,他在这里完成了《老人与海》等多部作品。</b></h1><h1><br></h1><h1><b>古巴的自然景观、海洋风光及当地人民的生活,为海明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老人与海》中对大海、捕鱼生活等描写,很多灵感就来源于古巴海域。他还结识了不少古巴渔夫,他们的故事和精神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原型。</b></h1><h1><br></h1><h1><b>海明威在古巴期间,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他支持古巴革命,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等古巴革命领导人结识。他还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为古巴革命事业提供帮助。</b></h1><h1><br></h1><h1><b>海明威在古巴的经历使他成为古巴文化的一部分。他常去的哈瓦那的酒馆、码头等地,都因他的故事而成为文化景点。他与古巴的联系也促进了古巴文学和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古巴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名片。</b></h1> <h1><b>我们在古巴的行程包括了游览海明威在古巴的故居和他常去的地方。本美篇就是追寻海明威在古巴的生活轨迹,体验这一文学巨匠的感受。</b></h1> <h1><b>在哈瓦那旧城游览时,看到一栋红色的建筑物。这就是安博斯蒙多斯酒店</b></h1> <h1><b>安博斯蒙多斯酒店</b></h1> <h1><b>安博斯蒙多斯酒店建于1920年代,这座粉色的殖民风格建筑曾是海明威在1930年代的常住地。复古装潢,他常住的511号房间保留了他的打字机、手稿复制品和旧照片,现为小型博物馆。</b></h1> <h1><b>酒店房间里保存的海明威当年写作的照片和他用过的打字机。</b></h1> <h1><b style="font-size:22px;">五分钱酒馆的西班牙语名为La Bodeguita del Medio,位于古巴首都哈瓦那老城区EMPEDRADO街。它因一杯调制的莫吉托仅售五分钱而得名,酒馆的店招已成为标志。 </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海明威在哈瓦那居住时经常光顾这家酒馆,他喜欢在这里喝莫吉托,据说他还曾在酒馆里创作,《老人与海》的创作灵感就有一部分来源于此。</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酒馆的空间比较小,内部装饰充满复古氛围,墙壁上几乎布满了过往游客留下的肖像画和签名。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莫吉托,还能欣赏到现场的古巴音乐,感受热情豪放的古巴文化。</b></h1> <h1><b>我们在哈瓦那的第一天就在这家小酒馆里用晚餐。</b></h1> <h1><b>五分钱酒馆门口</b></h1> <h1><b>调制的莫吉托鸡尾酒,这个酒初品感觉劲不大,但后劲还挺大的,有几个团友喝完一杯后都有些醉了</b></h1> <h1><b>五分钱酒馆里面不大。墙上挂满了曾经到过酒馆用餐的名人照片。</b></h1> <h1><b>中国领导人也曾经光顾过这家小酒馆。</b></h1> <h1><b>当天的晚餐是大龙虾。味道很不错。</b></h1> <h1><b>海明威在古巴拥有一处山庄“瞭望山庄”(也翻成维西亚庄园</b><span style="font-size: 17px;"><b>)</b></span><b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的行程有参观瞭望山庄和到海明威最喜欢的海边餐厅用餐。</b></h1> <h1><b>到达瞭望山庄。</b></h1> <h1>“<b>瞭望山庄”名称由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br>  <br>西班牙语含义:“Finca Vigía”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瞭望农场”,这与庄园的功能和环境特征相契合。<br><br></b><div><b>这里曾是西班牙军队的监视兵营所在地。从庄园的后阳台和相邻的塔楼可以很好地俯瞰哈瓦那市中心和加勒比海,“瞭望”的功能显著,因此得名。</b></div></h1> <h1><b>海明威在哈瓦那的瞭望山庄位于古巴哈瓦那市东部的圣弗朗西斯科·德·保拉社区,距离哈瓦那市中心约15公里。始建于1886年,由一位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筑师米格尔·帕斯夸尔·伊·巴格尔设计。</b><div><b><br>占地面积约3.64万平方米,拥有游泳池、网球场和广阔的芒果树林。<br> <br>整座庄园被隔成八个面积不等的空间,有挂着巨幅斗牛士油画的起居室,印满花卉的布沙发是屋内唯一偏女性化的摆设;还有铺着赭色方砖、通向后院的走廊被用作餐厅。<br><br>书房有大小两间,海明威后来把打字机挪到了卧室的一个半身高的书柜上,站在一只鹿头的标本下写作。