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明节早晨,我从三国交界边境城市珲春高铁站,迫不及待,坐动车来到奶奶和父亲四兄弟的老家敦化,风尘仆仆,赶到敦化革命烈士纪念塔及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祭奠烈士/伯父。</p> <p class="ql-block">敦化市革命烈士纪念塔下边,敦化市志愿者祭奠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敦化烈士陵园位于敦化市北山公园内,始建于1946年11月。1975年迁址于北山现址。1993年9月扩建,总面积为15.6万平方米。陵园内现有烈士墓、革命公墓、革命英烈榜、革命广场、自然景观五个区。</p> <p class="ql-block">中铁一局项目部员工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塔前,敬献花圈。</p> <p class="ql-block">三个少先队员祭奠革命先烈。家长说,把孩子带到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是最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陵园英烈榜。</p> <p class="ql-block">我在敦化烈士陵园英烈榜找到我的伯父/解放战争烈士朴唯用的大名。</p><p class="ql-block">1945年9月份,我的奶奶林柔玉,1912年,来自韩国庆尚北道金泉群御辱面潘治洞十五番地,来到中国公主岭四家子村务农,不太会中国话,爷爷朴喜凤36岁正当年突然去世后,带着四个儿子(父亲是四兄弟,当时,大伯年龄13岁,二伯10岁,三伯6岁,父亲3岁)无依无靠,走投无路,投靠亲戚来到敦化县南黄泥河太平山屯(现在的贤儒镇太平山村镇),没有找到亲戚,在人生地不熟的太平山屯过着雇农生活。1945年8月份,日寇投降后,听说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政府和军队是贫苦劳动人民的大救星,分给房子,分给田地,决定继续生活在中国农村,跟着共产党毛主席走,在国民党匪徒在敦化,猖狂活动,杀害共产党干部和革命群众时,毅然决然动员大儿子朴敬勇(我的大伯,后来改名,朴正一)、二儿子朴唯用(我的二伯),参加拥护共产党的敦化保安团及南黄泥河朝鲜族大队。当时,敦化有八个保安大队,国民党特务策反后,七个大队叛变,只有朝鲜族大队死心塌地跟着共产党,保护了延安来的共产党干部,形势特别严峻,反叛武装和国民党特务不时疯狂进攻共产党武装队伍。</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28日,南黄泥河朝鲜族大队,打退唐玉等匪徒武装对延安共产党干部的袭击,唐玉部队合伙附近匪徒,途袭南黄泥河朝鲜族大队,伯父朴唯用等投身殊死惨烈战斗,机关枪冻坏,打不出子弹,至于步枪,子弹不多,不久,弹尽粮绝,进行白刃战,伯父一个人对付好几个匪徒,寡不敌众,倒在前后围攻的匪徒的刀下,英勇牺牲。时年19岁,刚刚结婚三个月。二伯父牺牲后,奶奶等一家人抹去眼泪,更加痛恨国民党匪徒,三伯朴原用,二伯母杨荫田(양음전), 我父亲都参加了共产党武装队伍,参加解放战争了。二伯的墓地,原来在南黄泥河村东山上,,2012年,贤儒镇政府把烈士墓集中安葬在南山烈士墓里,都合葬了。我二伯牺牲在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没有正式开始前,又是朝鲜族大队,而且,朝鲜族义勇军曾经路过敦煌,于是,工作人员对这支队伍的性质,了解不深,举棋不定,把敦化保安团南黄泥河朝鲜族大队,称之为抗日义勇军,墓碑上也写的是抗日义勇军,档案上写的是,义勇军四支队。其实,中国革命历史上,义勇军没有四支队。</p><p class="ql-block">因我奶奶不太会汉语,没有及时正确向政府反映情况,到了1956年,伯父牺牲11年后,政府部门才批准二伯为革命烈士。政府发放抚恤金180元,奶奶给骗子上当受骗,没有拿到资金手里。奶奶常常想念二伯落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的伯父生前,只有照相一次,一张在奶奶的手上,伯父牺牲后,伯母哭着要看照片,奶奶把伯父的照片给伯母,伯母带着照片,毅然决然报名参军,参加解放战争,后来,党中央把解放军中的四万名官兵移交朝鲜政府时,编入朝鲜人民军,在朝鲜人民军医院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再没有消息。因此,我只熟悉伯父的大名和事迹,却从来没有看到伯父的照片,只听说伯父身材魁梧,五官大方,性情热烈豪爽。</p> <p class="ql-block">贤儒镇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合葬墓。</p> <p class="ql-block">我的奶奶和父亲四兄弟曾经生活过的贤儒镇太平山村。我见到村委会二位书记/主任,握握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