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出川,视死如归

一尘

<p class="ql-block">  川军是中国人很不愿意提及但是却不能忘记的军队,不愿意提及是因为他们的悲壮,不能忘记是因为他们在国难当头时,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题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追剧《忠者无敌》,剧情讲述了四川先后有350万川军将士奔赴抗日前线,他们带着自己简陋粗糙的装备,奔波在全国各大战场,与装备精良,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齐全的日军进行血战。 阵亡人数前所未有,而热血将士们抗日的经历更是极其惨烈悲壮,让观者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公园欢送出川抗日将士,川军总司令刘湘、国民党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等将领莅会讲话,表示抗战决心。</p><p class="ql-block">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现场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p><p class="ql-block"> 蜀中百姓含泪为川军送行,一位老父赠子“死”旗,中间一个大大的死字十分醒目,旁边的小字更是看得人泪流满面。“受伤时拭血,死后裹身,不灭日寇誓不还家!”,这足以证明四川人抗战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川军出川打的第一场抗日战役是淞沪会战,这是一场被称为东方绞肉机的战役。在这里,即使是配备德国装备的中央军,每天至少也有一个师的伤亡。</p><p class="ql-block"> 川军二十军在急行军近五十天后刚到上海,就高唱《滿江红》迅速投入战斗,此时的淞沪会战已经进入了防御阶段。日本军队装备精良,弹药充足,飞机、装甲车和火炮配合作战。川军士兵们身背大刀、扛着川造步枪或汉阳造步枪,冒着尘土上了战场。</p><p class="ql-block"> 刚到前线,川军就碰上了日军的重炮轰击。第二天军长杨森接到第六兵团司令薛岳的电话:“32师已几乎全部阵亡,桥亭宅、顿悟寺一带失守,命你部迅速夺回阵地!”</p><p class="ql-block"> 习惯了在大山中穿梭的川军,哪见过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桥亭宅、顿悟寺一带,除了沙包战壕,根本没有什么隐蔽。川军将士冲上来人都看傻眼了,但军令如山,将士们奋不顾身地往前冲,大场镇成了无数川军将士的埋骨之地。</p> <p class="ql-block">  但川军的将士们,就像扎根在土地里的钉子,哪怕只剩下一点残垒也要守住。他们趴在地上,顶着敌人的扫射,冒死冲上去抢回阵地,手榴弹炸光了,就拿石头砸,枪里没子弹了,就用刺刀与日军硬拼。</p><p class="ql-block"> 整个战场上,川军第20军打出了让日军都震惊的战斗力。仅仅几天的时间,在蕰藻浜,川军20军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两米多深的战壕已被尸体填滿,活着的人只能用尸体当掩护继续作战。阵地五次易手,每一次都是靠血肉之躯重新夺取回来。</p><p class="ql-block"> 日军的进攻速度一再被拖慢,而川军士兵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最危险的战场上。他们守住的不是一块阵地,而是一份属于中华民族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当日军看到阵地上的川军战士,一个个倒下却没有一个人后退时,不得不承认,这支来自西南的队伍,就是铁打的“钢军”。</p> <p class="ql-block">  淞沪会战进入最激烈的阶段,日军动用了重炮、装甲车、飞机等一切能够碾压对手的武器,向蕰藻浜、陈家行等川军防守的阵地发动猛攻。此时,川军第26师就像是一堵血肉筑成的墙,死死地挡住了日军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七天七夜,这支部队用生命书写了战场上的奇迹。日军的炮火铺天盖地射来,川军的阵地每一分每一寸都被炸得千疮百孔,刚刚垒好的掩体又被炸开,将士们就在炸开的焦土中接着战斗。有的士兵被震飞几米远,爬起来擦掉脸上的血,又继续端起枪朝敌人射击。</p><p class="ql-block"> 战斗最惨烈的时候,日军连续向第26师的防线发起冲锋,子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川军将士浑身是伤,仍咬紧牙关,端着步枪埋伏在战壕里,等日军冲到近前时,一声令下,手榴弹一片片飞了出去,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枪声不绝于耳,战场上弥漫着血腥与死亡。</p><p class="ql-block"> 七天里,这样的战斗不断重复。26师的阵地反复易手,每次失守,他们都会再次反扑夺回,死守不退。将士们脸上、身上、手上早已血肉模糊,但没有人肯放下武器。有人中弹倒下,旁边的战友立马补位,甚至是负伤的将士,仍拖着残躯爬上阵地,抱着日军同归于尽。</p> <p class="ql-block">  战争的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日军阵脚大乱,川军士兵立刻跳出战壕,拼刺刀、肉搏,打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进攻。</p><p class="ql-block"> 七天七夜,26师近万人的队伍,打到最后只剩下600余人。全师4个团长2名阵亡,14个营长,13名阵亡,剩下的最后一个营长还在带着残余的士兵苦苦支撑,连、排长伤亡250多名。这一战,这支部队作战顽强,视死如归,堪称中国军队的钢军,给日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一场战斗下来,26师师长的声音都已沙哑。他看着残余的士兵,眼里噙满泪水,却只能狠狠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弟兄们,我们拼光了,但也拼出了中国人的骨气!”</p><p class="ql-block"> 淞沪会战中,川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尊严,也让日本人见识到,中国人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垮的!