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5.4.4</p><p class="ql-block">地点:天水南郭寺</p><p class="ql-block">天气:20度</p> <p class="ql-block">天水第一次是两年前的四月底来的,当时是参加女儿婚礼,匆匆三两天,只去了市里的景点南郭寺和伏羲庙,还有古城转了转。那时的天水麻辣烫还没火,街道和景区人迹寥寥,如今再次在四月初到来,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哪哪都是人,街道上的餐饮业明显很多。互联网的威力在天水体现的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这天就来到了南郭寺。有些寺庙是看上一眼就足以感受到其深沉历史的,位于甘肃天水市的南郭寺便是这样。寺庙山门不大,门涂朱漆,那漆自然不是千余年前建庙初期的遗存,后世涂了又涂,落了又落,已经不知覆了几重,竟让这两扇门显得如此斑驳又厚重。</p> <p class="ql-block">唐代玄宗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国家危难、百姓流离失所,许多人为避战乱,为躲饥荒,携家带口翻越陇山抵达秦州(今天水),这其中也有投奔秦友的杜甫。</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草堂外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在南郭寺留下了“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就此这座寺庙因为大诗人杜甫的到来在后世又多了几分华彩。</p> <p class="ql-block">在杜甫到来之前,建于南北朝的寺庙已存在了百余年,寺中如今已有2500年的古柏在杜甫来到时想必是风华正茂时,于是便成了诗中的“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p> <p class="ql-block">这棵春秋古柏如同寺庙中最老、最有分量的“神仙”,一根分出三枝主干,仅有西北向一枝已枯,南向和北向两枝虽老态龙钟却枯而不死,即便已倾斜依然给人挺拔坚韧之感。</p> <p class="ql-block">北向的一枝更加神奇,其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黑蛋树(朴树),和老树"相依为命",据考全国只此一树。</p> <p class="ql-block">两年前还没有这样的文化墙,也是天水火了以后打造了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天水旧时有“四大名泉”——甘泉镇的甘泉、玉泉观的玉泉、北道的马跑泉,还有就是这南郭寺的北流泉。此泉因泉水自南向北流动而得名,水四时不竭,清洌甘甜,杜甫诗中“水号北流泉”写的便是它。</p> <p class="ql-block">杜甫坐像身后的竹子挺拔茂盛,清瘦之姿像极了诗人留给世人的印象。这位忧国忧民的老人脸上总是写满了沧桑,双眼却又总是明亮而睿智。</p> <p class="ql-block">这座依山而建的寺庙无疑是缅怀杜甫的好去处,处处可见和这位诗人相关的古物。《老杜秦州杂诗碑》刻于明成化年间,其上刻着杜甫在秦州的诗作50首,外加秦州知州傅鼐咏《秦州十景》诗10首,是目前国内发掘出的最早镌刻杜甫秦州杂诗的诗碑,可谓国宝。</p> <p class="ql-block">古树、古泉、古碑无一不诉说着属于南郭古寺的荣耀历史。它屹立千余年,曾看过恢弘壮美的大唐,曾见过诗人的颠沛流离,曾听过世人的喜怒哀乐……</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到了伏羲庙,去给刚百天的外孙子烧香祈福。</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历经九次重修,形成了现在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它的存在见证了数百年岁月的变迁,承载着人们对伏羲这位伟大始祖的崇敬与纪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伏羲庙是祭祀伏羲的重要场所。祭祀伏羲的传统由来已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崇拜。这种祭祀活动不仅是对伏羲功绩的缅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在祭祀仪式中,遵循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包括祭品的准备、祭祀的程序等,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伏羲城的市场上这些特色美食吸引了我的镜头,记录一下。</p> <p class="ql-block">伏羲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首,他所处的时代大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相传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他还教民渔猎、驯养家畜等,对古代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从伏羲庙出来,在这里小坐休闲。店主喜书法,进去正好看到她在挥毫泼墨。</p> <p class="ql-block">宅子像四合院,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夜里的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杜甫在天水作的诗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