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摄影探索(四)

澳洲摄影伊甸园

<h1><font color="#333333" style=""><u><b>我们为什么做抽象摄影?</b></u></font><div><br></div><div>我不否认抽象摄影重点关注的是视觉效果,但在我的抽象摄影实践中,更乐于把观念和某种意义放在作品中,摄影的技术过程和物像再现依然是作品的重要部分,只是在表象上稍多一些形式,而表象即富有某种美感又蕴含着画面之下的寓意。这一组抽象摄影作品,用我认为是独特的视角,用模糊与清晰以及弱对比手法,以达到一种虚幻的即熟悉又前所未见的视觉体验。我侧重于情感与氛围,通过光影、线条、肌理等元素表达出孤独、宁静、焦虑等情绪。我没有给予明确的主题,是希望通过模糊的形式引发观众的多重解读,能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共鸣。<div><br>在抽象摄影中,理解的过程并非线性,而是充满了个体的解读和情感参与。每个人从中看到的东西都可能不同,这种不确定性正是抽象摄影的魅力所在。(张仲衡)<br>__________<br><br>抽象艺术始于绘画,继而影响到设计和建筑。城市中带有抽象风格的雕塑很容易与现代建筑融合,这是因为现代建筑更早地脱离了象形(具象)。而现今,又给了摄影一副翅膀。</div><div><br>绘画者认为,由于绘画通过形象、笔触等手段创造了富有个性的作品。摄影很难与此相比。而摄影比绘画更善长的领域,就是人脑很难顾及的千变万化,以及不可预料的细节。数码技术给相机带来了革命,给摄影带来了全新的世界,也给抽象摄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抽象摄影经电脑处理后,产生的变量可以说是巨大的。</div><div><br>我在尝试抽象绘画中发觉很难做到不空洞。而摄影有的是细节,你只愁太多。所以说,抽象绘画总在增加细节,抽象摄影总在减少细节。</div><div><br>第一位被一件艺术作品感动的,往往是创作者本人。当一个人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非凡的享受,感觉到任何其它事物无可代替的时候,抽象艺术的起点和动能问题就解决了。</div><div><br>投入到抽象摄影中,如同跳进了浩瀚的大海。360度的视野中往哪里走?然后你尝试着前面的一小片范围,这边、那边。当大家把作品汇到了一起,哇!别人的模样想都没想到!这就是作为一个群体对一个人的影响。(陈志光)<br>__________<br><br>当我第一次接触到智能手机时,发现手机摄影有着传统相机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它不仅可以记录眼前的世界,更可以通过各种后期操作,实现连自己都无法完全掌控的画面,实在是太神奇了。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我果断的放弃了心心念念的传统相机,揣着手机跌跌撞撞地踏上了一条通往抽象摄影的小径上,说是小径,其实根本就没有路。我几乎是在摸索着向前走的。由于本人对光影及色彩较为敏感,所以在我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强烈的色彩反差,以及带有个人情绪的元素,我个人对抽象摄影的理解是从现实世界中捕捉虚浮的存在,如光线、阴影、倒影,以及毫无关联的色块,而许多强烈的色彩是我在后期强加上去的,这里更流入了我的个人情绪。将这些带刺的情绪与色彩交织在同一空间里,这就是我的抽象摄影目的。</div><div><br>在拍摄中不断地迷失自我,更在后期发挥中欲罢不能。(沙浩)<br>__________<br><br>摄影似乎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反应,根据对象吸引力的差异决定你的取舍,不同的是你的框选范围,毫无疑问是表象的。人的好奇心和探究力使对表象的摄取渐渐失去兴趣,周边各类艺术的变化发展,及各种思潮的传播,加剧了人们对表象之后的内质认知作进一步的思考。摄影中的抽象思维,特别在受到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影响,摄影的创作中抽象摄影就成为了一种必然。我想作些尝试对表象进行概念化处理,是否可以在视觉上得到另一种美感。(蒋雄一)<br>__________<br><br></div><div>抽象摄影,是摄影艺术中极具先锋性与实验性的独特领域,挣脱了对现实具象的复刻枷锁,以线条、形状、色彩、光影的交织碰撞为画笔,在二维画面中勾勒出超脱现实的梦幻之境。它不再执着于事物的外在形似,而是深入挖掘内在的情感与精神本质,借由独特的构图与视觉元素的重组,赋予平凡以非凡,让熟悉变得陌生又充满魅力。(王正路)<br>__________<br><br>抽象摄影是一种独特的摄影艺术形式,通过摄影手段表现非具象、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与传统摄影强调客观表达不同。抽象摄影摆脱了具象、现实的束缚,探索视觉艺术的无限可能,同时也为观众提供更多解读、思考与联想的空间。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摄影的表现手法,也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艺术感受。(李江)<br></div><div></div></div></h1> <h3><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h3><h3><b><u><font color="#167efb">李 江</font>作品 </u></b></h3> <div>  </div> <div><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div><b><u><font color="#167efb">王正路</font>作品 </u></b> <div><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div><b><u><font color="#167efb">沙 浩</font>作品 </u></b> <div><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div><b><u><font color="#167efb">陈志光</font>作品 </u></b> <div><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div><b><u><font color="#167efb">张仲衡</font>作品 </u></b> <div><b><u><font color="#167efb"><br></font></u></b></div><b><u><font color="#167efb">蒋雄一</font>作品 </u></b>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