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的医院 青春的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 菊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医院闪耀着无比光荣的英雄光辉。他诞生于 1946 年 10 月 30 日,在山西省吕梁的背石村,吕梁军区野战医院成立了!11 月 1 日,便迅速投身于解放战场上抢救伤员的救治工作,它是战争年代那令人敬仰英雄的担架医院!在解放战争的硝烟战火里诞生,以英勇无畏之姿,顽强地战斗在各个战场。,拼搏奋进,不惜牺牲,一路南征北战。跨越巍峨的太行山,飞渡奔腾的黄河水,保卫神圣的延安,伴随三五九旅在南泥湾的土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它是充满崇高英雄主义精神的先进集体,有着不朽的战斗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9 年,它又追随着王震将军,毅然翻越祁连山,向着解放大西北的征程挺进,徒步穿越戈壁荒漠,一路凯歌进新疆。在遥远的喀什疏勒,原杨家花园他址上,建立起红二方面军医院。五十年代初期,它正式更名为南疆军区医院。直至 1954 年,划归国防军,为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医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初建之时,医院所在之处不过是一片戈壁荒滩,可谓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然而,医院的老一辈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勤劳的双手,开启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们先挖掘地窝子作为栖身之所,而后自力更生,团结一心,奋发图强。从和泥打坯开始,一砖一瓦地精心构筑,一边全力建设医院,一边在田地里辛勤耕作以实现自给自足,同时还要与土匪展开激烈战斗。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向荒漠进军,向戈壁索取粮食,用肩挑背扛的方式,从涝坝取水,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一座初具规模的平房医院拔地而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回溯到 49 年前,那些令人敬重的老一辈们,如郑堃、陈新、王逐北、曹元生、郑友仁、杨玉清、邓崇仁、顾叶副院长、鲁森副院长、王仁则、岳重民、周养明、周明星,刘培义、张孝如、孙林森、张自奋、张成全、张全祯、骆进义、边有详、王明星、任敏、冯仁、苗长青、党鼎昌,吴延玮,吕伯民、董旭、王子敏、唐正明、刘学增、王福太、张绍良、张毓华等等,他们的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医院初创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八千湘女上天山,有贺杨梅、李慈,汪志纯、李先觉、汪尚碧、粟翼农、万曼琪、周海青、曾明德、曾立云等众多湖南女兵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从山东而来的以崔秀珍三十个女学生当兵及姜绪珍、杨文琴、胡维玉、王怀兰、杨翠芬、秦惠萍及!等为代表的山东女兵们也齐聚于此。她们是医院最早的开拓者与建设者。她们始终坚守毛主席在新中国刚解放时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秉持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神圣宗旨,在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白手起家,构建起医院的坚实基石。是他们传承弘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他们如前人种树般,为医院后来之人树立起拼搏、牺牲、奋斗、奉献的光辉楷模,其榜样的力量如灯塔般引领前行。正是在他们的传帮带之下,医院荣获全军先进医院三连冠的无上荣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于 1970 年 12 月参军来到这所十二医院。新兵连的时光是在文革末期空荡荡的病房楼儿科病房里打地铺度过的,当时来了客人大家只有站着说话。记得:高原的同学来了看望她,我小学同学来了看望我,医院里比我们早一年的女兵来看塑兰春和裴红。我们比同批来自陕北延安老区的男兵早到一些,当 30 个男兵抵达的那一天,指导员对我们说:“早到一天也是老兵。”于是让我们前往医院大门口,与老战友们一同热烈欢迎新兵的到来,那时的我们,心中都还带着些许羞涩与难为情。我们深知,我们的医院曾是红二军的医院,亦曾是彭德怀、习仲勋领导的西北野战军的二纵野战医院。