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三日(周四)午饭后,怀揣着对杭城历史街巷的浓厚兴趣,我从老干大解放路校区出发,沿着浣纱路悠然前行。在《说杭州》的指引下,我穿梭于街巷之间,漫步在通往永丰巷的路上,心中涌动着对解放前杭州商业帝国“高半城”的向往之情。</p> <p class="ql-block">踏入永丰巷的瞬间,映入眼帘的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条承载南宋记忆的古巷,南起庆春路,北至孩儿巷,由井字楼与永福寺巷组成。南宋时,井字楼曾是“北瓦”一隅的繁华酒楼,作为自隋朝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娱乐场所,这里经济文化繁荣。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叠构如井而得名。至1966年,井字楼与永福寺巷合并更名为永丰巷。</p> <p class="ql-block">在南宋时期,永丰巷是文人雅士聚会饮酒之地,无数诗文墨迹在此诞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段珍贵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领兵抗元之前,曾于永福寺题诗一首,诗中深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深沉思考。</p> <p class="ql-block">永丰巷周边还散布着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天长净心寺、白泽庙等。这些古建筑不仅见证了杭州的悠久历史,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永丰巷25号的梅王阁,是我同姓大舅妈娘家,是杭州的文物保护点,原为收藏家高野侯的住宅,占地2.3亩平房18间,建于民国22年。因其收藏了著名画家王冕的墨梅作品而得名,成为一处文化艺术汇聚之地。</p> <p class="ql-block">高家的故事在杭州广为流传,高氏一族自乾隆年间迁居杭州双陈衙,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这三百年间,高家人在读书、经商、做官等方面均有卓越表现,成为杭州一个显赫的世家望族。高家的产业涉及铜锡器业、布业、金融业、茶园(狮峰龙井茶庄)、红栎山庄(现花港观鱼知味观味庄)、教育(浙农大的前身)等多个领域。民国初年,杭州曾有“高半城”的美誉,意指杭州有半个城市的产业都属于高家。</p> <p class="ql-block">高野侯,本名高时显,自幼聪慧好学,光绪癸卯年考取举人。他曾任晚清政府内印阁中书,辛亥革命后,参与中华书局的创设工作,担任常务董事兼美术部主任。他不仅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画家、篆刻家、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收藏家和鉴赏家。</p> <p class="ql-block">来到永丰巷12号柔丝旗袍馆,这里的旗袍可定制。方襟旗袍、曲襟旗袍只要喜欢都能满足。店内旗袍材质是非常柔软的丝绸,穿在身上超级舒服。</p> <p class="ql-block">柔丝旗袍馆,据说,民国第一美女影星胡蝶曾多次从上海赶来此地定制旗袍,为永丰巷增添了一抹时尚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这条巷的梅花墙绘,独具特色,仿佛将历史与艺术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张同泰中医馆位于永丰巷北巷口,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张梅创立。与胡庆余堂、叶种德堂齐名,是杭州三大药堂之一。以其地道的中药材生产各种丸散、膏药、药酒,在江浙一带享有盛誉,首批被列入“老字号企业”,并成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