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昵 称:天涯<br>美篇号:39186845</h1> <p class="ql-block">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阳春三月,我也跟了一把风——下江南。怀揣着对诗意春光的憧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扬州瘦西湖,开启一场与春的浪漫邂逅。</p> <p class="ql-block"> 来到瘦西湖,先了解为何叫瘦西湖。原来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位来自杭州的末九流诗人,写了这么一首诗:“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因此扬州人最应该感谢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汪沆。</p> <p class="ql-block"> 进入瘦西湖的南大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美妙意境便扑面而来,一幅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春日长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沿着春之河堤,瘦西湖佳景“长堤春柳”映入眼帘。亭柱上刻着一副对联,“佳气溢芳甸 宿云澹野川”,将整个瘦西湖的杨柳依依以及山野之趣描绘的惟妙惟肖。“长堤春柳”堤长600余米,旁边的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树树桃花见柳花,桃红柳绿,姹紫嫣红。这一景在烟花三月的季节是其最美的写照。仔细观赏,堤边垂柳依依,细长柳枝随风摇曳,恰似绿衣仙子翩翩起舞。那嫩绿新芽宛如大自然精雕细琢的碧玉,鲜嫩欲滴,真真应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之诗意。柳林间,柳枝婀娜多姿,随风翩翩起舞。“两个黄鹂鸣翠柳”,清脆啼鸣为画面增添生机,而这堤边景色,又似“拂堤杨柳醉春烟”所描绘,细长的柳枝仿佛沉醉在春天的朦胧薄雾中,如梦如幻;那如烟似雾的春景,为瘦西湖增添了几分迷离的美感,朦胧春烟,垂柳沉醉,让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在“长堤春柳”的一侧,是瘦西湖上的一个夏景,叫做“荷浦熏风”。如果夏天来的话,游客自可以在这里看到扬州人自己培育的一种荷花——广陵红。 </p> <p class="ql-block"> 移步向前,一泓碧水映入眼帘,这便是贯穿瘦西湖的瘦西湖水,以其说是湖水,其实是河水——和大运河连在一起的保障河。它如蜿蜒玉带,清澈见底,天光照耀,波光粼粼,“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丽在此尽显。微风拂过,湖面涟漪层层,如无数银片跳跃,灵动温婉的水串联起各处景点,赋予园林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沿湖漫步,过了“长堤春柳”,眼前就是一座园中园,叫做“徐园”。该园建于1915年,是清代桃花坞旧址,辛亥革命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的亭林。月洞门额上草书“徐园”二字,为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所题。“徐园”的主厅馆“听鹂馆”是当年徐宝山的飨堂,在“听鹂馆”的门前有两只1600多年的铁镬,是南北朝萧梁时期的镇水神物。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应俱全。“徐园”如古朴明珠镶嵌湖畔,大门砖雕精致,尽显独特艺术魅力。这里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清幽宁静;园中清池碧水悠悠,鱼儿畅游,泛起涟漪。池边亭台楼阁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墙壁诗词题刻韵味十足,让人仿若穿越时空,感受往昔文人雅趣。</p> <p class="ql-block"> 离开“徐园”,过了小红桥之后,就来到了“小金山”。要说扬州人还真是谦虚,湖是瘦西湖,山是小金山,不过这里可跟苏东坡关系密切。进来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从瘦西湖北门出去之后,就是平山堂。当年苏东坡在那儿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时,写过一首《西江月·平山堂》的词,其中第一句写得是“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弹指皆空”就是说的这么一个小典故,而下半句的“玉局可曾留带去”更有意思。