我们作为红二军的后继者,必定要倍加珍惜医院的荣誉,握紧父辈们传递的手中枪,在解放军这炽热的大熔炉里千锤百炼,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品质,让医院的光荣传统在我们手中传承并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b>楼上妇产科,楼下内科半圆楼病房</b></p> <p class="ql-block"><b>二楼有我们上业务课的会议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灿烂的青春!我们的芳华岁月</b></p> <p class="ql-block"><b>陆军第十二医院在七十年代的近二十岁上下的帅男靓女们!他们是医院的骨干!他们是医院拼搏奋斗力量的主力军!</b></p> <p class="ql-block"><b>解放战争英雄的担架医院!</b></p> <p class="ql-block"><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泥制砖盖医院!</b></p> <p class="ql-block"><b>五十年代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医院平房医院的第一个红五星大门</b></p> <p class="ql-block"><b>五十年代医院用水靠工作人员的涝坝取水</b></p> <p class="ql-block"><b>按第一批湖南女兵李慈所说:她们第一批湘妹子女兵是15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对照片的注明:1,有一个名字应该是殷增怡!不是尹正仪。还有一个应该是粟翼农。2熊润其后面那个人漆盛生不是她们一起第一批的。3照片上少了两个人是刘婵娟和李厚留。这样就是15人了)李慈她们第一批湘妹子女兵应该是这样的15个人!)</b></p> <p class="ql-block"><b>前排左起:</b>楊瑞香、马翠萍、温风英、姜美貞、王明艳、曲振英、王湘文、楊桂英、王湘玲。中排左起:李桂兰、赵环、杜锦芳、赵仁芬、送兵的指导员、十二医院政治处楊旭光主任、罗秀美、范希芳、葛秀美、迂淑华。</p><p class="ql-block"><b>后排左起:</b>姜孔秀、崔秀珍、王秀珍、王培英、王文玲、芦瑞芳、付学志、刘桂香、何志华、戚长文。</p> <p class="ql-block"><b>共三十名山东学生女兵。</b>这张照片里只有二十七人。还有三人没参加合影,她们是:王怀兰、王秀玲、楊彐桂。</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代支援边疆建设,在湖南是八千湘女上天山,而山东是两万女兵赴新疆!她们以红妆换武装,飒爽英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战斗在祖国的最英勇的战场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实现了人生最美好的愿望:当兵穿上绿军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菊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那群十四五六岁就入伍的小女兵,是上小学时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了。我又赶上四年级父亲工作调动,印象中整个四年级我都在转学,先后十八小学,八一小学,十三小学,该进五年级就文革停课,发了学工学农的书,计算部分是爸爸一起的文化教员每天晚饭后给我讲完的。接下不上课的日子里自己看毛主席语录学语录歌曲,也街上看游行,大字报,广场听大学生们大辩论…也院子里举毛主席像,拿语录本,学着游行喊口号,院子里转圈,也小伙伴一起编排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节目演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9年复课,我们都直接进入初中,建校劳动,学老三篇,唱革命歌曲和京剧祥扳戏,挖防空洞,吃忆苦思甜饭,学工学农,一打三反运动,学工去了新彊日报社和轻工业机械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那晚,我们在校园里头望天空,听着东方红的声音在太空唱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激情四射少女的心,我们连夜奔向报社参加了特大号外的印刷,并上街发放张贴,一路歌曲一路贴,通宵达旦的激动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年的冬天我应征入伍了,是接兵干部朱师药把我选进了十二医院,住在病房楼兒科打的地埔,我们14个女兵,大的栾风梅不过十八岁,小的李苏萍才刚14岁,原来都是一群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丑小鸭啊!</p> <p class="ql-block">7I年元旦,我们是在路途的兵站看了参军后的第一场电影(英雄儿女〉是让我们要学王成王芳那样的英雄啊…</p> <p class="ql-block"><b>乌鲁木齐第八中学校园里的那棵老树!