无川不成军,这句话不仅是一句简单的称赞,更是对那段血与火历史的深情铭记。</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日军开始进攻徐州,企图威胁武汉,川军毅然走向徐州增援,川军或许没有经过特殊的训练,但是他们有一个意念,那就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而他们也用生命证明了这一诺言。</p><p class="ql-block"> 这场战斗,川军将士们身上穿着破旧的单衣,脚上穿着单薄的草鞋,身后背着一顶大草帽,用汉阳造和大砍刀杀敌,用最烂的装备打最硬的仗。与日军的飞机大炮进行了惨烈的战斗,他们以5000人的代价,击毙了日军2000人。</p><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他们拖住了日军,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宗仁曾说:这一战是川军史上最光荣的一战,没有他们,怎可能有台儿庄的大捷?此战过后,无人不知道川军。</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14日,日军第十步兵连队、战车部队、重炮兵部队共有4000多人攻击藤县外围阵地,鬼子很快就突破了川军驻军的防线。3月16日凌晨,日军再次派出三万多人在飞机、重炮、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的配合下猛攻藤县。</p><p class="ql-block"> 藤县被围后,各增援部队或遭敌阻击,或路途遥远,均未能及时赶到藤县解围。而城内的守军只有不到3000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守城部队川军第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不得不放弃藤县的外围阵地,退回县城内防守。</p><p class="ql-block"> 师长王铭章下令:“我们决定死守藤(县)城,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次日早上6点,日军先用重炮向腾县东关及城内各处狂轰滥炸,並以20余架飞机在县城上空疯狂扫射,藤县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遍地焦土。</p><p class="ql-block"> 日军在坦克掩护下发动猛攻,面对装备精良,数倍于己的日军,川军将士毫不畏惧,奋起抵抗,将手榴弹密集投向日军,再予以机枪配合歼灭来犯之敌,就这样打退日军三次进攻。</p> <p class="ql-block">  被打退的日军恼羞成怒,组织突击队用人海战术,分三个梯队波浪式向前冲锋。每组相距百余米向川军阵地冲击,日军第三拨突击队终于攻进城内。当晚,川军组织了一个连的兵力全歼了这股进入城内的日军,将东关阵地夺回。</p><p class="ql-block"> 3月17早上,日军以山炮、野炮向藤县城关的东、南、北三面发起猛攻,20多架飞机到城内上空投弹、扫射,当日军冲进东关时,王铭章师长不顾个人安危,亲临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作战。 </p><p class="ql-block"> 战至下午3:30,南城墙被日军占领。随后,西城门楼相继失守。日军占领西城门楼后,即集中火力向城中心十字街口扫射。王铭章师长及其随行无法存身,准备移至西关火车站继续指挥守城。</p><p class="ql-block"> 王铭章师长一行刚到西关电灯厂附近,不幸被西城门楼上的日军发现,一阵密集的扫射,王铭章师长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他的参谋长赵渭滨、副官长罗甲辛、少校参谋谢大墉、第一二四师参谋长邹慕陶以及随从十余人,也同时为国捐躯。</p> <p class="ql-block">  师长等干部的阵亡,并没有影响城中川军的战斗意志,反而增加了他们为师长等人报仇的决心,更加英勇地与日军进行巷战。这些没有人指挥的川军,一直在城中与日军厮杀到了18日中午,当最后一名川军士兵倒下之后才停止了枪声。城内300多名川军重伤官兵,不愿被俘受辱,拉响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全部以身殉国。</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实力最悬殊、战斗最惨烈悲壮的藤县保卫战中,武器装备都极其落后的近3000名川军,与日军30000多名最精锐的甲种兵团血战四天三夜,杀伤日军2000余人,战斗到最后一刻都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被俘,全部壮烈牺牲。毛泽东主席曾挥毫写挽联哀悼川军将领王铭章: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p><p class="ql-block"> 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李宗仁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若无藤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藤县一战,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了战斗任务,写出了川军抗战史上最光荣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350万川军将士奔赴抗日前线,参与了抗日战争史上所有的大型战役,阵亡人数也是前所未有,川军经历了无数次最悲壮、最惨烈的牺牲。川军被称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脊梁,更有无川不成军,川军不负国的至高赞誉。川军撑起了四川人民的脊背,也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此后,川军英勇无畏的名声彻底打响全中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一尘</p><p class="ql-block"> 图/网络 谢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5-03-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