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循序渐进,‍——习字得到的启示

王遵义

<p class="ql-block">我年轻时候就对毛笔字产生过兴趣,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坐不住凳,临帖习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在习字这件事上,缺乏循序渐进的感悟和收获,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p><p class="ql-block">重新拿起毛笔,是退休后近两年的事,在老年大学我报了书法班,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临颜鲁公的《勤礼碑》入手。老师说,临摹包括对临、背临、意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涉博取深要有科学方法的支撑。应该说,书法运用技艺,表达情愫,传输思想,展现风采,其内涵是文化。因此,临帖做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十分严肃,过得临习关,才可言书艺。</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春天开始,每天临写70-80个字,一个半小时纹丝不动,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阶段。我已暗下决心坚持不辍练下去,一是可以养生,二是可修炼涵养。</p><p class="ql-block">经过一阶段的临帖,感觉越来越没底,越来越苦恼。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自己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我练书法好似学生习字作业,总期盼每次老师给出好分数,满足一下虚荣心。倘若折回,便深受打击而沮丧。其实,日有所进,这样的心情和心境是人共有之的。书法学习,是心手双畅的过程,虽说一日有一日之功,但对某一环节,某一内容理解偏颇而无功,也是砚边常事,我对自己说: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要学会循序渐进,慢慢体会功到自然成。不急着进步,就意味着慢慢进步。循序渐进,这符合书法学习的规律,或者说符合技艺学习的规律。书学内容,有字法、笔法、章法。这需要经过长期间的反复练习方能掌握。训练的过程,既是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过程,也是手对毛笔的熟悉过程,能做到手对毛笔的轻松使唤,字就写得差不多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路径是:多练,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多练。 多练需要一个过程,是时间与数量的堆积,而不是一蹴而就,捷径速成。初学写字,手执毛笔便有千斤重,沉甸甸的,要铺毫运笔,更见紧张而颤抖,故一点一画,要轻松自如,合乎要求,产生美感,非千锤百炼不能锻造也!不急着进步,要耐心等待进步。等待不是停下来不练,而是等待日积月累之功的集中体现。年轻的时候练字,早上用功,晚上便想体现,今天用功,明天便想体现,若是不能,便说不见进步而放弃。急功近利、求胜心切都不适宜练习书法。其实,习字之进步,我们不看朝夕,但看朔望;不看今明日,但看今明年,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李世民《论书》:“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不急着进步,要平心来看待进步。临帖,总觉的临不好,临不像,便深感懊恼。十分像,这是一个目标,但谁都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启功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或问临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无人能似也。即有似处,亦只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临之即得真似,则法律必不以签押为依据矣。”我们临帖练字,向着目标,有自家的见识,在似与不似间长期用功,会打造出自家面貌。故一千人临欧体字,便有一千个面貌,一万人临柳体字,也有一万个面貌。“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许麟庐模仿齐白石的对虾画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也有很多人想学齐先生的画虾的对虾,但都不得要领.许麟庐为此很得意,有些飘飘然.齐先生看在眼里,并说了这句话。经过一段痛苦的过程,我才明白:其实,写字是一个雕琢的过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坚韧性格的形成,锻造人的意志品质。静观默察,要静心、细心;不急不躁,要耐心、恒心。不急功近利,要平心、正心!学会用平常心看待,学会循序渐进才是练习书法的成功之道。</p><p class="ql-block">只言不行,万事不成。习字和待人处事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车速快易出车祸,人急易出乱子。一步一阶登高楼,一步十阶摔跟头。千里之行一步起,万丈高楼一砖始。一件小事能做好的人才能干大事。小事干不成的人,永远也干不成大事。干小是学习,学习获知识;干小是锻炼,锻炼得经验。获知识、得经验,干起大的事情才不致失败。《史记》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后,发愤继续编写《史记》,留下了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著《史记》。司马迁做到了。坚持,有毅力耐力的功劳,更有内心热爱的支撑。相信那些通过坚持获得成功的人,他肯定是有毅力有耐力的人,因为没有坚持是不可能有所收获,没有坚持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的。