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安江画廊风景区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黄金旅游线上的明珠。景区以徽文化与自然风光、古村落的结合著称,两岸生态环境呈现“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的立体生态格局,徽派古民居点缀其间,新安江穿行而过,一年四季景色各异,似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p> <p class="ql-block"> 新安江画廊上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幕。平静的江面上,几艘小船悠悠漂浮着,渔民们身着蓝色服饰,头戴斗笠,专注于手中的活儿,仿佛在进行着传统的捕鱼作业。船只上插着色彩鲜艳的旗帜,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江岸边,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与背后郁郁葱葱的山峦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宁静秀美的山水画卷。整个场景充满了自然的韵味与人文风情,让人感受到新安江流域独特的水乡魅力和悠闲的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收藏于安徽省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樟潭红妆馆的 “天下第一轿”,是红妆木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外观与工艺上看,这顶轿子顶高4.67米、宽2.5米 、身长2.9米、净重1吨,是16人抬的双人大轿。轿身四周有窗,以绢画为幕,所有立柱、隔板均精雕细刻,雕刻有花鸟、龙凤 ,还有以千计的古代人物,栩栩如生,整体仿佛一座移动的豪华宫殿,艺术设计巧夺天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历史渊源方面,此轿据传与明太祖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兵败逃难至徽州时,被元兵追赶,幸得当地一妇人相救。朱元璋登基后欲娶此妇人为妃,当地知府建此轿作为贺礼,打算送妇人进宫。然而,这位妇人深受徽州传统礼教熏陶,坚拒不从,最终悬梁自尽。朱元璋感其贞烈,口谕此府之女从此不受皇家选妃节制,此轿因而被封存,后散落民间。至清乾隆年间,此轿部分构件重现,经收藏者历时十余年收集,并聘请民间老艺人全面整修后留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一段传奇故事,也是古徽州富饶经济以及特有的 “闺阁文化” 的一种反映。</p> <p class="ql-block">阳产土楼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阳产村 ,是皖南地区鲜见的土楼群村落,也是徽派建筑中的一朵奇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建筑特色上看,它与常见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不同,这里的房屋就地取材,以青石为地基,用黄土堆砌建成,大多保留泥土原本的土黄色。土楼群依山而建,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且千姿百态,体现了浓郁的山区民居建筑特色 。土楼之间的街巷由石板或青石铺地,充满古朴韵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历史渊源方面,阳产村历史悠久,村民多姓郑,相传是古时战乱时期,老百姓从河南郑州迁移至此建屋成村,已有300多年历史。关于“阳产”名字的由来,一种说法是“阳”指面阳,“产”为当地方言,意为陡峭,这里是群山之中的向阳且地势陡峭之地,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如今,阳产土楼的旅游业发展得较为不错。当地政府大力保护和开发土楼群,举办特色晒秋节、摄影节等活动提升其知名度,还拓宽道路、整治环境。村里农家乐、民宿众多,村民也通过从事导游、驾驶员等工作参与到旅游服务中。阳产土楼不仅是珍贵的建筑遗产,也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资源。</p> <p class="ql-block">歙县石潭村是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下辖村 ,有诸多特色亮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悠久:石潭村原名石溪、石川,始建于宋建炎年间(1137年) ,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里是以吴氏宗族关系为纽带繁衍而成的同族聚居村落,历史上人口最多时号称千灶万丁,至今仍保留一姓一村。古石潭商业发达,是旌德、歙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村中留存着众多古迹,如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叙伦堂,有房梁100根,号称“百梁厅” ;还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五间厅,以及首建于明天启元年的春晖堂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观优美:石潭村背靠后山,望前头山,南依柳亭山,华源河绕村而过,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这里一年约200多天可观赏到云海,春季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盛开,景色如画。村与村之间靠羊肠小道相连,保留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比如下汰观景台就是拍摄云海和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独特:石潭村的民宅抱华源河而筑,依后山而居 ,以天然的河流为脉、交错的街巷为络,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筑院落为肌,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水口景观、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以及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特色物产丰富:石潭是贡菊的原产地,种菊、养蚕、制茶是村民的三大收入来源,其中贡菊最为主要。此外,当地特色美食观音豆腐由观音树叶特制而成,夏季食用有清热解毒、降压润肺的功效;米粿则是用上好晚稻米制作而成的特色食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旅游发展良好:石潭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也是2019年度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黄山市百佳摄影点之一,2019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当地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加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特色节庆。不过,石潭村交通相对不便,建议自驾前往,也可在游客服务中心换乘景交车,村内部分路段在花期会实行交通管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