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旅居之(三)来凤山战场遗址

老树

<p class="ql-block">听当地人推荐这家位于腾冲市政府旁的大洋芋花园客栈,虽是民宿却很干净离来凤山森林公园、国殇墓园都步行可达,特别是客栈为老板自己所有因而价格便宜,离开和顺古镇后在这里住了3天。</p> <p class="ql-block">客栈有30个客房还可提供住客午餐与晚餐口味不错</p> <p class="ql-block">与客栈一路之隔就是来凤山脚下的森林公园树高林茂花草葳蕤,腾冲市政府与市政协都在旁边环境非常优美。</p> <p class="ql-block">此次来腾冲本想去一趟位于龙陵的松山战场遗址但后来陆续听说松山遗址的博物馆仍未开放且来回交通有所不便因而决定登访腾冲战役的来凤山战场遗址。</p><p class="ql-block">腾冲战役于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前后历时127天,虽全歼守敌中国军队也是伤亡惨重。其中作为集团军总预备队的54军主力198师阵亡团长以下官佐156名士兵1335人,腾冲各界赠198师“歼寇元功”锦旗。战后该师会同腾冲各界在来凤山脚下小长坡建塔以纪念战役中为国捐躯的将士,即为“一九八师纪念公园”,2013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凤山路沿上坡道进入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有多条道可上山,因人生地不熟选择了2号坡道,路稍远但游人多且无须攀台阶。</p> <p class="ql-block">当年日军因修建工事及惨烈的战火使来凤山上的森林几遭全毁。如今八十年过去岁月虽已修复了大自然的生态,但走在幽静的盘山路上仍会时时浮想起当年前赴后继的冲锋队伍以及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p> <p class="ql-block">一队学生跑步上山</p> <p class="ql-block">半小时后看到了山顶的文笔塔</p> <p class="ql-block">山路旁不时可见储水罐以备不时之需</p> <p class="ql-block">临近山顶可看到不少遗留的抗战遗迹,有日军的交通壕、射击掩体、兵舍等等</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仰攻时的端末作业坑</p> <p class="ql-block">抗战遗址碑文记叙下当年战役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来凤山为火山喷发堆积而成最高海拔1912米,传说有凤凰来栖于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山上松柏苍翠风景优美被誉为极边第一城的“绿色明珠”。有谁能想到80年前这里作为腾冲城的制高点日军在整座山构筑了樱、松、梅、白塔四大防御阵地攻守双方在此展开过一场殊死搏杀。山顶的文笔塔因战争被毁1995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凤岭坊两侧的对联“江山枯荣史作鉴,天人和谐地为媒”,充分体现了腾冲人民“不忘历史爱好和平”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通往白塔的道路一侧陈列着腾冲战役的经过与当年战斗场景</p> <p class="ql-block">美军航拍来凤山日军阵地照片并驾战机助攻</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日军交通壕遗迹</p> <p class="ql-block">文笔塔未对外开放塔周四道门分别起名为“迎曦”、“来凤”、“揽胜”、“聚秀”,富于诗情画境。</p> <p class="ql-block">原路返回下山来到“一九八师纪念公园”也算是告慰当年为国捐躯的将士</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以火山石砌筑通高7.18米,其正面碑体镌刻有蒋中正行书“民族之光”。</p><p class="ql-block">岁月沧桑将火山石的碑身逐渐染黑,据传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人事先将碑体外涂黄泥后刷上革命标语因而逃过一劫。部分碑文遭人工破坏的痕迹也明显可见,但纪念碑主体与其它碑文基本完好为后世留下这一段珍贵的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曾任54军军长阕汉骞及其嫡系198师虽在日后的内战中损兵折将但最终得以退往台湾。</p> <p class="ql-block">《建塔记略》</p> <p class="ql-block">2年前跟团到访国殇墓园因时间关系匆匆过场,此次先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滇西抗战围绕着打通滇缅公路并维持线路畅通展开,以便同盟国援华物质海运到仰光后经铁路运到腊戍,再由腊戍经滇缅公路运达昆明。