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水边的遐想

斗门镇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漫步水边的遐想》</p><p class="ql-block"> 花红柳绿的季节,缓缓走在河堰上,仿若穿越了千年的时光,踏入了一段悠悠岁月的长河之中,感悟着这片土地的文明与这条河流的碰撞与融合,交流与繁华。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缓缓的讲述着脚下这一草一木的历史故事。</p><p class="ql-block"> 阳光下河边的石头闪耀着厚重的光芒,哗啦啦栩栩如生的诉说着幽远的古老。那昂首的狗尾巴草,那壮美的松柏,那英姿勃发的白杨树,那精明能干的藤蔓,组成了一条绿色长廊历史画卷。踱步一圈来到了云汉广场的雕塑旁,看着他们仿佛还带着泥土的身躯,那神情坚毅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未知的无畏与憧憬。他们的身后是咆哮的河水清脆作响,千年不息,那声音穿越时空,回荡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喧哗在汉武大帝的战船上。</p><p class="ql-block"> 我沿着水边漫步,脚下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听到岁月的声音。遥想当年,张骞带着使命毅然西行,踏出了丝绸之路的第一步。那是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路,黄沙漫天,戈壁无垠,但也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希望之路。无数的商队沿着这条路来来往往,将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运往西方,又把西方的香料、珠宝带回长安,更为重要的是这条商路沟通了两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再看那船上的人,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护佑丝绸之路的渴望和对汉人走出去的激动,他们用智慧和勇气,搭建起了天河银汉,迢迢暗渡,更是跨越了地域和文化的桥梁。共同的肤色、共同的民族,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语言,在这里相遇、交流、融合,并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的进步与发展,从元狩三年的第一锄头,董子儒家文化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老子的道家从终南山沿着河流传入这里,周礼更是最早在这里扎根,在这一池碧水云锦中,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长安文化,对后世的唐宋元明清影响颇大,也唤醒了时空对话和古今融合。</p><p class="ql-block"> 我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着,凝视着饱经沧桑的昨天,凝视着穿越时空的明天,凝视着红花绿柳。微风拂过,仿佛是历史的叹息,鲜花绽放,仿佛是岁月的拥抱。如今,这里已成为古城长安的一个象征,它见证了这里曾经的辉煌,也激励着这里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的精神。在全球化的今天,依然需要像雕塑的古人一样,怀揣着开放、包容、合作的心态,去探索未知,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当正午的阳光映在雕塑上,洒在战船上,给它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公路上穿流不息的车流,铁路上开往画乡的美好,广场上走动的人潮,预示着今天的古城依然活力满满。我知道,这里寄托着古人的智慧,也寄托着今天我们长安人的期望。漫步在水边的时光,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与历史对话的珍贵回忆,我久久的驻足,仰望着他们,仰望着天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