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几天后,老史从省城回来,带来一个好消息,说他给省厅汇报了滑峪村吃水难的现状,组织上答应今年给滑峪村安排一个人畜饮水项目,如果顺利的话,秋收后就可以付诸实施。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小朴高兴坏了,觉得他太了不起了,回去一趟就办成了一件大事。有了项目支持,我们就有能力帮助村里办实事了,只要办成这件事,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就可以得到改善了,同时也可以证明我们这次来蹲点没有白来。</p><p class="ql-block"> 老史说我们要尽快召集村委会和小组的干部开个会,大家在一起好好研究一下项目该如何实施。我和小朴说好,那我们分头去通知村里的干部。</p><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我们就在村支书家里召开了会议,屋子里坐满了人。当老史把修自来水这件事告诉大家后,大伙一个个欢欣鼓舞,眉开眼笑。</p><p class="ql-block"> 村支书刘玉明说:“我们祖辈几代人都是靠挑水生活的,没想到我们这代人能用上自来水,这简直不可想象!老史,我们要感谢你们啊,没想到你们刚来就想到为我们解决最想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老史说:“刘书记,为你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们这次来的主要任务,等我们把吃水问题解决了,随后我们还想把村里的道路也硬化了,这样把大家的生产生活基本条件改善了,日子就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好!”参会的同志都激动地叫好,并鼓起了掌。</p><p class="ql-block"> 拉林说:“老史,你说需要我们干什么,尽管吩咐,咱们村的老百姓出劳出力绝对没问题。”</p><p class="ql-block"> “就是,就是,让我们劳动干活没问题。”二组的组长刘建平也跟着说。</p><p class="ql-block"> 老史说:“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只要你们有信心和决心,我们就有勇气。希望大家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这件惠及民生的事办好!下一步我们准备去探寻水源,找到水源搞饮水工程就有了基础,所以我们打算最近组成调查组去山脚下现场查勘,设法寻找水源,村里如果有熟悉地形的同志,可以和我们一起去。”</p><p class="ql-block"> “有水源,我们小时候经常到太白山脚下采摘柿子和核桃,发现那里有股山泉,哗哗地留着,而且水量还不小。如果把那股山泉利用上,就可以保证全村人吃水了。”支书说。</p><p class="ql-block"> “是么?有山泉就太好了。关键不知水质怎样?随后我们请县水利局的专业人员去检验一下,如果符合饮用标准,就请他们帮助我们规划设计,然后指导我们施工。”老史说。</p><p class="ql-block"> 我说:“不知道那股山泉距离我们村最近的地方有多远?”</p><p class="ql-block"> “大约五公里。距离一组最近,也就是拉林他们组,而且越靠近山脚下,地形越高。将来上面修了蓄水池,水可以自流到各家各户,还不用抽水。”支书说。</p><p class="ql-block"> “哦,那就太好了!”我高兴地说。</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把情况基本了解清楚了。</p><p class="ql-block"> 会议结束了,支书刘玉明说:“今天我请大家在我家里喝酒。老史他们来到我们村,咱们还没有正式给他们搞欢迎仪式,今天就算欢迎他们了。”</p><p class="ql-block"> 老史说,好吧!恭敬不如从命,我代表工作组向你们表示感谢!不过吃饭简单一点,家常饭就可以。我们都是农民子弟,吃饭不讲究。</p><p class="ql-block"> 晚上,支书爱人郭大嫂围着灶台忙碌个不停,后来拉林媳妇狼嫂也来帮忙了。</p><p class="ql-block"> 一群男人们围坐在茶几周围,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几个孩子互相追逐着玩耍。</p><p class="ql-block"> 支书刘玉明家住的是平房,房子盖起来不久,外观和内设都很崭新。与众不同的是房子四周用红砖砌成,顶部用红瓦覆盖,显得很整洁,里面的空间很宽敞。院落也很方整,靠近大门口有两畦蔬菜地,其余用红砖铺设,大门结构为两柱一梁,看上去特别宏实,表面用紫红色釉面砖镶砌,门额上写着四个大字“祥和之家”。</p><p class="ql-block"> 老史和我,还有小朴坐在沙发上认真听着支书他们对村子的介绍。支书刘玉明说,他们这个村基础薄弱,虽说距离汤峪镇不远,但立地条件比较差,除了村子周围地势较为平坦,可以引水浇灌,每年种小麦、玉米和蔬菜等,基本可以满足粮食自给。其它地方,尤其是村子以南向太白山延伸的土地,均为山坡地,无法搞引水浇灌,种庄稼收成很低。另外,滑峪村地处秦岭北麓,一年四季温差大,包括光照也受影响,因此粮食产量比平原地区低很多。前几年,县农业部门来村里进行了调研,建议我们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山坡地改栽种经济林,后来我们就在山坡地上栽了矮化苹果树,主要品种为秦冠,少部分为红富士。这两年果树刚刚挂果,挂果率还可以,如果不遭受自然灾害的话,估计收成还不错。目前我们还有一个困惑是村里交通条件不是很好,要将这些苹果销到外面去,比较困难。</p><p class="ql-block"> 老史说:“你们现在除了种植农作物,还发展经济林果,方向很好。一定要让农技部门的同志帮助你们把苹果树护理好,争取年年丰收,这样不仅粮食有保证,而且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至于道路问题,我们再想办法解决。我想再过三五年,全村的面貌一定会发生显著变化。”</p><p class="ql-block"> “另外,你们村出去打工的人多么?”老史又问。</p><p class="ql-block"> “不多,大部分在家务农,只有极个别年轻人出去打工。”支书说。</p><p class="ql-block"> “哦,农闲季节,组织人员外出务工也是一种致富办法。关键是要让他们掌握一两门技术,这样出去好找活。后期,我们可以请农技部门的同志给你们讲讲课。”老史说。</p><p class="ql-block"> “吃饭喽!”支书爱人郭大嫂说到。</p><p class="ql-block"> 不一会儿郭大嫂和狼嫂一起端上来几盘炒好的菜,有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辣子炒肉丝、烧豆腐、炒豆角等,很丰盛。刘支书还从斗柜里拿出来一瓶绿瓶西风酒,说今天大家高兴,少喝一点酒,一个表示对我们三位驻地的同志热烈欢迎,另一个也预祝滑峪村的未来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看到主人这么热情,我的心里热乎乎的。他们用美味佳肴招待我们,把我们象亲人一样对待,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他们是那样的纯朴和善良。就这样,我们吃着家常饭,拉着家常话,渐渐地融入了他们当中。他们关注和关心的问题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牵挂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