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的第二十个清明节

观花听雨

<p class="ql-block">爸爸,今年是您的第二十个清明节,您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年了。</p><p class="ql-block">二十年来,我没有为您写过一段完整的纪念文字,不是不想写,而是不敢写,每次总是开了个头就无法继续,一直以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心会逐渐趋于平静,但是每到开始写的时候,还是发现控制情绪仍然是一件艰难的事。但是,今年,我决定要把它写完。</p><p class="ql-block">即使现在,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个冷冽的清晨,我看着您的呼吸一点一点变得微弱直至停止,您离开得很平静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但就在您离去的那一刹那,我的胸口突然一阵悸痛,撕心裂肺的感觉,那一刻我才第一次真正明白,心痛,不只是形容词,不是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而是一个人悲伤至极时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生理意义上的痛。那一天是2004年11月25日,正好是美国的感恩节。在送您到殡仪馆回来的路上,我收到朋友发来的各种感恩节祝福短信,抹干的眼泪又一次次如泉涌。是的,那天是感恩节,可是,那个我要感恩的人,却不在了。从此,这个大洋彼岸人们阖家团聚吃火鸡的日子,却因为二十年前那个撕心裂肺的清晨,成了我生命中永远的痛。十一月对我来说,从此也成为一个黑色的月份。</p><p class="ql-block">爸爸,原谅我没能及时察觉您的病变,那时候中国人对黑色素瘤的了解太少了,因此您左脚底的黑色淤块也就一直没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是以为走路硌了脚而造成的淤血,直到您发现出血水感觉不对劲去医院检查,已经迟了。每次想到此我就自责不已,为什么我就不能早点让您去医院检查一下呢?如果早点去检查,后面的病变就可以避免,至少可以早发现。但是从来都没有如果。虽然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了手术,手术也很成功,但是两年多后还是淋巴复发了,接下来是肺部复发,然后情况以我们所有人都难以接受的速度恶化,写到这,我又已经泪流满面。</p><p class="ql-block">爸爸,您还记得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吗?您对我说:“放心吧!”11月初,您应该是预见到自己时日无多,要求回缙云,住进了缙云县人民医院,据说您刚住院时还能和来看您的同事朋友开玩笑,但是身体每况愈下,第一个周末我们回去看您时,您已经很虚弱,因为肺部积水经常呼吸困难,每天要抽胸水,说话已经很费力了。那个学期我周一有课,周日必须赶夜班火车回上海,我们在病房和您告别准备离开时,您突然拉住我的手,轻轻地说一句“放心吧”,没想到那成了您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周一晚上就接到弟弟报告病危的电话,当我乘坐周二晚上火车周三一早赶到病房的时候(没有高铁的年代,上海回家只有一趟火车),您已经不能说话了。爸爸,我知道您有很多不舍,您没能来得及看一眼再有五个月就要出生的孙女;您还有很多故事没和您最疼爱的外孙女讲;您要带妈妈到全国各地旅游的承诺也永远无法实现……</p><p class="ql-block">您刚离开那几年,我经常梦到您,主要是两个场景。一是我在房间看书,突然听到您在客厅发出的爽朗的笑声;二是我在客厅,看到您给宁宁讲完故事从她房间里出来。这其实是您在上海时最常见的画面。您从小对我们要求严格,加之那个时候生活工作的沉重压力,并没有多少耐心和我们多交流,但是您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外孙女,您把自己工作生活上的趣事都当作故事讲给她听,每当两个人关在房间里讲故事,我们总是能听到爷孙俩欢乐的笑声。</p><p class="ql-block">虽然您是个严父,但是却给了我自由成长的空间。您从不监督我的学习,从小到大似乎从未过问我的成绩,给了我充分的信任;您也从不干涉我参加任何文体活动,从不担心过多的学生工作会影响我学习。虽然您认为“读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当我执意选择文科的时候,您并没有反对;您觉得北京生活太艰苦,要吃粗粮,希望我到上海、报复旦,但我把北大填第一志愿您也没有阻止……您让我有机会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样子独立成长,学会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承担后果。不止于此,我现在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您的影子。</p><p class="ql-block">感谢您,让我学会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每个人必须面对的衣食住行,您最看重的是“食”。即使在那个收入微薄、物质匮乏的年代,您对“吃”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小时候,妈妈上班远,您是家里掌勺的,对自己的厨艺颇为自得,总是能凭借出色的厨艺在有限的条件内变着花样,即使只有二两肉也能做出满桌荤腥的感觉,而且尽可能做到既精致又营养。以至于从那个艰苦年代走过来的我,并没有多少在“吃”方面的艰苦记忆。您让我明白一个能从烹饪中获取快乐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人,而从小耳濡目染的我和弟弟,对厨艺也是无师自通,甚至您的外孙女,也自夸有做饭“天才”。</p><p class="ql-block">感谢您,让我学会做一个乐观坚强的人。乐观,或许是所有认识您的人对您的一致评价,几乎您身边的所有人,都被您的乐观所感染。您让我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坎坷经历苦难,但是面对它们的态度将决定你的人生高度,怨天尤人没有用,没有一个人能在抱怨中迎来人生的转机,能带你走出人生困境的永远只有你自己。</p><p class="ql-block">感谢您,让我学会做一个善良温暖的人。您是一个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人,对每一个需要您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总是为别人的事儿奔走却从不会为自己的困难而开口求助,对别人的事甚至比对自家的事儿都要热心,而且从不求回报。虽然也不时遇到过河拆桥甚至恩将仇报的人,但您从不会“吸取教训”而是一如既往。每每看到那些“白眼狼”我总是为您感到不值,直到您去世时看到您曾施以援手的老同事捶足顿胸的痛哭,直至知道现在仍有人对您当年的帮助铭记于心,我才发现,温暖别人最终是能温暖自己的。</p><p class="ql-block">感谢您,让我成为一个认真敬业的人。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我从小就感受到您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也从小见识到您的大公无私,坚守原则。虽然流传甚广的关于到老丈人家收税的故事是“张冠李戴”,那是另一位丁姓叔叔的故事,但人们把这样的故事按到您身上,却也说明了它与您的“形象”相符。您从小教育我们,不放陌生人进家门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您那辆28自行车从来不允许我们碰,因为它是公车,是单位为了您下乡工作配备的,不能私用……从您身上,我知道了什么是干一行爱一行,明白了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多大的幸福,敬业的前提是热爱。</p><p class="ql-block">感谢您,让我成为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您是个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您让我明白,有的恶不能容忍,有的底线不能碰,我的精神洁癖、我的所谓清高,都源自于此。我知道生活不可能完美,我自己也不完美,但是我仍不可救药地想追求完美。</p><p class="ql-block">我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梦到您了,但是前几天,在给您扫墓回来的那天晚上,我又梦到您了,或许是那天的雨雪引发的?那天梦的场景变了,回到了我在北京上学时,您来北京出差,到学校看我。</p><p class="ql-block">多么想回到那个时候啊!</p><p class="ql-block">爸爸,我想你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父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