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百科》第1140期,2025年4月5日,时间的步伐,圣马可钟楼,威尼斯,意大利

ORIOོNོ

《JS百科》编者的话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4年9月1日</span><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时光荏苒,《JS每日百科》到今天巳整三年了。非常开心有三百多万人次的读者与我俩一起通过美篇平台浏览大千世界,开拓眼界。澳大利亚原住民有一句美丽的谚语:"我们都是这个时代,这个地方的访客。我们只是路过。我们在这里的目的是观察,学习,成长,爱,然后我们回家。”(“We are all visitors to this time, this place. We are just passing through. Our purpose here is to observe, to learn, to grow, to love, and then we return home.”)。我们很辛运处在这个信息时代,让我们即使足不出户还能欣赏无尽的自然和人文美。无论编者,还是读者,本质上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只要有乐意发现真善美的心灵,而且愿意在爱中分享。在这个意义上说,百科就是我们人生路上一起收获美好事物的手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感谢大家在评论和私信中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我们身体的关心。的确,由于年龄和能力所限,百科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每天一期的安排,使得编辑上比较粗糙,内容也较零碎。故自本期起将《JS每日百科》改版为《JS百科》,不再每天一期,而为不定期发表。力求内容更系统翔实,並以期数编号,本期为1096期。期待美篇平台的读者继续相伴而行,也欢迎新朋友查阅往日的《JS每日百科》。</span></p> 开启今日百科之旅 <p class="ql-block">《JS百科》第1140期,2025年4月5日</p><p class="ql-block">时间的步伐,圣马可钟楼,威尼斯,意大利</p> <p class="ql-block">英文音频</p> <p class="ql-block">The March of time, St Mark's Clock Tower, Venice, Italy </p><p class="ql-block">Venice is famous for its canals, gondolas, and magnificent architecture, but if you really want to watch time fly by, look no further than the St. Mark's Clock Tower(Torre dell'Orologio) in today's photo. For over 500 years, this Renaissance masterpiece has stood in Piazza San Marco, its massive blue and gold clock face not only telling the time, but also tracking the movements of the moon, sun, and zodiac. It offers astronomical precision and a touch of Venetian charm to locals and visitors alike.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The clock tower is topped by Venice's symbol, a winged lion of St. Mark, but one of its most famous features is its two bronze statues, the Moors, who strike the bells every hour. The two statues, one older, one younger, symbolize the passage of time -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working together to keep Venice running on time. Their mechanical movement has fascinated onlookers for centuries, proving that even in a city built on water, time marches on. They strike the bells in a precise rhythm, as if performing a carefully choreographed drama.</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步伐,圣马可钟楼,威尼斯,意大利 </p><p class="ql-block">威尼斯以其运河、贡多拉和宏伟的建筑而闻名,但如果您真的想观看时间飞逝,今日照片中的圣马可钟塔(St. Mark's Clock Tower,见译注1和译注2)就是您的不二之选。500 多年来,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见译注3)一直矗立在圣马可广场,巨大的蓝色和金色钟面不仅显示时间,还追踪月亮、太阳和黄道十二宫的运行。