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字:泽琨 音乐: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片:泽琨手机翻拍 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制作:泽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的时节,每逢此日,我总会深深怀念远去的至亲——我的二舅。二舅离开我们已近二十五个年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如昨日般鲜活,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那是2001年临近端午的日子,二舅在舅妈、大哥和表哥的陪伴下,悄然走完了他六十四年的生命旅程。他的离去,为整个家庭和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如同一颗星辰陨落,却将永恒的光芒留存在我们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二舅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成长于宜君云辉村的一个红色家庭。因外公投身革命,他自幼随父母辗转陕甘宁边区,在甘肃、延安等地经历了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后来,外公转任雁门支队指导员,二舅便与外婆及母亲回到家乡,完成学业并步入工作岗位,成为家族中一位令人敬仰的长者。他的家族庞大,从小便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与人为善、乐善好施的家风中成长。工作后,他进入陕西交通学校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先后在宜君、黄陵等地的多个单位奉献青春,最终在黄陵三十万吨煤矿(南川一号矿)光荣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二舅的一生,是勤俭节约、正直善良、积极工作、乐善好施的一生。他自幼聪明懂事,在陕甘宁边区时,常跟随外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延安,他曾与原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王克忠等革命后代一起就读于延安保小,过着如电影《阿摇篮》中描绘的童年生活。为躲避胡宗南部队的追击,他与小脚外婆带着我年幼的母亲,舍弃所有行李,用稚嫩的肩膀将我母亲从生死边缘背了出来。回到家乡后,他尊敬长辈,帮助叔叔婶婶干农活,与本家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为弟妹树立了榜样。求学期间,他乐于助人,与同学和睦相处,赢得了同学们的敬重。参加工作后,他积极肯干,从未因家庭的特殊而骄傲自满,而是处处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谦虚工作。尤其热爱驾驶员工作,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对车辆保养倍加爱惜,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出师后,他对徒弟们严格要求,不仅追求技术上的精益求精,还在生活中关怀备至,深得同事师徒的尊重。工作稳定后,他奔波于宜君、黄陵与老家之间,既孝敬父母,关心兄妹,又爱护子女与侄辈。尤其在大舅去世后,他对侄子侄女们疼爱有加,常和二舅妈一起以微薄的工资接济支持大舅妈,使表哥表姐们得以健康成长。他与堂弟妹们相互关爱支持,对待叔叔婶婶孝敬关心,对外公外婆及姊妹们关心爱护,尽力为年迈的外公分忧解难。在外公与大外婆晚年患病时,他奔波劳累,尽力扮演好儿子、父亲与兄长的角色。对我们几个外甥,也格外关心照顾。我小时候暑假去他家时,每次回家他都会为我买新鞋、新袜和学习用品。后来我们搬到宜君县城,二舅每次看望外公时,也会常来看望我的母亲与我们兄妹。记得我上高中时还没去过铜川,二舅带我去铜川看火车,带我配眼镜。外公外婆去世后,二舅全力以赴带领姊妹侄辈妥善处理后事,尽到了一个儿子的最大责任。</span></p> <p class="ql-block">二舅与舅妈、妈妈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退休后的二舅依然忙碌,常有其他单位请他去帮忙,同时,他还与舅妈一起帮助表哥表弟照看孩子,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快乐生活。然而,天妒良人,正当二舅本应安享晚年之际,一场恶疾却过早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二舅走了,二十五年光阴荏苒,二舅的善良正直形象却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们记忆深处的一盏明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 ——乙巳蛇年清明夜於海南清水湾</span></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二舅</p>