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武汉分会场背后的文化交融:从殷俊中画作说起》

何苦呢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的武汉,充满着独特的魅力。众所周知2025年央视元宵节联欢晚会将武汉选定为长江流域经济带四个江城分会场之一,并且那黄鹤飞舞的AI印象采景制作,更是引发了我的好奇与疑惑。</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屏幕镜头里黄鹤划过武汉三镇全景的画面时,我不禁联想到湖北省著名书画家殷俊中老先生早年画笔下的作品。这种相似性就像是一种无形的牵引,促使我踏上这片土地去探寻背后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  终于见到了年近九十岁却依旧健谈的殷俊中先生。虽然已有一年多未曾相见,但之前的电话和视频连线仿佛让我们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生疏感。而这次会面,他很快就把话题引向了长江不同江段的城市。长江,这条伟大的母亲河,串联起了上游的重庆、中游的武汉、下游的南京以及入海口的上海等城市。这些城市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重庆的巴渝文化,犹如火锅里滚烫的底料,充满着热情与豪爽;武汉的荆楚文化,恰似编钟奏响的古老乐章,深沉而厚重;南京的江南文化,宛如江南水乡的潺潺溪流,细腻且温婉;上海的海派文化,则像黄浦江畔的霓虹灯,时尚又多元。它们共同营造出“一江串联,多元共生”的视觉效果,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文化交融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殷俊中画作,一桥飞架南北,黄鹤翱翔楚天</b></p> <p class="ql-block">  接着,殷俊中先生拿出了他早在上世纪1981年创作的《黄鹤之乡》这幅己装裱好的立轴画作。当立轴缓缓展开的那一刻,一幅充满生机与历史感的画面展现在眼前。江城的怀抱里,长江奔腾不息,那是城市的活力源泉。大桥像巨人的肩膀飞架南北,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梦想与现实。每一根钢索都像是岁月的琴弦,弹奏着城市崛起与坚持的旋律。黄鹤翱翔楚天,它就像一个穿越千年的使者,从古老的诗篇中飞来,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海桑田。黄鹤楼屹立江畔,静静地望着大桥上车水马龙的盛景,江水悠悠,流淌着无数英雄的壮志和百姓的悲喜。武汉,就像长江之畔一颗永不褪色的明珠,大桥和黄鹤是它最耀眼的标志,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向着未来高歌猛进。</p><p class="ql-block"> 从央视元宵晚会的武汉分会场到殷俊中先生早期的画作,如此相似感,我们看到了艺术与现实的交融,文化与城市的相互映衬。这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一座城市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而这些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的舞台上,通过各种形式被展现、被传承。就像武汉,它的荆楚文化在元宵晚会的分会场中,以黄鹤飞舞等形式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而殷俊中先生的画作,也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他眼中武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也启发我们,要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城市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殷俊中为笔者手书封面《闲适拾萃》</b></p> <p class="ql-block">  一桥凌然横空出世,飞架于大江南北;黄鹤悠然翩然振翅,翱翔于楚天云霄。</p><p class="ql-block"> 此次来汉的两日时光里,我特意恳请殷老先生为我正在撰写且准备出版的第一卷书稿书写封面样稿,此卷书稿名为《闲适拾萃》。</p><p class="ql-block"> 春节之前,我已将书稿寄与先生,并且得到了他的高度赞誉。先生写道:“阅毕何建设此书,书中所叙乃其所见、所想、所作、所玩之历程,颇具回味之妙处,有可看、可读、可品、可韵之意,闲时逐段阅读,能得内心闲适自在之感。”这一评语,宛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我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p><p class="ql-block"> 从老先生的评价里,我感受到《闲适拾萃》这部书稿,它不仅仅是一本生活的集锦,更是我过往的历史见证。它将我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部分记录展示。这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流传千古的文人笔记,如沈复的《浮生六记》,同样是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却有着让人回味无穷的力量。《闲适拾萃》,但它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作品,而是如同过往那段时期穿越的涓涓细流,在朋友圈闲下来的时候,缓缓地流淌进内心深处,让朋友们感受到一种闲适自在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而殷俊中先生愿意为这样一本书稿书写封面样稿,更是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就像一幅名画需要一个精美的画框来衬托一样,一本好书也需要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封面。殷老先生的书法,带着他多年的艺术沉淀和文化修养,将会成为《闲适拾萃》这本书稿的一个独特标识。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合作,更是一种文化的探讨与交流。</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忙于追逐各种目标,内心充满了浮躁与焦虑。而《闲适拾萃》这本书稿的存在,就像是一片宁静的港湾,为朋友们提供一个可以暂时停靠的地方。它提醒着人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好的小事物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品味。殷老先生对它的认可,也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记录相结合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未命名书藉样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2025.3.31写于汉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