为当地人和游客提供天文精度和一丝威尼斯的魅力。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钟楼顶部矗立着威尼斯的标志,一只带翼的圣马可飞狮,而最著名的特色之一是它的两个青铜雕像——摩尔人,他们每小时都会敲钟一次。这两个雕像,一个年长,一个年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过去和未来共同努力让威尼斯按时运行。几个世纪以来,它们的机械运动一直让旁观者着迷,证明即使是在水上建造的城市,时间也在前进。他们以精准的节奏敲响钟声,仿佛在演绎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p> <p class="ql-block">(译注1:圣马可钟楼(意大利文:Torre dell'Orologio)是一座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位于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北侧梅塞里亚(Merceria)商业区的入口处。它由一座包含时钟的塔楼和两侧的较低建筑组成。塔楼和时钟都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最后十年,尽管时钟的机械装置随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塔楼的下两层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拱门,通往城市的主要街道梅塞里亚街,所以,它正好将政治和宗教中心(广场)与商业和金融中心(里亚托 )连接起来。今天,它是威尼斯市民博物馆基金会管理的11个场馆之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圣马可时钟塔的外观和内部设计充满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优雅与精密,整体由红砖和白色大理石构成,呈现出对称美感。以下是它的主要结构与特点:</p> <p class="ql-block">时钟塔建于一个两层楼高的拱门之上,拱门宽阔,顶部装饰着精致的雕塑和浮雕。拱门两侧是两座小型塔楼,象征着力量与守护。穿过拱门,就会进入梅塞里亚街,这条街是威尼斯最古老的商业区,连接着广场与里亚尔托桥。自18世纪初以来,两侧的建筑物已分别作为商店和公寓出租。</p> <p class="ql-block">拱门之上即是塔楼的核心,这是一座巨大的天文钟,镶嵌在固定的大理石主立面正中,用罗马数字刻有一天的24小时。钟面直径约3米,背景是深蓝色珐琅,上面用金色绘制了12个星座符号,代表黄道带。钟的中心有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显示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相对位置,月亮还会在轨道上旋转,呈现盈亏变化。带有太阳图像的金色指针围绕此圆圈移动,并指示一天中的小时。在太阳指针下方的大理石圆圈内,有金色的黄道十二宫标志(这些都是原来就有的,可以追溯到1490年代),它们的旋转速度比指针略慢,以显示太阳在黄道带中的位置。钟面的中间是地球(位于中心)和月亮,月亮旋转以显示其相位,周围环绕着固定位置的星星。钟面周围用罗马数字(I-XII)标示小时,内圈用阿拉伯数字(1-24)显示威尼斯传统的时间制(从日出算起),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计时习惯。立面四个角上蓝色圆圈现在不使用。这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部微型天文模型,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科学与宇宙的探索热情。</p> <p class="ql-block">钟面上方是一个半圆形壁龛,里面安置着圣母玛利亚和圣婴耶稣的彩色坐姿雕像,用镀金打铜制成,象征宗教庇护。两侧是两个显示时间的蓝色大面板:左侧的罗马数字是小时和右侧的阿拉伯数字为分钟(以5分钟为间隔)。每年仅两次,分别在主显节(1月6日)和耶稣升天日(复活节后40天的星期四), 三位博士人物雕塑在一位拿着号角的天使雕塑的带领下,从通常由这些数字占据的门口出现,列队绕过走廊,向圣母和孩子鞠躬,然后从另一扇门消失。</p> <p class="ql-block">再往上是安置在带有金色星星的蓝色背景之前的圣马可的带翅膀的狮子雕像(Lion of Saint Mark),这是威尼斯的象征,栩栩如生地立在开放的书卷上,象征智慧与权威。狮子下方还有一个天使雕像,增添了灵动感。据记载,最初还有一尊跪在狮子面前的总督阿戈斯蒂诺·巴尔巴里戈 (任职1486-1501年)的雕像,但在1797年,当这座城市向拿破仑投降后,它被法国人拆除。</p> <p class="ql-block">在塔顶的露台上是一个小型钟楼,中部悬挂着报时大钟,声音清脆而有力。塔顶以一个金色圆顶收尾,整体结构虽不高(约48米),但比例和谐,显得轻盈而不失庄严。有两个巨大的青铜雕像,铰接在腰部,在钟声上敲响小时。一个是年老的,另一个是年轻的,以表示时间的流逝,虽然据说代表牧羊人(他们穿着羊皮),他们被称为“摩尔人”,因为是青铜铸造,因而呈现出深色的铜绿。这口钟是原创的,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上面有名叫西蒙尼·坎帕纳托(Simeone Campanato)的本人签名,他于1497年在阿森纳铸造了它。</p> <p class="ql-block">另外需说明,在钟楼的反面,拱门的上方也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钟面,使得沿着梅塞里亚街走向广场的人们可以看到。