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梨花,蔷薇科梨属,是梨树绽放的花朵。其花先于叶而开放,呈伞形总状花序,五片萼片反折或开展;五片花瓣具爪,多为白色,偶见粉红色;雄蕊数量在15至30之间,花药通常为深红色或紫色;花柱2至5枚,离生,子房2至5室,每室含2胚珠。</p> <p class="ql-block"> 梨花不仅可供观赏,还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和解酒的功效。民间更发现梨花有美白肌肤的奇效。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梨花可去面黑粉滓”,这是因为梨花富含高浓度的熊果苷,这一成分是梨花美白肌肤的主要活性因子。由于梨花生长期短,受污染机会少,因此更为安全可靠。</p> <p class="ql-block"> 梨花洁白如雪,素雅冷艳,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宋代诗人陆游在《梨花》诗中写道:“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常思南郑清明路,醉袖迎风雪一杈。”诗人以梨花的清新、淡雅、皎洁、冷艳,描绘出强烈的视觉冲击,令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风吹仙袂飘颻举,犹如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人形象地将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比作沾着雨点的梨花,既弱不禁风又楚楚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 安徽砀山,梨树栽植历史长达2500多年,现有梨园面积达70万亩,被誉为“中国梨都”,并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年三月,梨花盛开,置身梨园之中,仿佛进入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万亩梨花一望无际,玉树银花,成群蜂蝶穿梭其中,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砀山酥梨,果皮初为绿黄色,贮后转为黄色,以果大核小、黄亮型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著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还具有润肺止咳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三大名梨之首,古时作为贡品上奉朝廷,现已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p> <p class="ql-block"> 每逢梨花盛开时节,砀山都会举办“梨花节”,以文会友,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游览。今年第三十届梨花节以“千年古砀郡,一城梨花香”为主题,设置了“盛世迎春”、“文脉颂春”、“百花竞春”、“潮味宴春”4个版块12项活动,实现“文旅商演体全方位融合”,贴近年轻群体,精心打造网红地标,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p> <p class="ql-block"> 在梨花节众多节目中,斗鸡斗羊最受游人青睐。两只体形硕大的山羊,在主人引领下进入角斗场,趾高气昂。随着裁判哨响,斗羊迅速冲向对方,巨大的撞击下,羊头发出“嘭”的巨响,但斗羊仿佛未觉疼痛,仍奋力进行一次次的冲击,展现出“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梨花盛开,来到砀山花海梨乡春游踏青,可欣赏到“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尤其是看到树龄超过三百年的“梨树王”、“梨树神”,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在老梨树下拍照留念,祈求沾得些许福气。</p> <p class="ql-block"> 在众多游客中,身穿汉服的古装美女们尤为引人注目。她们仿佛从天而降的仙女,穿越时空来到梨园,立刻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跑来与她们合影。盛唐的美女,来到盛世的梨园,成为梨园内的一大景观,为梨花节增添了新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当游客们沉醉于眼前的花海时,梨农们却无暇欣赏这美景。他们要抓住梨花盛开的短暂时节,对每一棵梨树进行人工授粉,确保秋天梨子丰收。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梨农们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浩瀚如海、花飘若雪的美丽梨园,让游客们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这是最值得赞颂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