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天美诗刊上的封面上,一个半裸的青年高举双臂在初升的太阳里呐喊,前进。白天美诗社的社长先后有冯君广君、王君治国、刘君俊杰担任,十几个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甚至有风雨敲打我的门窗。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却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远去的他们如兄弟姐妹般令我怀恋。也许今生今世大家无法重新相聚,那位英年早逝的诗社成员靳献川君也离我们越来越远,远得只能看见他那年轻的背影了。</p><p class="ql-block">十七年前,如今天一样阴霾的天,我有幸与一群文学青年相识,他们大部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物。有接父辈的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辗转工地满身泥浆的建筑工人;有家在农村进城谋一生计寻求温饱的无业者;亦有虽有令人艳羡的岗位,却世事不通达的机关青年;是缪斯的感召,把他们聚在一起。诗社就诞生在他们的建筑公司院内,为首的谷伯雅军系这座市城的鞋厂的职工,我仍忘不了他诚挚而憨厚的笑。</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走出禁区和低谷的诗界旗帜林立,流派纷呈。他们的诗社一天天壮大,作为他们名誉社长的我也很是为他们高兴。那时,众多的年轻诗社成员一次次走进我曾住过的人民路43号老瓦屋里,他们来去匆匆,谈笑风生,也令我年轻了许多。对于不在官场不通达世事的我自然与他们心灵相通。为尽微薄之力,我与有关方面协商,让他们在这座城市的文化馆会议室里定期活动,当许多人回家享受天伦之乐或在商海拼搏时,他们一个个从四面八方赶来聚会,谈诗论诗,后来增至一百好几十人。部队战士、个体户、下岗工人、机关干部、学生亦来参加。常见夜深人静,单位的人已入梦乡,会议室里却灯火通明热闹异常。九十年代初,这座城市的作家协会搞了一次“金秋诗会”诗歌大赛,参赛人员达千人之多,其中不乏资深诗人、作家、总编、教授和有名望的社会贤达,也有在官场沉浮终日忙碌的领导,时任白天美诗社社长的刘俊杰君,在这场颇有影响的大赛中竞把一些名流抛在后边,一举夺得二等奖。省城来人、名人祝贺达官贵人到场、领导讲话。从此,“白天美”名声大振。刘君之作品《烛光礼赞》从“白天美”诗刊移植于大刊《原野》。</p><p class="ql-block">天有阴晴,月有圆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白天美”虽潇洒却是艰难地活着。他们的活动引来众多异样的目光;那时,大街上的钱能把人砸得遍体鳞伤,下海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些人隔着玻璃窗向屋里望去:“这些人图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白天美诗社的年轻人,在大风雪天的夜里,以自己的双手去写作品,去设计封面,一期期装订。我曾参加过他们的作品讨论会,深知佳作不少。陈雪张新王治国王延华都是诗社的佼佼者。女作者陈雪的诗令许多人倾慕,也曾在外省获奖。她在一首诗里写着:“你在你的天空里追逐着太阳,而我的太阳在哪儿呢?我只能默默地,躲在四季之外悲哀,我的心事无人能破译。。。”诗社成员王延华的诗作多次在“诗林”等刊物上发表。至今,我手头的几期“白天美”诗刊是他们心血的结晶,作品中的每一行诗句都是他们纯真和热情的表达。我常常坐在桌前浮想翩翩,这些诗作不知是那些青年熬了多少个晚上才得以完成。这宁静无声的|“白天美诗刊”不知又是哪一个风雪之夜或是三伏天闷热的晚上有多少热情的双手去完成。如今所有的往事已成回忆,已淹没飘散在历史的风雨中。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白天美诗社的成员和我一样大部分是草莽之人,虽热情如火却状况不佳;虽忠心耿耿却过于直率,眼看官场庸者得意他们却无论如何糊涂不了。二十年只是弹指一挥间。在这座城市,“白天美”成为一段历史。有时大街上相遇也分外亲。听说除一诗友某得一副科外,其他均如我等平静活着。本文开端提到的靳献川原本在政府供职,有可观的发展前途,不料因帮别人忙,误食过期食物中毒去世令诗社全体悲哀。至今,我仍忘不了十几年前的那个风雨之夜,大家为其追思默哀的情景。白天美诗刊也曾刊文“认识靳献川的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和根芳君系诗社发起人之一,因生计开了一家烩面馆,常见作品发表。香港天马出版公司出过一书,有其小说入选。徐金玲仍住市郊农村,早出晚归十分辛苦,加之有过婚变,更是雪上加霜。开过一次照相馆,因所租房屋拆迁又回工地做些水电活。他系当年为白天没出过大力之人。菅伟民君,大学毕业,英语水平极高,本该吃皇粮的,却因多种原因到一商店供职,因常年发布下工资,后随哥哥去了某建筑公司打工,维持生计。白天美诗社的第三任社长冯广君曾开过一家“红玫瑰酒家”现已停业。创始人谷伯雅君早离开鞋厂去外单位帮忙,女作者陈雪当年诗如其人,清新而秀丽,听说现在仍在一兵工厂做事,婚后生下双胞胎,生活十分安定幸福。</p><p class="ql-block">三九天里大风呼号,寒流正掠过大街小巷,窗外的积雪已半月未化。在这个寒冷的季节,我冥思苦想,竟记不得白天美是何时停止活动的。在《原野》第11期上有文对白天美诗社做过简介“以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名字各取一字组成社名。自办刊物《竹光》《白天美诗刊》。目的在于自我发现自我塑造了解社会歌颂人生抨击邪恶,描绘壮丽的青春,讴歌历史的前进。”</p><p class="ql-block">(这是第一篇讲述白天美文学社的文章,由白天美文学社名誉社长、魏都区文化馆办公室主任、著名诗人、考古学家徐鸿喜老师所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