当年苏东坡特别喜欢跟一江之隔的镇江金山寺佛印长老两个人争长短。他俩在一起抬杠的时候,曾经下了这样的赌注,谁输了谁把一件值钱东西给对方。结果苏东坡说,我身上没啥子值钱,只有这个玉带。好,请问东坡大人,您从何而来?我从无处来,那您往什么地方去呢?我往无处去。我们佛教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但不知你想奈何?来,把苏学士的这条玉带收了去。于是,苏东坡的一条玉带就成了金山寺的镇山之宝。再看看下联,“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金山寺和扬州只有一江之隔,曾经有人揶揄说,扬州太俗连金山都不肯到扬州来,而当地人修成了这座小山之后,来回应这种揶揄之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然大盆景,这是来自于广西的一整块儿钟乳石,每逢梅雨季节,这里就会长满了青苔,就像一个天然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小金山”又名“梅岭春深”,是当年乾隆皇帝来的时候,扬州的盐商用挖河的泥土和山石堆积而成,是瘦西湖上景点最为密集的地方。“小金山”有古人的琴棋书画室,静观小区,这里还有瘦西湖的镇园之宝——青花瓷屏风,还有枯木最奇处——枯木逢春。</p> <p class="ql-block"> 从“小金山”院子里的圆门出来,顺着湖中小堤一直往前走,就来到了“钓鱼台”。传说这是当年乾隆皇帝曾经钓鱼的地方。“钓鱼台”四面环水,仅一长堤相连,从空中俯瞰恰似元宝,造型独特。站在长堤尽头,透过“钓鱼台”圆洞门,一幅精妙画卷呈现眼前。南侧圆洞框住五亭桥,五亭桥如巨龙卧波,亭台似青莲出水,在绿树繁花映衬下,古朴典雅;西侧圆洞将白塔收入,白塔身姿挺拔,在蓝天碧水衬托下,庄严肃穆。右边若不是因为现在树长得太高,还可以拍到大明寺里面的栖灵塔。此景借三景,三景皆成画,既可以说“奇巧精绝”,又堪称园林借景典范。</p> <p class="ql-block"> 沿湖缓行,只见柳树、桃花、连翘倒影映湖中,形成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卷。几只鸭子在河中嬉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场景生动呈现,为春日瘦西湖增添几分俏皮可爱。</p> <p class="ql-block"> 跨过玉板桥,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水云胜概”,这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在“水云胜概”的一边,是启功先生题写的“琼枝玉树”。这一片的树就是扬州的市花——琼花,只是白色的琼花要四五月份才会开放呢。</p> <p class="ql-block"> 在五亭桥的北边有一块美食街区,叫做1757美食街坊,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扬州特色地方小吃。如果游客累了饿了,不妨在此歇歇脚,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过一把吃货的瘾。</p> <p class="ql-block"> 过了“水云胜概”再往前走,就是被称之为中国最美的桥梁——五亭桥。五亭桥是扬州的城徽,它上面有五座亭子,每一个飞檐翘角的亭角,就像是莲花盛开的花瓣,因此又叫叫莲花桥。这座桥建于1757年,是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杨州的巡盐御史高恒出资修建的。登上五亭桥,感受春风杨柳中的五亭桥的诗意文化。春日,碧水、绿柳、繁花环绕,正如“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所描绘,古朴典雅,韵味无穷,宛如天然水墨画卷。</p> <p class="ql-block"> 五亭桥,有一个神奇的现象,中秋时节,桥下的15个桥洞,每当月圆之夜,洞洞含月。洞洞都能倒影一轮月亮的丽影,所以中秋月圆的时候,一定要到这里来看一看瘦西湖的月亮。</p> <p class="ql-block"> 穿过五亭桥,从写着“步云”的小门过去,就来到了一座寺庙的后院,这座寺庙就是法海寺。这座白塔在扬州有“一夜造白塔”之说。据说乾隆当年下扬州的时候,觉得此地之景色颇像朕之北海,唯独缺了一座白塔。陪同皇帝的这位盐商竟然贿赂了随行太监,让太监把白塔画出来。盐商看了塔图之后,用装盐的袋子一夜堆积而成。在院子的正对面,我们看到了乾隆当年来到瘦西湖所写的诗,特别有文采的一首是:“一朵花宫节净因,周环绿水漾波新。影台画舫何妨闹,恰是亭亭不受尘。”