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手机摄影

随风潜入夜

<p class="ql-block">  现代成年人几乎每人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虽然不同机型存在价格差异,品牌知名度也参差不齐,但多数国民主要使用的功能仍集中在通话通讯、即时社交(如微信)、移动支付、票务服务及导航定位等基础应用层面。值得关注的是,在智能手机的整机售价中,摄像头模块的硬件成本约占据50%比重。因此,若无专业影像创作需求,消费者完全不必盲目追求高端机型。</p> <p class="ql-block">  当代智能手机用户普遍随身携带设备,因此手机摄影具有便携创作的天然优势。然而要真正实现优质影像呈现,其中却蕴含值得深入探究的专业技法。本文将结合个人拍摄实践分享若干经验心得,需特别说明:笔者作为非职业摄影师,相关认知属非系统性积累,不排除存在专业理解偏差,所述观点仅供参考,权作抛砖引玉之论。</p> <p class="ql-block">一、移动摄影构图三忌之首:忌求全求满</p><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与专业器材创作同样遵循相似的构图准则,"贪全症"特指将繁杂视觉元素无序堆砌于单一画面的构图误区。数字影像时代已突破物理胶片限制,建议采取分场景拍摄策略:东方景观独立取景,西方景致另行构图,无需强行纳入单一画幅(特殊创作需求除外)。以花卉摄影为例,常见误区在于过度追求视觉体量,试图将整片花海纳入取景框,反而导致画面失焦。</p> <p class="ql-block">  我以为拍照时更多地要拍“特写”镜头,就是说在拍景拍物时,更专注地拍某一你特别感兴趣的东西。如下图:我都是拍家中的茶花,下图差不多拍了茶花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  而下图是给上图中最左边的茶花拍了个“特写”,感觉显然是第二张比较能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  这样拍不但突出了重点,而且避开了一些影响感官的因素,如残枝败叶等。</p><p class="ql-block"> 如何拍“特写”呢?许多人在看图片时会使用手机的放大功能,就是用两根手指把屏幕上的图片向两边划拉,但在拍照时却不知道先把所要拍的对象放大,若你拍花草时先将被拍的花草放大再拍,自然可以将一些不该进入镜头的东西排除在图片之外,而且会使要拍的东西又大又清晰。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再看看对比的效果图</p> <p class="ql-block">  二.用手机拍照必须学会对焦</p><p class="ql-block">如果用手机拍照不会对焦,那拍出来照片的清䀿度常常会大打折口。对焦如同一个人戴眼镜,近视也好,远视也罢,当一个人看景物模糊时,我们就说物体成像的位置没有到视网膜上,这时看东西就不可能清晰。较准的方法就是戴上合适的眼镜,让光线汇聚到视网膜上,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对准的过程。如果拍照时你不对焦,拍出来的图片就如同近视或远视的人不戴眼镜看景物,显得相对模糊。怎么对焦呢?很简单,只要在手机屏幕上对所要拍摄对象用手指轻轻一点,你让A物清晰就点屏幕上的A,让B物清晰手指就点B。</p> <p class="ql-block">  如图手指点下边的花苞,下边就出现一个方框,代表下边的花苞已经对焦,并且其较上边的花朵要清晰。</p> <p class="ql-block">  如果手指点的是上边的花朵,方框就“框”在上边,上边的花朵就比下边的花苞要清晰,这时就可以按下拍照按钮。</p> <p class="ql-block">  三.要会调节光线的强弱</p><p class="ql-block">一张照片的亮度不同,其效果就不同,如下图,在对焦时,屏幕上不但会出现被对焦的范围,即方框,而且边上还会出现“小太阳”,用手指按住小太阳上划或下划,图片就会出现明暗变化,当明暗程度变到你认为合适的时候就可按下拍照按鈕。</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把“小太阳”上拉,光线变强时拍出来的效果。“小太阳”上拉通常用在傍晚或室内光线较暗的拍摄环境。</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将“小太阳”下拉时拍出来的照片,“小太阳”下拉通常用在光线较强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  四.拍照要考虑背景</p><p class="ql-block">拍照一定要选择好的背景,不同的背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朵好花如果放在不好的背景中,就不会有美的感觉。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同为上图的油牡丹,换一个背景,就可成为下图。怎么更换背景呢?将拍摄对象放大是最常见的方法。放大后再对焦,一是可以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排除到镜头外,另一方面通过对牡丹花对焦,让其它杂物变模糊虚化。</p> <p class="ql-block">  对于野草野花一类的东西,你可以摘下拿在手上,将手机镜头对准手上的花草并将花草放大,背景尽可能要清爽无杂物,如对着天空、水面、远处的田野、绿草等,然后将花草对焦。下图就是我将杜鹃花拿在手上,用水库的水面作背景拍摄的。此外你也可将花放在汽车引擎盖上等地方拍。当然要使被拍对象与背景形成较大颜色反差比较好,例如将红花放在白色汽车盖上就比较好,而将红花放在红色汽车的引擎盖上就不妥当。</p> <p class="ql-block">  五.