<br><br>住宅内几乎每个房间都挂着海明威从非洲狩猎的动物头颅标本,卫生间还摆放着巨大的鞋子,此外还有超过8000册藏书摆满了书架。<br>  <br>海明威自1939年起至1960年间在此居住,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多部重要作品,并凭借《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b><br></div></h1> <h1><b>瞭望山庄导览图</b></h1> <h1><b>海明威在瞭望山庄的生活丰富多样,充满了创作、社交与休闲活动。</b></h1><h1><br></h1><h1><b>海明威在瞭望山庄的生活中,写作是核心。他通常在早晨进行创作,那时的他头脑清醒,精力充沛。他会站在卧室的书柜前,在打字机上敲下文字,《老人与海》等诸多经典作品就在这样的日常创作中逐渐成型。</b></h1><h1><br></h1><h1><b>山庄的环境为他提供了宁静的创作氛围,让他能够专注于文学世界,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情节。</b></h1><h1><b> </b></h1><h1><b>瞭望山庄经常宾客盈门,海明威在这里接待了许多知名人士,包括作家、艺术家、演员等。他们在山庄中交流思想、分享故事,使这里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b></h1><h1><br></h1><h1><b>海明威还与当地的居民和渔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故事,这些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b></h1><h1><br></h1><h1><b>海明威热爱户外活动,他在庄园里养了许多狗和猫,还喜欢在庭院中散步,欣赏庄园里的芒果树和其他植物。</b></h1><h1><br></h1><h1><b>他拥有一艘名为“皮拉尔”号的渔船,经常驾驶它出海钓鱼,享受大海带来的挑战和乐趣,有时会参加当地的“海明威杯”钓鱼比赛。</b></h1><h1><br></h1><h1><b>此外,他还喜欢在山庄中观看斗牛比赛的录像,对斗牛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b></h1> <h1><b>瞭望山庄</b></h1> <h1><b>这是一个在瞭望山庄里工作的妇女。因为房子里面不能进去,我把手机交给她帮拍了一些室内照片,给了她20比索小费。</b></h1> <h1><b>这幅画作描绘了一个手持吉他的人物,由胡安·格里斯以立体主义风格创作。它被称为《吉他手》或《拿着吉他的丑角》。</b></h1> <h1><b>房子背面</b></h1> <h1><b>房子后面可以看到哈瓦那市区。这就是山庄被称为瞭望山庄的原因。</b></h1> <h1><b>登高看哈瓦那市区更清楚。</b></h1> <h1><b>房子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往山庄的另一个区域。</b></h1> <h1><b>瞭望山庄的游泳池</b></h1> <h1><b>下面这张照片挂在路边。这是海明威第四位夫人的照片。</b></h1> <h1><b>海明威有四任夫人,分别是伊丽莎白·哈德莉·理查森、宝琳·菲佛、玛莎·盖尔霍恩和玛丽·威尔士。<br></b><b>  <br></b><b>在瞭望山庄陪伴海明威的是他的第四任夫人玛丽·威尔士。玛丽在1940年与海明威相识,1946年两人结婚,之后她一直陪伴着海明威在瞭望山庄生活,直到海明威离开古巴。</b></h1> <h1><b>海明威的游艇皮拉尔号</b></h1> <h1><b>游艇旁边埋葬着海明最喜爱的四只小狗。</b></h1> <h1><b>海明威雕像,这是后人在瞭望山庄设置的。</b></h1> <h1><b>参观完瞭望山庄后我们到海明威生前最喜欢的海边餐厅用餐。</b></h1> <h1><b>海明威在瞭望山庄附近海边最喜欢吃饭的餐厅叫La Terraza de Cojimar。<br></b><b>  <br></b><b>这家餐厅位于科希马尔渔村,以海鲜美食著称,能欣赏到美丽的海景。海明威常在这里与当地人交流海上故事,出海钓鱼归来后也会在此分享渔获。</b></h1> <h1><b>在这个餐厅的一角有一张桌子永远为海明威保留着,似乎他已经预定了位子,很快就会来这里就餐。</b></h1> <h1><b>餐厅一进门就有一张海明威的画像。</b></h1> <h1><b>餐厅里挂着很多海明威和卡斯特罗的照片。由此可看出,卡斯特罗和海明威确实有着深厚的友谊。</b></h1> <h1><b>卡斯特罗给海明威授奖</b></h1> <h1><b>给我安排的是海鲜饭,味道不错。</b></h1> <h1><b>每人还配了一杯海明威喜欢的朗姆酒。</b></h1> <h1><b>餐厅⾥有⼩乐队演唱。</b></h1> <h1><b>视频:渔村餐厅小乐队表演</b></h1> <h1><b>餐后我们又到海明威当年出海打鱼的 小码头参观。小码头有一个小城堡。</b></h1> <h1><b>小码头旁边设了一个海明威雕像。海明威确实已经融入当地渔民的生活。</b></h1> <h1><b>为什么作为一个美国人,海明威却和古巴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古巴度过了半生,并在这里写下了不朽名作?