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万,一曲潼关火西北(下)</p><p class="ql-block">武志强</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30,一个普通平凡的日子。</p><p class="ql-block">然而,对于安万来说,这是一个永远铭记的日子,这是一个“逆天改命”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天开始,安万剧团在西安演出八天八夜,每天都有十几万人蜂拥而至。安万剧团打破了演唱的风格,让观众参与进来,与演员互动,一起唱大戏。霎时,秦腔成了几十万人的大合唱,那种宏大的场面,热血沸腾的演唱,震憾着在场的每一位演员和观众。</p><p class="ql-block"> 秦腔的豪迈与苍凉,动情处,台上演员的哭声和台下观众的哭声在现场交融,他们用真情诠释对秦腔的热爱,感受着秦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的深厚基础。把秦腔唱成大合唱,安万首屈一指。</p><p class="ql-block">人如潮、花如海。安万剧团打破了舞台与观众中间的界限,打通了演员与观众中间的障碍。台上台下,演员群众,唱腔此起彼伏。这种独特的演出形式,让秦腔艺术更加深入人心,人们充分感受到了秦腔的艺术魅力。</p><p class="ql-block">在互联网时代,精彩的演出,让官媒、自媒体粉丝纷至沓来,大家拍摄、剪辑、发布,点赞、评论、分享如潮水般涌来,让秦腔艺术在网络世界迅速传播。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合力。</p><p class="ql-block">打开手机,抖音、快手、头条上安万的《潼关》充斥着屏幕,会唱的不会唱的,都在吼着《潼关》。盛况空前,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安万火了,秦腔火了!</p><p class="ql-block">安万为什么能火,秦腔为什么能火?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p><p class="ql-block">秦腔,中国戏曲的鼻祖,被誉为“百戏之祖”其表演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秦腔成熟于汉、盛于唐,到了明清时期,秦腔已盛行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戏曲的主要流派。秦腔,与中国周、秦、汉、唐古代文明紧紧相连,在陕西这片热土上,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主要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是元、明流传于关中一带的劝善调及当地民间音乐与关中方言结合形成的一个剧种。是西北黄土高原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是三秦大地典型的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秦腔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秦腔演唱具有高亢激越的演唱风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秦腔的表演威武霸气、粗犷豪放、细腻委婉的唱腔特点,曲调丰富多样,有哀怨、激昂、舒缓、欢快等多种表现形式。</p><p class="ql-block">秦腔,是西北人的魂、西北人的根。在过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西北人割麦子要听秦腔,搓包谷要听秦腔,吃饭也听秦腔。秦腔就像干农活时一杯解困、解乏的醇香美酒,秦腔,就像干渴已久的身心畅饮的一杯甘霖。人未见,声先到,西北的老人小孩都会唱两句秦腔,只要那唱腔一响,那镌刻在西北人骨子里的乡愁,与蛰伏在日常劳作中的热血,就瞬间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秦腔,演绎周礼、释压励志。行走在西北大地上,祠堂庙会、山村广场、田间地头、厂矿车间、农家院落、婚礼寿宴处处都可以看到秦腔表演,听到秦声秦韵。秦腔,是西北人特有的抒情方式,西北人的喜怒哀乐都唱进了秦腔里。</p><p class="ql-block">秦腔,讲故事,演自己;唱苦难,哭心酸。人世间一切的喜怒哀乐,都在秦腔里。挫折与委屈、苦难与辉煌、生死与别离、鲜花与掌 声,西北人民群众都要靠秦腔来表达。喧泄压抑、吼出心声、唱出情感。</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广袤的西北大地,孕育了豪迈质朴的西北人,孕育了西北人的剧种——秦腔。秦腔演绎了人间沧桑,唱响了人间烟火。唱秦腔、听秦腔,这是西北人的眼泪、西北人的情怀。</p><p class="ql-block">秦腔在中华民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西北游子对故乡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温暖与感动。</p><p class="ql-block">秦腔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历史渊源流长,承载着大西北人的情感与记忆。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中央提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给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戏曲文化带一了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秦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安万为什么能火的一塌糊涂,充分印证了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的繁荣,必须走群众路线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p><p class="ql-block">文艺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宗旨。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诉求,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根本职责。