</b></p> <p class="ql-block"><b>我们一批14个女兵十彭排长=15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当兵第一个春节在新兵连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文/菊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点也不假,是我住宿舍对面的宿舍最先接到了家信,一会儿,传出了小声的哭泣,第一次离家出走这么遥远过春节,女兵们都想家哭泣了!我心里也酸酸的,掩不住的泪水,我迅速跑出去到楼下院子外面了,在无人处迊着风,流着泪走了一大圏,让泪水被风吹干,我才悄悄回到宿舍,是因为怕人看见,说我们没有长大,孩子气,不像军人!但年轻人一会儿就被晚间节前教育会议上的欢乐,把不愉快的心情丟到九霄云外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连,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军事著作及有关条令条例规定规范,每天队例,射击,投弹训练和劳动锻炼。新兵连紧急集合是不可缺少的!那一晚紧急集合拉出去到了野外停下,指导员检查背包先叫赵杰出列,用劲垃了背包没有松动拉散开,又表扬了说可以背上跑步前进,但离标准还得努力练习打背包。可把我们大家惊吓怕叫到个人头上,苏萍后来说幸亏没有叫她,否则要糟糕了,我的宿舍4个人两杆枪,每次我和文华抢先背上集合了,由于睡通埔地方拥挤,4个人打背包不好施展,有一次三个人打了背包去集合,剩下一个背包无法打好没有集合?还有一个星期六紧急集合,男兵的背包绳还在晾着衣服呢,真是措手不及,这教训让后面我们的紧急集合都做的又快又好!指导员在总结会上说,紧急集合一定要锻炼快速度可学会边走边打起来快速集合战场上要拉出去战斗!如跟不上集合出发会当俘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1年3月3曰,我们新兵在劳动地里抡坎土墁春季翻地,干的热火朝天,手上都磨岀泡了,劳动结束时,兰春对我说,她今天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生日,原来兰春在军队的第一个生日是在劳动中渡过的,从此我记住了她的生日和我妹是一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训练快结束时,我们进行了射击实弹和投手榴弹考试,大家成绩都很好,没有想到,我的射击还得了第一名,想到是康排长教我不但练习好描准靶子,还要练扣板机要稳打靶上。按康排长的要令努力练习才得到的好成绩。可投手榴弹我就糟了,胳膊没有力气投不远,我投出去后又抬头看投了多远,只见手榴弹下坡路上向下滚着,我想再远点看着似乎耍冒烟,这时一只手将我的头猛推下去,原来是康排长!他一直在保护着我们新兵,及时解除了危险,真是应该谢谢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兵连要结束之前的那一天,给我们发了领章帽徽,还有毛主席像章.为人民服务胸牌。从此,我们的绿军装上有了三点红,相互看着,一个比一个漂亮!我们是真正的解放军战士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彭腊芳排长教大家一首歌:‘红色的帽徽红领章,红色的战士扛起枪。全军上下一片红,保卫红色江山站好岗!”我们还一起唱了京戏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歌曲,我幼儿园六一节在南疆军区舞台上锻炼过反复跑着报幕的练习增加了胆量,彭排长说男兵还不太会唱,让我去教,我什么也没有想就去男兵宿舍了,教了两遍就一起熟练的唱起来。其实男兵有五个北京知青,他们说很好的普通话和会唱这歌,应该他们去教,我却高粮地里耍大刀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我们医院曾是红二军的医院,也曾是彭德怀习仲勋西北野战军的二纵野战医院。我们是红二军的后代,一定要接好父辈们的手中枪,在解放军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p> <p class="ql-block"><b>新兵训练结束,发给我们胸前戴的毛主席像和为人民服务胸牌,发第二幅时我存藏了起来。</b></p> <p class="ql-block"><b>乌鲁木齐老展览馆南疆组讲解员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右排前起:</b>段江红,前中李苏萍,左前那隹。<b>后排右起:</b>阎春燕,韦志江,杨素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记当讲解员时一次灭火抢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菊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1971年,我们这些新兵担任讲解员期间,在一家药厂经历的灭火抢险,成为了青春岁月里难忘的锻炼与深刻的教育。</p><p class="ql-block">1971年三月,李苏萍王阿丽和我三个人在新兵连结束时接受了新的任务,去鸟鲁木齐老展览馆参加了毛主席五七指示的讲解员工作。