同样被一个标有24小时的大理石圆圈包围,但分为两个系列,每个系列为12小时。标记小时的太阳指针是这一侧唯一在移动的部分。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些特点让时钟塔不仅实用,还成为了一件公共艺术品,五百年来,吸引着世人驻足欣赏,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艺术定格。</p> <p class="ql-block">译注2:圣马可钟楼的建造历史跨越了几个世纪,反映了威尼斯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演变。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钟楼的雏形可以追溯到14世纪,当时威尼斯需要一座报时建筑来协调城市生活。1496年,威尼斯共和国决定在原有建筑基础上建造一座更宏伟的钟楼,委托建筑师毛罗·科杜西(Mauro Codussi)负责设计。科杜西是文艺复兴早期的重要建筑师,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典对称美学和实用功能。建造工程于1496年正式开始,在装饰塔楼和时钟时不遗余力,使用了大量的群青和金箔。即使是“摩尔人”最初也是镀金的。钟楼部分的落成典礼在1499年2月1日举行,标志着第一阶段的完成。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钟的机械装置则是由两位钟表匠乔瓦尼·保罗·雷尼(Gian Paolo Rainieri)和他的侄子乔瓦尼(Gian Carlo Rainieri)设计与制造。这套机械堪称当时的工程奇迹,不仅能报时,还能通过复杂齿轮系统模拟天体运行。1506年,钟面上的装饰和雕像陆续完成,摩尔人雕像由亚历山德罗·莱奥波尔迪(Alessandro Leopardi)打造,增添了动态艺术效果。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钟楼曾多次遭受自然损毁。据文献记载,1570年代,机械老化后由另一位钟表匠重新调整,钟面被清洁,蓝色和金色恢复“如新”。17世纪和18世纪,塔楼因火灾和雷击受损,进行了多次修复。1757年,特别对时钟机制进行了大的修改,将机芯从对开式擒纵机构改为摆式系统,从而更加准确。钟面上先前显示行星围绕中心地球的明显运动的带子被移除。钟面周围的大理石圆圈被标记为24小时,现在用一个圆圈覆盖,显示两个系列12小时,摩尔人也以12小时为周期敲钟,在正午和午夜敲响钟声132次。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858年,奥地利当局又对钟楼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钟楼顶层进行了加固,木楼梯被铁楼梯取代,时钟装置也进行了修复。并且添加了一项全新功能,可以比以前更准确地读取时间。面板出现在钟面上方圣母子两侧的门口。进入20世纪,机械结构加入了电动辅助装置,但传统的手工工艺依然保留,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1953年曾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在钟楼和时钟首次完工500年后的1998年至2006年期间,又进行了最新的、广泛的一系列维修和改建。</p> <p class="ql-block">译注3:圣马可钟楼被视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p><p class="ql-block">首先,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从神学中心转向人文主义,强调对自然和科学的探索。钟楼的天文钟不仅报时,还展示了太阳、月亮和星座的运行,体现了当时对宇宙秩序的理解。这种将实用功能与科学知识结合的设计,正是文艺复兴精神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次,钟楼的对称结构、大理石装饰和雕像设计受到古罗马建筑的影响,体现了文艺复兴对古典艺术的复兴。建筑师毛罗·科杜西将哥特式建筑的垂直感与文艺复兴的对称美学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且,时钟机械的精密性和摩尔人雕像的动态效果,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手工艺与工程技术的进步。这座建筑不仅是时间的管理者,也是艺术与技术的象征,反映了威尼斯作为贸易和文化中心的繁荣。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最后,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竞相展示财富与文化,威尼斯也不例外。钟楼位于商业区入口,象征着城市对时间、贸易和权力的掌控,与圣马可广场的其他建筑一起,构成了威尼斯共和国的“脸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天,站在圣马可钟楼拱门下,抬头仰望蓝金相间的钟面,摩尔人正举起锤子敲响正午的钟声,声音在广场上回荡。圣马可的翼狮俯视着您,身后是熙攘的商贩和游客,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海水的味道。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您一定能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那股对知识与美的追求,早已融入了这座水城的灵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