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之旅之延安

毓良

<p class="ql-block">从兰州到陕西的延安路程700来公里,走了将近8小时,就要看到高耸的宝塔山了,这心情别提多激动了。</p> <p class="ql-block">大巴在奔驰,路旁的的黄土坡上还有些窑洞遗存,看上去年代久远了</p> <p class="ql-block">延安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遗址,如宝塔山还有杨家岭、枣园等,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前来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p> <p class="ql-block">延安,沿用隋代延安郡名。延者,长也,取名“长治久安”之意。先秦时期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轩辕黄帝陵的所在之处。延安市,简称“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下辖2个市辖区、10个县、代管一个县级市。</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来钟,大巴到了延安圣鑫酒店,我放下旅行箱,跟随其他党派的同志马不停蹄地奔向宝塔山。当那座古朴庄重的宝塔山映入眼帘,我仿佛瞬间穿越时空,与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撞了个满怀。远远望去,宝塔山矗立在延河之畔,在阳光的照耀下,塔身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它像一位坚毅的卫士,静静见证着延安的沧桑巨变,守护着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在山壁上有一些摩崖石刻,大部分是宋代范仲淹题写。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与宝塔山摩崖石刻有着不解之缘。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秋,范仲淹亲笔题写了“嘉岭山”三个隶书大字,每字高3.68米,宽3.37米,字体遒劲有力,洒脱豪放,成为了这处摩崖石刻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除了“嘉岭山”,摩崖石刻上还有“出将入相”、“先忧后乐”、“重岗叠翠”、“高山仰止”、“云生幽处”、“胸中自有数万甲兵”、“一韩一范,泰山北斗”、“嘉岭胜境称第一”等字迹。这些石刻或隶或篆,或行楷或魏碑,尽显北宋晚期及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仰慕之情。</p> <p class="ql-block">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周围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宝塔山屹立在延河畔,在阳光的照耀下,塔身闪耀着历史的光辉。路边的窑洞错落有致,虽然简陋,却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耸的宝塔山下,鲜红的党旗旁拍照留念,表达对革命圣地的向往和崇敬心情。</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的夜景是一首无声的诗,它用灯光的语言诉说着这座山的故事和传说。每一束光都像是一个音符,在夜空中奏响了一曲美妙的旋律,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夜晚,延安市风光绚烂,灯光色彩斑斓,十分美丽。延河两岸的灯光,红、黄、蓝、绿等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分外悦目。</p> <p class="ql-block">这次圆梦之旅去了两个圣地,一个是藏传佛教圣地西藏,一个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一个是自然与信仰交织的圣地,一个是革命精神闪耀的摇篮。这旅行,是一次圆梦之旅,更是一次精神大餐。一场让我在自然与信仰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一场让我在历史与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它们就像人生路上的两座航标,让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面对生活的琐碎还是理想的追逐,都能怀揣敬畏与信念,坚定地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