许多事业有成的人首先他内心热爱,有信念,在信念的支撑下,付诸行动。一旦行动了,任你九头牛也拉不回。信念和行动同时发挥作用,不成功上帝也不答应。n</p> <p class="ql-block">我年轻时候就对毛笔字产生过兴趣,三分钟热度,静不下心,坐不住凳,临帖习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在习字这件事上,缺乏循序渐进的感悟和收获,缺乏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p><p class="ql-block">重新拿起毛笔,是退休后近两年的事,在老年大学我报了书法班,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临颜鲁公的《勤礼碑》入手。老师说,临摹包括对临、背临、意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涉博取深要有科学方法的支撑。应该说,书法运用技艺,表达情愫,传输思想,展现风采,其内涵是文化。因此,临帖做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十分严肃,过得临习关,才可言书艺。</p><p class="ql-block">自2015年春天开始,每天临写70-80个字,一个半小时纹丝不动,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比较痛苦的阶段。我已暗下决心坚持不辍练下去,一是可以养生,二是可修炼涵养。</p><p class="ql-block">经过一阶段的临帖,感觉越来越没底,越来越苦恼。冷静下来想一想,还是自己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我练书法好似学生习字作业,总期盼每次老师给出好分数,满足一下虚荣心。倘若折回,便深受打击而沮丧。其实,日有所进,这样的心情和心境是人共有之的。书法学习,是心手双畅的过程,虽说一日有一日之功,但对某一环节,某一内容理解偏颇而无功,也是砚边常事,我对自己说: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要学会循序渐进,慢慢体会功到自然成。不急着进步,就意味着慢慢进步。循序渐进,这符合书法学习的规律,或者说符合技艺学习的规律。书学内容,有字法、笔法、章法。这需要经过长期间的反复练习方能掌握。训练的过程,既是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过程,也是手对毛笔的熟悉过程,能做到手对毛笔的轻松使唤,字就写得差不多了。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路径是:多练,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多练。 多练需要一个过程,是时间与数量的堆积,而不是一蹴而就,捷径速成。初学写字,手执毛笔便有千斤重,沉甸甸的,要铺毫运笔,更见紧张而颤抖,故一点一画,要轻松自如,合乎要求,产生美感,非千锤百炼不能锻造也!不急着进步,要耐心等待进步。等待不是停下来不练,而是等待日积月累之功的集中体现。年轻的时候练字,早上用功,晚上便想体现,今天用功,明天便想体现,若是不能,便说不见进步而放弃。急功近利、求胜心切都不适宜练习书法。其实,习字之进步,我们不看朝夕,但看朔望;不看今明日,但看今明年,功到自然成,功夫不负有心人!唐李世民《论书》:“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凡诸艺业,未有学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不急着进步,要平心来看待进步。临帖,总觉的临不好,临不像,便深感懊恼。十分像,这是一个目标,但谁都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启功先生曾有这样一段精彩论述:“或问临帖苦不似奈何,告之曰,永不能似,且无人能似也。即有似处,亦只为略似、貌似、局部似,而非真似。苟临之即得真似,则法律必不以签押为依据矣。”我们临帖练字,向着目标,有自家的见识,在似与不似间长期用功,会打造出自家面貌。故一千人临欧体字,便有一千个面貌,一万人临柳体字,也有一万个面貌。“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句话。</p><p class="ql-block">齐白石的关门弟子许麟庐模仿齐白石的对虾画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外人一般不能分辨出真假.也有很多人想学齐先生的画虾的对虾,但都不得要领.许麟庐为此很得意,有些飘飘然.齐先生看在眼里,并说了这句话。经过一段痛苦的过程,我才明白:其实,写字是一个雕琢的过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日积月累,滴水穿石。在长期的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坚韧性格的形成,锻造人的意志品质。静观默察,要静心、细心;不急不躁,要耐心、恒心。不急功近利,要平心、正心!学会用平常心看待,学会循序渐进才是练习书法的成功之道。</p><p class="ql-block">只言不行,万事不成。习字和待人处事一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车速快易出车祸,人急易出乱子。一步一阶登高楼,一步十阶摔跟头。千里之行一步起,万丈高楼一砖始。一件小事能做好的人才能干大事。小事干不成的人,永远也干不成大事。干小是学习,学习获知识;干小是锻炼,锻炼得经验。获知识、得经验,干起大的事情才不致失败。《史记》作者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后,发愤继续编写《史记》,留下了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著《史记》。司马迁做到了。坚持,有毅力耐力的功劳,更有内心热爱的支撑。相信那些通过坚持获得成功的人,他肯定是有毅力有耐力的人,因为没有坚持是不可能有所收获,没有坚持是不可能做成什么事情的。许多事业有成的人首先他内心热爱,有信念,在信念的支撑下,付诸行动。一旦行动了,任你九头牛也拉不回。信念和行动同时发挥作用,不成功上帝也不答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