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的形成,首先离不开生物遗体的存在。无论是庞大的恐龙骨架,还是微小的昆虫遗体,这些生物在死亡后,如果其遗体能够避免被完全分解,就有可能成为化石的前身。 首先,古代生物在死亡后,其遗体、遗物或遗迹被沉积物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遗体在沉积物的压力和化学作用下开始石化,逐渐转变为化石。经过数百万年的沉积与石化作用,化石最终被深埋在地下,成为我们今天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 根据化石的保存特征,我们可以将化石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br><br>实体化石:这是指生物遗体本身得以完整保存的化石,例如动物骨骼、树干以及贝壳等。<br><br>模铸化石:这类化石是生物遗体在岩石中留下的印模或复铸物,包括印痕化石和印模化石。印痕化石,如植物叶片,是生物遗体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迹;而印模化石,则是生物壳体的轮廓构造在围岩上留下的痕迹。<br><br>遗迹化石:这些化石记录了古生物在岩层中的生活或活动痕迹,例如足迹、爬痕、掘穴以及钻孔等。此外,遗物也可能指动物的排泄物或卵,这些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形成粪化石或蛋化石。<br><br>化学化石:这类化石虽然肉眼不可见,但它们以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的形式,在岩层中保留了生物的有机成分。这些有机物是在特定条件下,由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分解后形成的。 化石是古老地球的印记,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变迁,生物的演化奥秘和生命的秘密档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球日记”——化石,生命演化的实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讲人:魏偏偏</div> 讲座简介:<div><br>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也是研究人类演化最直接的途径。<br><br>那么,什么是化石?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br><br>在这场讲座中,我们将跟随复旦大学的魏偏偏老师,深入探索化石的世界,揭开它们背后的故事。<br><br>主讲简介:</div><div><br>魏偏偏<br><br>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青年副研究员,南非金山大学进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br><br>研究方向为古人类学、体质人类学与功能形态学。<br><br>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同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div> <h3 style="text-align: right"><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yOPP0SZ-yClrFe38YwXo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云端超市•第1106期┃“地球日记”——化石,生命演化的实证 主讲人:魏偏偏</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