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考点归纳(二十)

星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幼儿游戏条件与创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思维导图</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考点归纳</div><div>1、游戏的时间<br>充足的时间是幼儿游戏的前提:游戏时间指幼儿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所占的时间,充足的游戏时间是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首要前提。<br>基本要求:巧妙利用各种时间进行游戏。力争每次有较长的时间(保持在30——50分钟)进行游戏。使室内游戏时间与室外游戏时间基本均等。合理安排集体游戏、小组游戏和个人游戏。<br>减少过渡环节,提高单位时间内幼儿游戏的有效时间: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在区角设置上动脑筋、想办法,创设相对固定的游戏场所,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幼儿的游戏时间。<br>2、游戏的环境<br>游戏环境是指为幼儿游戏提供的条件,包括游戏的空间环境和心理环境。游戏的空间环境包括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游戏环境。<br>3、户外游戏场地<br>户外游戏场地是幼儿在户外游戏的空间。一般幼儿园可规划规划自然区、玩沙区、玩水区、运动区、休闲区和活动材料区等游戏场地。<br>4、室内游戏环境<br>室内游戏场地主要指活动室。活动室是幼儿在室内进行游戏活动的主要场所。<br>5、游戏的心理环境<br>由于幼儿情绪情感易受感染,游戏的心理环境创设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师要建立与幼儿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这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br>6户外游戏环境的创设<br>基本要求:<br>设置各班专门的室外游戏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各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br>全园共用的室外活动场地——室外共用场地应考虑设置游戏器具、30米跑道、沙坑、洗手池和贮水深度不超过0.3米的戏水池等。<br>户外游戏场地的创设原则:<br>安全卫生——地面以坚实的土地和沙地为宜,设施、设备坚固结实、适合幼儿的身高和运动能力,无安全隐患。动态和静态区域的分隔。<br>遵循自然——根据实地的自然景观,如山坡、绿地、树林、溪流和当地自然植被特点、气候特点及地质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创设出原生态的户外活动场地。<br>挑战性——把空间最大限度地用于游戏和探索,<br>整体性——游戏场地不仅要有设备,更要有“结构”,游戏场地中的各个部分、各种材料与器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既要注意不同领域、不同方面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又要在纵向上考虑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br>7、室内游戏环境的创设<br>基本要求:<br>分区: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与特点规划室内游戏环境,尽量避免静态活动区域与静态活动区域相邻。<br>活动空间的安排:分为中心式和区隔式。中心式——便于幼儿开展集体性规则游戏、平行游戏和大动作游戏。区隔式——根据游戏活动的不同类别, 将游戏区分隔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这样的空间便于幼儿开展合作性游戏和探索性游戏。<br>室内游戏环境创设的原则:<br>因地制宜——采用利用、改造和创设的方式因地制宜地对相应的室内环境进行创设。利用即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与现成材料,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同时体现本区域的特色。改造即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设即根据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和各种游戏活动的需要创设、扩展、延伸相应的环境。<br>发展适宜性——既要考虑面向全体、符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又要考虑幼儿个体差异,符合不同幼儿发展的水平。不同年龄班的环境规划应有本班的特色。<br>参与性——幼儿是室内游戏环境规划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br>8、游戏心理环境的创设<br>建立与儿童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关系: 民主、亲切、平等、和谐的师童关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支柱之一。为此教师应该参与儿童的游戏、指导儿童游戏。<br>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儿童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其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性因素。教师应加强儿童的情感教育和集体教育,建立互助、友爱、和谐的伙伴关系,使儿童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在集体中获得全面的发展。<br>教师之间的真诚相待、友好合作,是儿童最好的榜样:教师之间真诚合作、互相尊重,成为学前儿童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br>9、游戏空间创设的注意事项<br>空间是开展游戏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创设游戏空间应该注意:维持适当的空间密度。开辟各种游戏区域,一般教室可采用暂时性与永久性游戏区本结合的方式设立4—6个游戏区。游戏场地要吸引力,同时保证场地的安全卫生。<br>10、游戏材料<br>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称。是游戏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游戏的工具。<br>游戏材料的种类:<br>成型玩具——又称专门化玩具,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和专门制作而形成各种物象的玩具。<br>未成型玩具——又称非专门化玩具,是指一些废旧物品或自然物被幼儿当作各种玩具。结构度低,具有多功能可变性,有多种操作方法。<br>游戏材料的选择:有规划、活动性的、低结构的、结实耐用、安全卫生、经济实惠、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一般来说,0—3岁以感觉运动类玩具为主,3—5岁以象征性玩具为主,5—6岁以规则性玩具为主。运动类玩具随着幼儿运动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br>11、游戏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求<br>纵向纬度:是指材料的投放既要符合不同年龄段的层次差异,同时又要考虑到同一年龄段的个别差异。<br>横向纬度:是指材料投放不仅要注意幼儿的普遍兴趣需要和结合生活经验,还要兼顾到个体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需求和愿望。<br>呈现方式:材料投放和更换的时间节奏,讲解材料提示语的开放程度,教师对孩子活动过程中的状态是鼓励、扶持还是质疑,必须动态、灵活。<br>12、游戏材料选择与投放的基本要求<br>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br>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较小幼儿在游戏时需要同类的游戏材料要多一些,年龄较大的幼儿在游戏时需要不同种类的游戏材料要多一些。<br>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br>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br>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当游戏材料对幼儿来说完全陌生和比较复杂时可引发他们的探究性行为;当游戏材料对幼儿来说是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时,可引起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和练习性游戏。<br>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br>13、最大限度发掘游戏材料潜在价值的方法<br>把不相关的材料放在一起。逐渐引入新颖的玩具和材料。轮换游戏的材料。安排材料来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介绍材料的新玩法,让幼儿这样做。<br>14、幼儿的自主<br>自主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条件,游戏的形式、材料以及游戏的开始、 结束都应由幼儿自己掌握,按照他们自己意愿、体力、智力来进行。<br>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为幼儿提供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有了充分的想象、发现和创造,从而得到主动发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