</p> <p class="ql-block"> 出了塔院之后,继续前行,当看到“玲珑花界”时,右边就是九曲桥了。过了九曲桥,我们就看到了这座绿色琉璃瓦的飞檐翘角的建筑物,这就是“熙春台”,是乾隆当年祝寿的地方。公元1780年,乾隆第5次下江南时,恰逢他70虚岁的生日,就在这儿操办了他当年的生辰,所以楼台上也写着“春台祝寿”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熙春台”碧瓦飞甍,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北方皇家建筑风格。而对面的两个建筑,“小李将军画本”和“望春楼”,这两个建筑就则是粉墙黛瓦,典型的南方建筑风格,所以在二十四桥景区也体现了扬州南秀和北雄隔湖相对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 从“春熙台”再往前走,我们就看到了一座拱桥,这就是著名的“二十四桥”。杜牧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因为这首诗,“二十四桥”名扬天下。然而“二十四桥“到底是扬州的一座桥的名字,还是扬州一共24座桥,这两个解释都不能成立,我想留有悬念的省略号永远比句号更有意味吧。今天,我们走上这座古桥,数着24节台阶,欣赏着桥上的风景,我们有幸成为行走在江南风光画卷里的人。</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桥周繁花似锦,花红柳绿,桥身倒映碧绿湖水,水气氤氲,亦梦亦幻,仿佛能穿越千年,目睹玉人吹箫的唯美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过了”二十四桥“左转,我们来到了“湖上梅林”。梅林中有四个铜像,这组铜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相簪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据说,扬州芍药甲天下,有一品种名为“金腰带”,十分难得。扬州人认为“金腰带”是祥瑞,将其插在身上的人可以当宰相。昔日韩琦以枢密副使官衔出镇淮扬。一日,“金腰带”忽然绽开,韩琦找来最要好的三个朋友共赏。其一为王禹玉,时为监郡;其一为王安石,时为韩琦幕僚;还有一人,因病未到。正好司空吕公著来拜,便请其一同入席赏花,并采下来插于腰带。此四人,后来皆为宰相。因为芍药,因为“四相簪花”的传说,簪花亭下的雕塑凝固着那一天“金腰带”花开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春风吹拂,幽然梅开,瘦西湖畔,如诗如画。瘦西湖的三月,是布满云烟的时节,朦胧似梦,氤氲若幻,粉雕玉琢般剔透,青绿山水般窈窕。湖畔的梅花,恰是江南的一抹春信,是烟花三月的前调,亦是不可或缺的清雅绮丽。“湖上梅林”是瘦西湖赏梅“网红”打卡点,亦是“江苏新晋三大赏梅胜地”之一。梅林总面积约150亩,近万株梅花遍布湖畔。我们去的时候,梅花正艳,道旁湖边,花团锦簇,香艳袭人,再现清代扬州“平冈艳雪”的盛景。</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花更是将“万紫千红总是春”展现得淋漓尽致。百花园内,五彩花朵争奇斗艳。梅花傲立,暗香浮动,让人忆起“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桃花粉若云霞,杏花白似瑞雪,梨花素洁淡雅,连翘金黄灿烂……它们竞相开放,空气中甜香弥漫,好一派繁花似锦的春日盛景。</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桥”向北,还有一段水路是瘦西湖的北区。来到北区,可以看到栖灵塔屹立在蜀岗之巅,那里便是大明寺,平山堂,我们沿着这条河岸走下去,感受当年乾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秀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明月高悬,“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瘦西湖在月色笼罩下,静谧神秘,宛如沉睡佳人。月光洒在湖面,波光与岸边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相互辉映,构成美轮美奂的夜景图,令人沉醉,不舍离去。</p> <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春天,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每一处景致皆如诗如画,每一句诗仿佛都为其量身定制。在这里,我感受着春的生机活力,领略着瘦西湖独特魅力,这场春日之约,成为我心中难忘的美好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