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农经济时代,家家养鸡,到了人民公社生产队时代,虽然集体种田,依然是家家养鸡。这是那个年代人们最容易做到的。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家庭,不论有无劳动力的农家,都要养鸡,即使是孤寡老人,也要养上几只老母鸡。一句话,那时农村的家家户户都拥有一群数量不等的鸡。</p><p class="ql-block"> 鸡是本地的种,纯粹的土鸡,公鸡母鸡都养。在我们老家,还有一种鸡,被阉割过的(本人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过介绍)。当然,母鸡的数量远超公鸡。那时养鸡的方式,全是散养。一大早,各家就把鸡笼打开,放出鸡群,让其外出觅食。整个白天,人们都可以在村子的空地上,村边的树木下与草丛间,见到一群群的鸡在活动,都可以听到母鸡的“咯咯”、公鸡的“喔喔”和小鸡的“叽叽”之声。这是美丽醉人的田园图画,纯朴好听的乡村乐曲。到了傍晚,鸡群会自行回家,自行进入鸡笼。</p><p class="ql-block"> 我们老家的鸡笼,一般都是用杉木打造的,看上去就像一栋微缩的木头房子。鸡笼一般都放置在大门的一侧。不少人家,到了新年,还会在鸡笼门边贴上“金鸡报晓”等红色春联。</p><p class="ql-block"> 家庭养鸡最大的作用是让母鸡生蛋卖钱,这是许多农村贫困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其次就是逢年过节供宰杀做成美味佳肴,以改善生活。尤其是老母鸡宰杀后可以烹制给孕妇补身子。家中来了贵客,可以杀鸡来款待。</p><p class="ql-block"> 鸡的繁殖一般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解决,少数人家会上街买小鸡。大部分人家都有繁殖幼鸡的能力。老母鸡下了一段时间的蛋之后,往往会停止生蛋。每当这时候,老母鸡就会呆在鸡笼里不出来,即使将它赶出来,丟出来,它也会“咯咯咯”地叫着跑回笼子里去,老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赖抱”。没有计划孵小鸡的人家,就会把赖抱母鸡的脚用绳子捆起来,丢到鸡笼外,若干天之后,母鸡就恢复正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