当时,我们住在乌鲁木齐市军区总医院公路对面的地质局一楼。一天晚饭后,大家像往常一样坐在楼门口休息闲聊,晚风轻轻拂过,带来片刻惬意。突然,一辆辆红色的救火车在我们面前的公路上呼啸而过,朝着医学院方向疾驰而去。抬眼望去,远处医学院那边的天空上被滚滚浓烟笼罩,情况似乎十分危急。</p><p class="ql-block">讲解员们自发地提出要去救火.事不宜迟,领队李双平一声哨响,正在休息的我们迅速排起长队,追着救火车的方向奋力跑去。我看到苏萍你拼尽全力奔跑,很快就超过了我。大家都鼓足了劲,向着火场飞奔。</p><p class="ql-block">到达药厂门口时,我被安排加入排队传水的队伍,投身灭火行动。一桶又一桶的水快速传递过来,我的力气有限,每次拎水桶时都显得十分吃力,水桶常常重重地砸在我的脚背上受伤,疼得厉害。而你,跟着男兵们去搬运木头。那可是个体力活,你年纪比我还小一岁,还不到15岁,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呢?我真担心那些滚动的木头会把你拽倒。果不其然,后来听说你在搬运过程中不慎摔伤了腰。</p><p class="ql-block">再看那边,几个男兵迅速爬上燃烧的房顶灭火,他们在熊熊大火中的身影,显得那么英勇无畏。那一刻,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然而,危险也随之而来,有男兵从房顶上摔了下来,受伤肯定不轻。</p><p class="ql-block">这场抢险救灾,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解放军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精神。他们在危险面前,心里装的都是国家利益和他人的安全,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英雄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深深震撼并教育了我们。</p><p class="ql-block">灭火结束后,我们一起去了医院。淑萍你因为腰椎骨折被收住医院治疗要卧床休。我则在门诊打了封闭针,之后只能一瘸一拐地继续工作,接受后续门诊治疗。同行的153医院的三个人和273医院的两个人幸运地没有受伤。苏萍,阿丽,我们三人一同来当讲解员,后来你和志江被选去北京,丽和陈兰萍又回了南疆,可惜当时我们一个医院的三个人没有留下一张三人合影,现在写日记时才发觉,实在是个遗憾?</p><p class="ql-block">苏萍,回想起你当年的腰伤,我总会担心。你在外科工作时,工作是很苦很累的,常给危重男病人翻身,还要挑开水上半圆形坡楼,你那旧伤肯定会让你不舒服你用激情的力量来战胜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它还会时常发作吗?希望你平时一定要多保重身体,愿你一切安好!</p> <p class="ql-block"><b>曹元生院长和70年陕北老区宜川参军的战士在一起(七十年代初照)</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p class="ql-block"><b>前排右起:</b>兰科学,曹院长,陈翟林,<b>后排右起:</b>杨志龙龙,杨天星,袁世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照片里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陕北7O年兵杨天星战友回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我保存了快五十年了!做美篇用过一次,(1应该是七十年代初吧,不太记得了),我们七零年几个男兵和曹院长的合影,当时我们在政治处楼下,靠近内科的楼旁照相,曹院长路过,我们就特邀合影留念,老院长很高兴与我们一起合影,‘’没想到这样一张照片已经成为历史了,(照片前排曹院长,陈耀林,兰科学,后排袁世胜,杨天新,杨致龙74年照。)当年机关灶院领导和战士一同用餐,都是一碗一盘,院领导也是自已排队亲自打饭,而后也不在餐厅坐桌子,端上饭出后门,兰球坊旁边,大家都蹲下吃饭,自动围成一个园形,有说有笑的的谈论一些事情和笑话,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曹院长和顾付院长,经常给我们讲他们两次到我们宜川县,谈到两次打宜川,还有瓦子街战役,宜川县城周边的七郎山,凤翅山,虎头山,县城大城门,城墙等等,讲打仗的战斗故事讲的有声有色,我们听的有时都忘记吃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他们的不朽功绩将百世流芳!