人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安万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安万的演唱,唱到了群众的心坎上。</p><p class="ql-block">文艺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文艺要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要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和时代风貌,为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秦腔具有寓教于乐,净化心灵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万以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传播秦腔,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p><p class="ql-block">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者和评判者。</p><p class="ql-block">文艺必须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是好的作品、好的表现形式。文艺必须根植人民群众这块沃土,让秦腔真正走进人民群众心中,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这种接地气的作法为秦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基。</p><p class="ql-block">秦腔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是引领一个时代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秦腔在西北,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秦腔源于百姓,也必须服务于百姓。安万是秦腔的传播者、倡导者、实践者。</p><p class="ql-block">文艺要反映人民心声,反映人民关切,顺应人民意愿,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秦腔要为人民抒怀、为人民抒情。秦腔的发扬广大,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札根生活。要经得起人民的评价、专家的评价、时间的检验。安万秦腔在西安的火爆出圈,正好印证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安万现象”,就是接地气,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民族要振兴,事业要发展,就是要靠人民群众,要务实,做好本份的事业。安万,把秦腔融入到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就像黄土地一样人民群众的真挚而又扑实的感情中。</p><p class="ql-block">安万跨越了“楚河”“汉界”,把秦腔演绎成了大合唱。多少年来,秦腔演唱打破不了台上台下这道鸿沟。演员是我唱我的,观众是我看我的,不共情、不共拍、不共鸣、不共曲、不共词,没有情感上的共鸣,没有“有乐共喜,有苦共鸣”局面,演员在唱“独角戏”,观众是“吃瓜群众。而安万的秦腔大合唱,让演员与观众共“释压”、共“喜乐”、共“开怀”。合唱是人民群众在演绎昨天的自己,展望明天的未来。</p><p class="ql-block">安万火了,充分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快餐文化、碎片文化满天飞。当下的时代,需要我们每个人平静安宁,当我们静下来思考,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渴望什么。当我们用心真正看完一场戏,才能发现秦腔的魅力、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秦腔要在基层唱响。多少年来,舞台一直向上,而安万的眼睛却盯着基层的人民群众,他把满身泥泞的老百姓作为秦腔最忠实的观众。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要走向田间地头、进厂矿、入车间,文艺工作者要把秦腔带到人民群众中间,秦腔走向基层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没有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热血沸腾的演唱,戏演得再好,奖拿得再多,也是枉然。</p><p class="ql-block">“安万现象”不仅是秦腔艺术的春天来了,更是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戏曲创作必须尊重大众审美,贴近群众,让群众喜爱秦腔,把秦腔传递给更多人,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p><p class="ql-block">安万的秦腔火了,充分运用了互联网,在新媒体的推动下,秦腔得到了发扬广大、得到了传承与发展。特别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秦腔、热爱秦腔。</p><p class="ql-block">安万的秦腔火了,但是,我们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不抵毁,营造开展文艺评论的良好氛围,为文艺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要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艺术氛围,提倡体裁、题材、形式的充分发展,推动观念、风格、流派的互鉴。开展平等、健康、融洽的学术争鸣。</p><p class="ql-block">安万,一路追着秦腔,一路踩着泪水和汗水走来的艰辛和不易,那种发自肺腑近乎于呐喊的演唱,只有用秦腔才能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深入骨髓对秦腔的眷恋。</p><p class="ql-block">安万跌宕起伏的戏曲人生告诉我们,他会在这条艰辛曲折的道路上,依然会怀揣对秦腔的炽热之心,砥砺前行,让秦腔永远飘扬在西北大地,传唱在百姓之间。</p><p class="ql-block">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秦腔的春天来了,安万的春天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