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行(八)‍友谅源出沔阳城

禹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字/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编辑/禹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这个门脸在各地的宫观庙宇还是少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探寻仙桃名人陈友谅故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禹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打开仙桃市政府官网,首先介绍的是城市的历史沿革。作为现在的市名,历史短的不足40年,这是上世纪1986年5月27日撤县改市时新的命名,如今是湖北省管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外地人概念模糊,其实仙桃市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51年,南北朝西魏时期成立的沔阳县,因其地处沔水(汉江)之北,故称沔阳,千百年来汉江改道,名称才与汉江河道的位置发生变化。如今的仙桃市府所在地已经搬迁到濒临汉江现在流路之南仙桃镇,当年县改市时用了这样一个新名称,不仅当地民众纠结很久,就连文化历史界也多有诟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城市不仅看其经济发展的潜力,也看其历史文化底蕴。1400多年历史的沔阳,一直是府、道、路,州、县的治所,如今成为沔阳回族镇,还遗存一些历史的印迹。由于1938年日寇大轰炸使这个古城镇毁坏殆尽,它早已不是千年来古城的模样。尽管如此,由于它是沔阳历史上较为重要的一位名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出生地,还是吸引我前往一探究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次日一早饭后,我长驱30多公里,目标直指位于沔阳回族镇内的陈友谅故居。穿街走巷,拐弯抹角才在一个狭窄的街道找到目的地。一看门脸,是一所道教场所。一个素服老妪坐在门内,访者无论年龄大小,一律收费10元。当日是周日,时近中午,访客零星。观内占地不大,房舍布局功能应有尽有,说是道观,却是佛道不分,杂处其间,门墙斑驳,设施陈旧。门楣上挂的大雄宝殿等匾额,进的堂内却空空如也。在既是佛堂又是陈友谅的纪念馆内,围转墙面一圈的陈友谅生平介绍,似有十多年的年月,版面缺损,部分字迹模糊。显非官方正规纪念馆所,不过看其内容,大致能了解陈友谅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观内中央竖有镀金陈友谅骑马戎装塑像一座,威风凛凛,基座大书“大汉陈友谅”,像体涂装虽有落漆,然仍不失当年枭雄风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历史记载,玄妙观原本是陈友谅的故居,后来在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改建为玄妙观。这个观位于沔城南门正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内有灵官殿、三师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曾有“一观十殿”之称。尽管有观点认为陈友谅的出生地是仙桃排湖或洪湖黄蓬山,但玄妙观作为他的故居更为人所知。过去的玄妙观早已随时代的更替和连绵战祸毁损,现址乃是几十年前地方集资重建,许是资金所限“年久失修”,整体呈现的是落寞和破败的形象。这和仙桃市在官网上动辄将陈友谅列为历史名人排名第一的地位实不相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汉末年和三国争雄时代过后,似乎江汉平原的版图上沉寂了很久。直到元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公元1351年,一个叫做徐寿辉的罗田布匹商贩,在蕲州利用白莲教发动了农民起义,旋即在蕲水建立天完政权,期间吸纳了包括后来设计杀了徐寿辉自立大汉政权的沔阳人陈友谅,以及被徐寿辉外派逆长江而上去西川筹粮,徐寿辉被害后势不与陈友谅苟合、自立大夏政权的随州人明玉珍。可以说,元末群雄纷起,打着恢复汉人统治的始作俑者主要力量是江汉平原边缘或腹地的人。只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最终赢得天下的人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尽管陈友谅全盛时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力量,但率60万大军在鄱阳湖上与朱元璋率领的西吴部队一番较量后,不但有生力量损失殆尽,就连自己都命丧鄱阳湖,死后被葬武昌蛇山之阳,至今墓地尚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友谅虽然是六百多年前沔阳的名人,但是我在进入沔阳城区无论是进加油站加油时向加油员打听,还是在沔阳公园向八十多岁的乘凉老者问询陈友谅的故居,都未显示出有什么自豪的表情,只是轻描淡写地指一个方位,对陈友谅本人的事迹也知之甚少,也许现在的人很现实,与自己柴米油盐无关的事少有关注罢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陈友谅的历史已成过往,不管怎么说,时势造英雄,曾经辉煌过,后人还能记住,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沔城介绍,简略概括了其千年的发展史和地理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沔城公园,荷叶飘香,荷花盛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font-size:20px;">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背面有成语详细出处介绍,只是纳闷从云南土司纳贡唐都长安,怎么拐一个弯走到沔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千里送鹅毛典故由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悠闲的老者,每天上下午雷打不动骑着他的小电驴,拖着躺椅,来到公园凉亭里,闲来无事在厚厚的笔记本里记上家长里短,邻里琐事,历史故事。言谈中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感谢党感谢政府带来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沿途所见老人们的共同感受,应该都是心里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友谅故居简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友谅纪念馆,也是玉皇殿,应该是道教场所,室内没有玉皇塑像,只有陈友谅专栏介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三仙殿正面墙壁上的红色大字体现了古为今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雷祖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斗姥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观音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玄妙观对面的某村委会?未见铭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诸葛武侯庙。这个不在玄妙观,而在离玄妙观两公里外的镇外,其实专程奔去,除过这五个字的匾额外,什么都没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途中所见沔阳小镇景区,人造的文旅设施,门前冷落,据说热闹之后一地鸡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参访于2024年7月28日,撰文编辑于2025年4月5日,欢迎批评浏览。</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