我们能和这样的老革命,老首长合影,实在是最大的荣幸和最大的鼓舞,能在这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部队服役,也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和最大的鞭策,能在这样的老首长领导下工作,更是我们最大的幸运和最大的缘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我们离开红色医院已几十年了,老首长也驾鹤西去了,当年娃娃的我们,现也己七十来岁的人了,愿我们不忘历史,牢记老首长的遗愿,传承红色基因,继续发扬苹命传统,建设好我们的国家,愿我们的祖国强大,愿我们的人民幸福,愿我们的战友们健康快乐,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说说我们的老院长曹元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文/菊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领导。他是抗日战争的三八式干部,经常和我们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工作学习劳动地里,曹院长都和我们大家在一起。记得医院厨房里有谁来的早就帮厨的好作风,大家都经常早来了帮助厨房里烧火,炒菜,包包子扞面条。那还是我在厨房里做饭的时候,有一天是吃扯面,院长来的较早就到面案子上帮助扯面,曹院长说扯面要扯皮带一样的面才能吃得带劲边说着边在面案子上把己利好的几条宽面叠加厚在一起在案上用力往一起拍圢结实,拿在手中问水开了吗?锅旁边的炊事员说水已经幵了,只见院长将手中面何上一甩,扔向锅里,只水煮开就端着豌让盛进碗里,我说院长,那样太厚煮不熟,院长却说这样吃着有劲!院长他放上辣子酸醋就用筷子桃起来放嘴里大吃起来还说很香!许多战士也学着院长这样吃起了皮带面。曹院长就是这样什么时间都和我们大家在一起,曹院长他是我们医院工作人员嘴里晨受称赞的一位好领导!尤在劳动地里拿起鉄铲和我们大家一起干得满头大汗,一起吃饭围圈蹲着在一起边吃边聊天常给我们大家讲打日本鬼子的战战斗故事,院长和我们一样都穿着65式三点红的绿军装!那个毛泽东年代干部和战士真的都是一个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菊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毛泽东的战士斗志昂,艰苦需要安家去,不忘初心紧跟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飒爽英姿五尺枪,红星照我去战斗,十五六岁军兵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集合站队挺胸膛,紧急集合扛起枪,整装待发向前闯!</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风华正茂青春扬,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旁!</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生龙活虎训练场,我们都是革命砖,建设哪里都亮堂!</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不畏牺牲艰险扛,打得灜的军队硬骨头的兵,忠诚祖国忠于党!</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为国捐躯最荣光,若战奋勇上前线,保卫祖国灭匪帮!</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緑军装,退役离队永难忘,曾在军旅永是兵,一生奉献永担当!</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绿军装,晚霞灿烂向太阳,散发余热闲不住,热爱生活幸福长!</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我们爱三点红的緑军装,为民服务记心上,科技强军强中华,引领世界看东方!</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 </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写于</b><b style="color:rgb(237, 35, 8);"><i> </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O18年元月</b></p> <p class="ql-block"><b>陆军第十二医院七十年代两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影留念之一</b></p> <p class="ql-block"><b>陆军第十二医院七十年代两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影留念之二</b></p> <p class="ql-block"><b>七十年代医院宣传队员们的两张合影照片,又制作上了三点红使队员们又翩翩起舞了,象每一朵花儿都美丽的绽放!</b></p> <p class="ql-block"><b>图文来源:段江红</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笔名菊子)</b></p><p class="ql-block"><b>图文编辑:南宫元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