豆包给我的答复如下:</b></h1> <h1><b>海明威与古巴渊源颇深,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古巴写下不朽名著只是其中之一,具体如下:</b></h1><h1><b><br></b><b>- 气候与环境:古巴的气候温暖宜人,阳光明媚,拥有美丽的海滩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这对热爱大自然、喜欢冒险和户外运动的海明威极具吸引力。他可以在古巴尽情享受钓鱼、航海等活动,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b></h1><h1><b><br></b><b>- 社会氛围:20世纪初,古巴社会充满活力和多元文化,不同种族和背景的人汇聚于此,这种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让海明威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故事,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人物原型和生活场景。</b></h1><h1><b><br></b><b>- 战争经历:海明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古巴附近海域执行反纳粹间谍任务,这使他对古巴的战略地位和当地人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了他与古巴的联系。</b></h1><h1><b><br></b><b>- 文学创作:古巴的生活经历为海明威的创作带来了丰富灵感,他在古巴写下了《老人与海》等不朽名著,这些作品不仅让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使古巴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br></b><b>  <br></b><b>海明威与古巴的渊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古巴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以及他自身的经历和创作相互交织,使他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b></h1> <h1><b>海明威于1960年离开古巴。<br></b><b>  <br></b><b>离开古巴后,海明威回到美国,定居在爱达荷州凯彻姆。此时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身体饱受多种疾病的折磨,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肝病等,同时还伴有严重的精神抑郁。尽管身体不适,他仍尝试继续创作,但进展并不顺利。1961年7月2日,海明威在凯彻姆家中用猎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离世是文学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的作品和文学风格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众多作家。</b></h1> <h1><b>海明威开枪自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br></b><b>  <br></b><b>- 健康问题:海明威晚年身体状况极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肝病、抑郁症等多种疾病。长期的病痛折磨使他身心俱疲,身体的痛苦可能让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b></h1><h1><b><br></b><b>- 创作困境: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海明威对自己的创作有着极高的要求。晚年的他面临着创作灵感枯竭和创作能力下降的困扰,无法达到自己以往的创作高度,这对他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挫败感。</b></h1><h1><b><br></b><b>- 家庭因素:海明威的家庭生活也存在诸多问题。他经历了多次婚姻,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复杂且充满矛盾。家庭中的种种问题可能也加重了他的心理负担。</b></h1><h1><b><br></b><b>- 性格特质:海明威性格中有着强烈的自尊和硬汉特质,他无法忍受自己以虚弱、无助的状态面对生活。当他认为自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坚强地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可能选择了以自杀这种决绝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硬汉形象。</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