</p> <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底滇缅公路贯通,期间每天修路民工达15万~20万,因修路死于坠崖及疫瘴者合计3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1942年初为封杀滇缅公路日军入侵缅甸攻占仰光切断国际运输入口,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参战失败退回国内并被迫炸断惠通桥与日军隔怒江对峙,怒江以西腾冲、芒市、龙陵等地遂沦为失地。</p> <p class="ql-block">1944年5月为配合中国驻印军和英军发起收复缅北的战役,中国组建远征军突破怒江发起滇西反攻战役。</p> <p class="ql-block">展品实物10万余件非亲历者无法感受其对心灵的冲击与震撼,日军对占领区的残酷统治、镇压、掠夺触目惊心骇人听闻。</p> <p class="ql-block">日军细菌战的瓷瓶炸弹</p> <p class="ql-block">日军虐杀战俘的铁桶</p> <p class="ql-block">日军在占领军发行军票掠夺当地战略物资与民生用品使占领区人民处水深火热之中</p> <p class="ql-block">滇西沦陷区人民财产损失统计</p> <p class="ql-block">缴获的各类日军物品</p> <p class="ql-block">1500多名盟军飞行员、机组人员为抗战、运送援华物质失去生命</p> <p class="ql-block">远征军反攻滇西有20多万民工支援作战,青壮劳力不够许多老人妇女儿童参加运输,在滇西恶劣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有3000多人累死、饿死在路途,许多人饿死也不食一粒肩背的军粮,可歌可泣!</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1944年9月腾冲解放后全城一片瓦砾焦土,腾冲社会各界与军民在居无定所的情况下于1945年1月就开始为阵亡的远征军将士筹建墓园,园名取自屈原《九歌·国殇》。当年7月7日墓园落成当地举办规模盛大的水陆法会,僧人道士诵经为阵亡将士超度,时任云贵监察使的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先生号召要将为国捐躯的烈士作为祖先世代祭奠。</p><p class="ql-block">当年在腾冲、松山、龙陵三地主战场同时建了国殇墓园,但在之后的大跃进、文革时期松山、龙陵两处墓园遭受彻底破坏而不复存在,腾冲的国殇墓园原纪念碑被炸毁墓园破坏严重,但墓园纪念设计图纸、大部分阵亡将士名录资料等被有心人士保存下来这才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重建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正门书“忠烈祠”匾额,走廊两侧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腾冲会战概要、告滇西父老书等碑文,祠内外立柱刻有国民党军政要员及远征军20集团军将领等人的题联、、挽诗、悼词,两侧墙上嵌有9618位阵亡将士题名碑石。</p> <p class="ql-block">松柏翠竹环绕</p> <p class="ql-block">国殇墓园纪念塔建于来凤山下小团坡坡顶,塔身上方镌刻霍揆彰总司令题书“远征军第20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座正面刻有李根源先生书写的“民族英雄”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p> <p class="ql-block">寸兴奇将军出生腾冲在中条山战役殉国回葬于此。其父亲寸大进为清末武举人曾率军抵御英军入侵,1942年年已88岁的寸大进眼见日军占领腾冲却无力杀敌愤而绝食身亡,其九子均参加抗战其中三子战死,被誉为“满门忠烈”。</p> <p class="ql-block">两名情报官员遭日军捕获坚不吐实惨遭杀害</p> <p class="ql-block">在腾冲战役中阵亡的19名盟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倭冢内埋有日军148联队长藏重康美等官佐的尸骨。</p><p class="ql-block">据介绍战后来滇西战场的日本访问团中有祭奠远征军将士表示忏悔的、也有在倭冢前默哀、偷放供品的。</p> <p class="ql-block">英勇的腾冲人民热爱和平嫉恶如仇</p> <p class="ql-block">前来祭扫墓园的学生。</p><p class="ql-block">珍惜和平但愿世界不再有战争。</p> <p class="ql-block">腾冲市区的叠水河景区是国内唯一的城市火山堰塞形成的瀑布高46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有生动描述。</p> <p class="ql-block">腾冲近郊的艺缘艺术品公司和杜鹃王古木文化博览园在同一产业园区,一家生产成品、一家展示原木,大多是早年从缅甸等国进口的珍惜古木很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楠木根雕的巨型四大天王</p> <p class="ql-block">孔子与其72弟子群雕</p> <p class="ql-block">红豆杉树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