拍照要学会“留白”</p><p class="ql-block">无论是书法家还是画家,其作品都不会把整个画面占满,因为占满整个画面的作品,让人看了都有种窒息感。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  拍照片与写字绘画一样,在作品中一定要留有适当空间,俗称“留白”。通常情况下,一幅照片基本上要给“天”留下必要的空间。如下图,这样看起来给人以比较气宽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当然,有的时候不一定能把天拍进去,譬如在拍特写的时候。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也应该在图片中留下一定的空间。如下图。你看,在蜜蜂的下面还是留有空宽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六.拍照,一定要把握好重心</p><p class="ql-block">这一点又与写字和画画一样,照片上的人或物一定要“安放”在重心上,否则这幅图片就会给人以即将倒掉的感觉。你看下图:下图是由两幅几乎完全相同的照片组合而成的,将左边照片翻转就得到右边照片,不知你认为哪一幅看了感觉更好?准确地说是右图比左图好。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右图的椰子树在重心该有的位置上。你可能认为重心应该在图中心,但事实上人的视觉重心却是在中心靠右的位置上。</p> <p class="ql-block">  一幅照片的重心在哪里呢?它既不在中间,更不在左边。按照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法即所谓的0.618法,重心在0.618的位置上。如下图,一般拍人或重点物体时,其距左边的边界的距离是其距右边边界距离的两倍光景。如图将人或物“置”在这个位置,这张照片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稳!</p> <p class="ql-block">  显然,下图给人的感觉就比较稳,但如图我把这幅照片翻转过来,你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  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人拍照喜欢把人“置”于图片中间位置,其实是不妥当的。</p> <p class="ql-block">  七.拍照要掌握人与背景的大小比例</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去天涯海南角时拍到的照片。照这个拍法如果把“大石头”整个摄入镜头,被拍的人又站在石头脚上,势必造成看清石头上的字却看不清大小如蚂蚁的人的面目。但我们拍这张照片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拍人,这就成了一对矛盾:人清爽了石头出了画面,石头进了画面人就变成蚂蚁。</p> <p class="ql-block">  像这种情况,可以让被拍的人站到离石头远一点而离镜头近一点的地方,既保证看清人的面目又让景的全貌进入画面,特别是避免与别人在景脚下的地盘争夺战。</p> <p class="ql-block">  八.拍人像时,对象的站位要合适</p><p class="ql-block">一般说来,人基本上要在重心上,但同是在重心,人还有个站位时的方向问题,如下图,即便人处在重心位置,但她脸朝右边,看了就让人觉得别拗。所以拍照时,人的脸部还是应该朝向左边的。</p> <p class="ql-block">  九.拍照要大致学会使用不同模式</p><p class="ql-block">手机上的照相机使用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操作模式,见下图红圈。我们一般不注意这个问题。作为通常的操作不选择模式没多大问题,但细究下还是有很大学问的,限于文章篇幅这里就不细述。只是提醒读者注意两点:1.拍人像时再好选择人像模式。这时拍出来的照片能保证人像清晰的同时,背景常会虚化从而突出人像的主体地位。2.如果要拍比较细小的东西,你可以选择专业模式。</p> <p class="ql-block">  十.拍照时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与被拍者的相对位置</p><p class="ql-block">首先拍照的人不能面对太阳,更不能拍摄太阳。相机的镜头里是一组组的凸透镜,对着太阳拍时容易烧毁镜头,若是面对太阳拍人,就犯了拍照大忌--逆光,这样拍出来的人或物都会“面目不清”。其次,拍照者与被拍者的位置大致要在同一水平线上。如果居高临下拍,会造成被拍者上身长下身短的现象。如果仰拍也就是拍照者蹲着拍(最常见的现象),会造成被拍者下身长上身短,甚至给人一种“英勇就义”的局面。下图为一组俯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下图是一组仰拍照,不管俯拍还是仰拍,都会造成人体比例失调。</p> <p class="ql-block">  十一.要学会编辑已经拍好的照片</p><p class="ql-block">图片的编辑方法有许多,但最易被人接受并学会操作的是裁剪。下图是一张“白头翁”偷吃鸡食的图片。显然如果允许白头翁脚下有污渍的容器进入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好的。</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点击图片下面的编辑按钮,再选择里面的裁剪选项,并把四面的边框根据需要移动并保存,图片就会变得符合我们的霎求。如下图是编辑后的白头翁照片。</p> <p class="ql-block">  拍照的技巧有许多许多,这里只给读者聊个大概,错误之处万望读者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