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父亲坟前的豌豆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豌豆,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名字,在我们冷水江洪高坳的乡土上,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菜豆。它们在早春的寒意或冬末的余韵中悄然种下,待到清明时节,豌豆花便如约绽放,甜嫩的豌豆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清新时蔬,也寄托着人们对春天的无尽向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又是清明。我与家人一同来到父亲的墓地,进行一年一度的扫墓仪式。当我凝视着父亲墓前的那块土地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绿油油的豌豆藤蔓间,点缀着白的、粉的、红的、蓝的、紫的豌豆花,它们宛如一群群轻盈的蝴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穿梭于绿色的叶片之间。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从另一个世界,从遥远的天堂,悄然降临到这片他曾挥汗如雨、辛勤耕作的菜地,与我们共赴这场一年一度的清明之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情不自禁地蹲下身来,跪在豌豆藤下,细细地观赏着每一朵豌豆花,就像是在凝视着那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蝴蝶。这每一朵花,都像是父亲化身为蝶,来到我们的身边,与我们诉说着那些未竟的话语。我的泪水在微冷的风中悄然滑落,泪花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慈祥的面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前酷爱吃豌豆,更热衷于种植豌豆。记得三十年前,他拖着患有肝硬化腹水、胃出血、淋巴癌等多种重症的病体,依然坚持在那块满是碎石头和铁渣子的地里种豌豆。他艰难地挖土、种豆、施肥,一天天看着豌豆从嫩芽长成绿苗,再从绿苗长成繁茂的藤蔓。在藤蔓生长的过程中,他又细心地在藤蔓间插上小树枝或小竹杆,将绿苗固定好,让它们能够勇敢地迎接春风的吹拂和春雨的洗礼,充分享受春阳的温暖。尽管父亲晚年长期饱受病魔的折磨,但他只要能下地,都会悉心地照顾他种的那些豌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七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我甚至很多次猜想,父亲在种植豌豆的过程中,是否也像我一样,非常非常细致地欣赏过这些五彩缤纷的豌豆花。他是否也知道,这些花不仅仅是花,更是连接着我们阴阳两隔亲人的纽带,是父亲以另一种形式留在我们身边的“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蝶啊,它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将我们与父亲紧紧相连。在这片豌豆花盛开的墓地上,我仿佛又听到了父亲那熟悉的声音,感受到了他那温暖的怀抱。这一刻,我深深地明白,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那份对父亲的思念与挚爱,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清明节撰于洪高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明追思先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